(共37张PPT)
1 观潮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
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观潮 堤坝 滚动 逐渐 犹如
山崩地裂 霎时 开阔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观潮
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中心句
新知讲解
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哪个词可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观潮
新知讲解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概括了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说明这一称谓由来已久。
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拓展
难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没有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点明钱塘江大潮“奇”的特点。
新知讲解
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潮来前江面上景色的句子和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观潮
新知讲解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和地点。
观潮的时间。
观潮的地点。
潮来前
新知讲解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首次向我们展示了钱塘江的雄伟。
写出了它的姿态和气势。
新知讲解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描写了潮来前江面的景色。
此时江面的平静与下文潮来时的惊心动魄形成鲜明的对比。
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点明了大潮形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
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
新知讲解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指导朗读
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之美。
新知讲解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说明观潮的人很多。
写出了人们渴望一睹大潮风采的急切心情。
这两句话从侧面烘托出钱塘江大潮之奇。
新知讲解
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潮来前江面的特点吗?
观潮
平静
开阔
想一想
新知讲解
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潮来时的变化的?
观潮
新知讲解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将潮声比作“闷雷”,形象地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未见潮形,先闻潮声,暗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
比喻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潮水正
凶猛地奔涌而来。
潮来时
新知讲解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写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样子及人们高涨的情绪。
衬托
写出了观潮人心情的迫切及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新知讲解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比喻
这里把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浪花比作“一条白线”,形象地描绘出了姜潮从远处而来的样子。
本义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在这里形容人群情绪高涨。
衬托
“人群又沸腾起来”具有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新知讲解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写出了“白线”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表现了潮水的宏大气势。
比喻
把白浪比作“水墙”,形象地写出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
墙,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我深深感
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
新知讲解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比喻
比喻
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形状和非凡气势。
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表现了其声音之大,动人心魄。
夸张
把潮来时的声音夸张成“山崩地裂”。
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
新知讲解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
潮水奔腾的声音。那
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上飞过发出的声音
一样,震耳欲聋。
新知讲解
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二句好,第①句写出了大潮的颜色和数量,第②句写了大潮发出的巨大的声响和浩大的声势,形象生动。
新知讲解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
解决问题
这两段作者是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浪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新知讲解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潮来时的变化的?
解决问题
这两段作者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来时的变化的。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水天相接”“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
新知讲解
潮来时,大潮的声音和样子有怎样的变化?
解决问题
声音的变化
样子的变化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条白线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形成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新知讲解
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
潮头过后是怎样的情景呢?
观潮
新知讲解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说明时间很短。
写出了潮头过后余波依旧气势宏大的样子,从声势的角度进一步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说明落潮慢,侧面突出了大潮的壮观。
足见钱塘江大潮气势之迅猛、水量之巨大。
描写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潮头过后
新知讲解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全文是围绕哪个词写的?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它的“奇”呢?
一从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样子的变化上可以感受到它的“奇”;
二从人们观潮时的表现上可以感受到它的“奇”。
天下奇观
课堂总结
潮来时,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后,余波汹涌、漫天卷地。阅读本文,我们不禁对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到惊叹。我们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进一步去领略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板书设计
观
潮
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平静
潮来时
声音、颜色、样子、气势
潮去后
余波汹涌
总
分
赞美
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 )、( ) 、( )的景象,赞美了( 、
),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 )。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大潮的奇特
雄伟与壮观
热爱之情
方法归纳
边读边想象画面
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
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参考答案
朗读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之美。朗读第3自然段时要读出观潮者高涨的热情,语气加重,节奏加快,语调提高。朗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加快,语调高昂,读出潮来时浩浩荡荡的气势。朗读第5自然段时要读出大潮的气势。
背诵指导:借助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背诵。
如,第3自然段:隆隆的响声 潮来了 掂着脚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很快地 水墙 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课后习题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示例:我在头脑中浮现出三幅画面,分别是潮来前人们焦急等待的画面;潮来时白浪翻滚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画面;潮过后浪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久久才恢复风平浪静的画面。
课后习题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潮水滚滚到来时的情景,课文中与之相关的句子有: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32张PPT)
1 观潮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
新知导入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河流。
观潮
新知导入
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那么,作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
天下奇观
新知导入
观潮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什么是“天下奇观”?
