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燃烧与灭火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燃烧与灭火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2 18: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燃烧与灭火
—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2.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
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
3.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为40℃)能发生燃烧的是(
)
A.白磷放入70℃的水中
B.白磷放入2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放入7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放入20℃的水中
4.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5.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6.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8.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9.安全生产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
B.在夜晚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开电灯检查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试验
10.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科学的基础上发挥丰富想象,幻想点燃木星与地球的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现实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
B.面粉厂工人的衣服需要防静电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救火时,要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11.粉丝中含有淀粉,点燃粉丝,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B.热空气增大了粉丝的着火点
C.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
D.粉丝中还含有其他物质,阻止它继续燃烧
12.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3)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_______。
13.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
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均无明显变化;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a处无明显变化,b处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2)对比①、②中b处红磷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4.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15.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甲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2)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图丙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序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选项中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与氧气接触,故能够燃烧。
4.答案:D
解析: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故A错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如太阳能、核能、其他的化学反应等,故B错误;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不一定能燃烧,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才会燃烧,故C错误;,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选项正确;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选项错误;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选项错误;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7.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从两个方面入手:①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C错误;
D.根据灭火原理能够达到灭火目的方法有:①隔绝空气;②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③移走可燃物;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外界条件充足,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故A错误;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同时,必须有助燃剂参加才能燃烧,故C错误;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解析:点燃粉丝后,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粉丝的燃烧端上,下端的粉丝温度低,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所以熄灭。
12.答案:(1)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3)爆炸
解析:
(1)氢气在氢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3)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弥漫的场所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13.答案:(1)实验②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
(2)燃烧需要氧气
解析:(1)实验②中a、b两处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a处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而b处的红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此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在实验①和实验②中,b处红磷的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在实验①通入二氧化碳时不燃烧,在实验②通入氧气时发生了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14.答案:(1)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解析:(1)①中热水的温度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绕,而②中热水的温度也为80℃,通入氧气,白磷燃绕,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2)①中的纸片是裹在空试管外,在加热的过程中,纸片吸收热量很快达到纸片的着火点;②中的纸片包裹的试管中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纸片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故填: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15.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解析:(1)图甲所示实验中小木块能燃烧,玻璃块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图乙中,烧杯将蜡烛与外界氧气隔绝,所以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易自燃,应保存在冷水中,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可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所以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