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是下列哪一地区( )
A.长江和黄河
B.印度河与恒河
C.尼罗河与莱茵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
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大体上位于今天的( )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
3.
根据考古研究表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小国的出现始于( )
A.约公元前4000年
B.
约公元前3500年
C.约公元前3000年
D.约公元前2300年
4.
学者威尔·杜兰在评述两河流域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是由于河水定期泛滥。”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是在( )
A.约公元前3500年
B.大约公元前24世纪
C.大约公元前19世纪
D.大约公元前16世纪
5.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6.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其中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
A.通过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修建了呈角锥体状的法老陵墓
C.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D.确立了贵贱分明的四等级制度
7.
《全球通史》写道:“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该“法典”是( )
A.世界上第一部维护自由民权益的法典
B.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可以清晰了解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社会
D.古巴比伦王国第一代国王在位时编制
8.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
A.
胡夫
B.
周武王
C.
汉谟拉比
D.
图特摩斯三世
9.
古巴比伦法典将社会成员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一天,凯斯不小心将比丘瑞的眼睛打伤,但按法律规定,凯斯不需要承担责任。由此可知,比丘瑞的社会等级最有可能是( )
A.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B.奴隶
C.奴隶主
D.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10.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其中男性家长享有的特权主要体现在( )
①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②奴隶可以不承认男性家长为自己的主人
③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④妻儿可以起诉男性家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1.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 )
A.古巴比伦法律完备
B.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古巴比伦社会相当的发达
D.古巴比伦社会体制完备
12.
下面漫画是依据《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出现的场景。该规定体现了( )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不准理发
C.理发师在古巴比伦王国地位很低
D.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3.
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是古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国王。他的主要功绩有( )
①统一两河流域
②命人编制《汉谟拉比法典》
③命人创制楔形文字
④建造空中花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
《汉谟拉比法典》第14—20条的内容大都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盗卖奴隶,藏匿奴隶者将被处以极刑;第65条还规定,佃户不得以收成不好为借口而少缴地租。这些条文反映了( )
A.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B.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C.奴隶逃亡现象普遍
D.封建地租剥削沉重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
(1)浮雕中的站立者是谁?此浮雕宣扬了怎样的政治观念?
材料二:某法典判刑示例表
事例
定刑
某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
死刑
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
无罪
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
割除双耳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
割耳之刑
贵族打死贵族
赔款
(2)上述判刑举例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典?
从表中案例来看,奴隶处于怎样的地位?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这部法典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典?该法典有何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14
DBBBBCBCBABDAB
15.
(1)汉谟拉比。君权神授。
(2)《汉谟拉比法典》。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和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被任意处死等。
(3)《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维护统治秩序的法典。(类似亦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类似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