2.“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3.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快去读读课文吧。
新知导入
观潮
观潮
看
天下奇观
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新知讲解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观潮
新知讲解
解决字词
薄雾
盐官镇
dùn
jǐn
我会认
屹立
昂贵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miáo
suì
yǎn
lú
péng
jié
震动
qī
霎时
余波
pì
zhǎn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归类识记
顿时 霎时
表示时间很短
看图识记
鼎
沸
盐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加一加识记
反义词识记
山+乞=屹 氵+告=浩 山+朋=崩
薄——厚
昂贵——廉价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加部首识记
换部首识记
贯+忄=惯 余+氵=涂
震-晨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本文指潮水滚滚而来,气势很大。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本文指潮声大。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卷的情景。
风号浪吼:风在号啕,浪在吼叫。本文指潮水气势浩荡,声威宏大。
新知讲解
识字游戏
潮水
薄雾
薄雾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笼罩
乘船游钱塘江
山崩地裂
震动
新知讲解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新知讲解
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概括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且这一称谓由来已久。
第二部分(2):
主要写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和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部分(3、4):
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
描写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用小标题概括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新知讲解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中的会写字吧!
我会写
cháo
dī
kuò
pàn
潮
堤
阔
盼
jù
据
gǔn
滚
zhú
dǔ
yóu
bèng
逐
堵
犹
崩
jiàn
渐
zhèn
震
shà
霎
yú
余
新知讲解
造句:上涨的潮水涌上岸来,吓得众人飞奔而逃。
潮
cháo
中间部分起笔高,右边“月”的竖撇宜长。
潮水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造句:球在雪地上滚来滚去。
滚
gǔn
右部上下是“衣”。
滚来滚去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造句:同学们在草地上互相追逐着、打闹着。
逐
zhú
注意里面不要多点。
追逐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造句:天上的彩虹犹如一座七彩桥。
犹
yóu
注意右下不要多“丿”。
犹如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造句:人民解放军火速赶赴地震灾区。
震
zhèn
下面是“辰”,不要少横。
地震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我会写
cháo
dī
kuò
pàn
潮
堤
阔
盼
jù
据
gǔn
滚
zhú
dǔ
yóu
bèng
逐
堵
犹
崩
jiàn
渐
zhèn
震
shà
霎
yú
余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情景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cháo dī bà gǔndòng zhújiàn
yóu rú dì zhèn shà shí kāi kuò
观潮
堤坝
滚动
逐渐
犹如
地震
霎时
开阔
课堂练习
一、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 )隐( )现 ( )山( )海
( )平( )静 横( )江( )
( )头并( ) 山( )( )裂
若
若
人
人
风
浪
贯
面
齐
进
崩
地
课堂练习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
2.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3.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
笼罩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潮》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恢复平静。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人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钱塘江大潮视频资料及人声鼎沸的音频。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欣赏视频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的景象。
2.教师介绍钱塘江资料。
3.引导找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目的在于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壮观,产生积极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盐官镇 薄雾 屹立 昂贵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1)指生认读词语,相机正音。“屹”读yì,“鼎、崩”是后鼻音,“震”是前鼻音。
(2)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3)交流识字方法。
归类识记:霎时
看图识记:鼎、沸、盐
加一加识记:山+乞=屹 氵+告=浩 山+朋=崩
反义词识记:薄——厚 昂贵——廉价
加部首识记:贯+忄=惯 余+氵=涂
换部首识记:震-晨
3.再次朗读课文,理解不懂词语。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词,掌握识字方法,为学习下文打好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读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教会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
四、学习写字。
1.指导学生读好字音。
2.重点讲解难写字。
3.生临摹,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重点突破难写、易错的字。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思维回到课文中来,以引起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二、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象的句子。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各小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汇报。
1.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哪个词可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2.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潮来前江面上景色的句子和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1)抓住重点句、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3.带着问题学习第3、4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2)指导朗读后解决问题。
