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18: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六单元·第23课
女娲造人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羿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
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校注》等。《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作者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神话知识
女娲(

灵敏(

泥潭(

澄澈(

掘起(

蓬勃(

踪迹(
)?
绵延(

开辟(

疲倦不堪(

掺和(

莽莽榛榛(

?
?wā
?mǐn
?tán
?chéng
jué
?péng
zōng
mián

kān
chān
huo
mǎng
zhēn
生字生词
1.复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部分(
1-4
):孤独寂寞,决定造物。
第二部分(5-16
):勤劳智慧,创造人类。
第三部分(17-18):人类绵延,名垂千古。
整体感知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女娲觉得世界显得荒凉寂寞,她感到非常孤独,所以想要要造出人来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揉和黄泥造人、挥藤撒泥造人。
4.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男女配合,共同创造人类。
整体感知
“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感到很满意”;“使他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1.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1)女娲的喜悦:
体会:
“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她创造了生命之后的无比欣喜之情。是人类带给了她的喜悦和改变。
内容把握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2)人类的喜悦:
体会: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
内容把握
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一天能变化七十次,会揉泥造人,挥泥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
2.找出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女娲的神性:
女娲的人性:
具有人类的情感,会感到孤独寂寞,勤劳,智慧,情感丰富。
内容把握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后女娲祷祠神,祈为女媒,因置婚姻。
 
【注释】①抟:tuán,揉成圆形。
②剧务:工作十分繁重。
③縆:gēng,粗绳索。
对比阅读《风俗通》原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对比阅读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①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对比阅读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远古人民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人类起源的好奇、探索和丰富想象,表达了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也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更是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请你也发挥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
拓展延伸
1.完成本课练习;
2.搜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举办一期同学交流会。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