4.指导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5.再次朗读全文,讨论从哪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圈点词句,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习作水平。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读”为主线,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个场景便汇报学习哪个场景的收获,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教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多处动笔,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上都完成了,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学生通过朗读重点词句,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的训练还是不够,有些学生还不能够通过读文,感受“奇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
课时练
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河水暴涨(zhàng zhǎng),雨后的天气格外闷热,一整天我都感觉头昏脑涨(zhàng zhǎng)的。
2.江面上风号(háo hào)浪吼,他却毫不畏惧,大声喊着口号(háo hào) ,鼓舞大家乘风破浪,抵达胜利的彼岸。
二、读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1.清晨,微风吹过,碧草 yóu( )如翻gǔn( )的绿色浪cháo( ),牛羊奔腾跳跃,辽kuò( )的草原zhú jiàn( )热闹起来。
2.jù( )说今晚有流星雨,我pàn( )着夜幕早点降临。
3.shà( )时,暴雨倾盆,河水上涨了一米有yú( ),冲击着dī( )坝。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隐( )现 ( )山( )海 ( )平( )静
横( )江( ) ( )头并( ) 山( )( )裂
漫( )卷( ) 风( )( )吼 ( )( )鼎沸
1.今天,我和爸爸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潮来时,江面上
,潮水声犹如 。潮过去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2.表示人多的词语是 。写出两个相同格式的:
四、选词填空。
恢复 重复
1.这个动作,他掌握不好,( )几十次以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
2.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 )平静。
3.你的身体已经开始慢慢( )了。
风平浪静 山崩地裂
4.江面上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5.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五、根据句子要求完成练习。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给句子换个说法)
2.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仿写比喻句)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仿写夸张句)
六、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观潮的人一定很多,我知道的描写人多的词语有 、 。“横卧”用了 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句中的“宽阔”可以换成 。
2.比较下列三个句子,并回答问题。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第一句话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话则写出了浪潮的 和 ;第三句话更加具体地写出了浪潮的 。
(2)仿照上面的句子,添加修饰成分,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
妈妈走了过来。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句中的“早已”说明 ,“人山人海”采用了 手法,写出了当时 。请你用这个手法仿写一句: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是按照由 及 的顺序写的,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的场面,表现了大潮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 之情。
3.从“一条白线—— —— ”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浪潮的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你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中的诗句: 。
八、课外阅读。
钱塘江观潮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 搔)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 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倾)刻间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酒)在上面,波光(粼粼 麟麟),煞是好看。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
(选自《小学生分类作文示范大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人山人海”的意思是 ,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 。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4.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1.zhǎng zhàng
2.háo hào
二、1.犹 滚 潮 阔 逐渐
2.据 盼
3.霎 余 堤
三、若 若 人 人 风 浪
贯 面 齐 进 崩 地
天 地 号 浪 人 声
1.风平浪静 风号浪吼 山崩地裂
2.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无忧无虑
四、1.重复 2.恢复 3.恢复
4.风平浪静 5.山崩地裂
五、1.难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没有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2.雪越下越大,犹如鹅毛漫天飞舞。
3.那气势如同地动山摇,好像空气都被击得振动起来。
六、1.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拟人广阔
2.(1)颜色 形态 气势(2)示例:妈妈皱着眉头,怒气冲冲地走了过来。
3.观潮的人来得很早 夸张 观潮的人多
示例:听了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一蹦三丈高
七、1.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2.远 近 形态 声音 潮来时 壮观 赞美
3.逐渐拉长,变粗 一朵两丈多高的水墙
4.浪潮飞快地向前飞奔,像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迎面而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八、1.骚 泼 倾 洒 粼粼
2.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3.B
4.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江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5.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水汹涌和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