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专练
(9)测量物体的密度
1.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
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
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不必要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食用油放在烧杯中,测出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
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或测量数据是( )
A.将天平放在书桌上直接称出小石块的质量
B.用手把小石块和砝码分别放到左盘和右盘上进行测量
C.利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32 g
D.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
4.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静止后如图甲所示;天平调节好后,如图乙,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如图丙,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又测出倒出液体后烧杯的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将图甲中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即可开始用天平测量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移动平衡螺母
C.按此次实验数据,小明所测的液体密度为
D.把液体倒入量筒后有少量液体留在烧杯中,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5.在湄江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小明捡到一块形状怪异的小化石,为测量小化石的密度。他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用天平称出小化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化石的质量为______g。
(2)用量筒和水测量小化石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①______;②小化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量程。
(3)小化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小化石的密度是______。
(4)若小明先测出小化石的体积,将小化石从量筒中取出,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求出小化石的密度。这样测出小化石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小斌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如图a所示,操作错误是:
①_______;
②_______。
小斌纠正错误后测出瓷片质量,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瓷片质量为___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c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②再往量筒中装入38 mL的水,然后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d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______。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______。
7.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小红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是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红将容器内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并测出体积V,然后称量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继续向量筒中倒液体,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某次测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___g;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多次测得的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计算可得,液体密度为______。
8.郑州市积极响应“国家黄河生态文明”战略,在沿黄地区大力发展石榴种植。小明发现他家的石榴比其他品种的石榴甜,汁更浓,想测一下石榴汁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0 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石榴汁,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当放入最小的5 g砝码时,天平右端下沉,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为______g。
③将烧杯中的石榴汁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石榴汁的体积为______。
④用上述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石榴汁的密度为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小丽认为,在步骤③中,由于烧杯中的石榴汁有残留,会使密度的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她提出只要将(1)中实验步骤的顺序稍作调整就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的顺序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会因为小铁块沾到水,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A不合理;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测量过程没有出现问题,B合理;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小砖块吸水,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C不合理;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会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且铅球体积较大,无法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不合理。
2.答案:A
解析:为防止容器壁附着液体带来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所以本题中选项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的。
3.答案:C
解析: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然后才能称小石块的质量,A错误;要用镊子增减砝码,B错误;小石块的质量,C正确;图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30 mL,石块的体积小于,D错误。
4.答案:D
解析:小明将图甲中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后,天平的右端会上翘,平衡螺母需要向上翘的右端移动,直至天平平衡,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故A错误;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通过增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B错误;烧杯和液体总质量,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故C错误;烧杯中有残留的液体,测出的倒出液体后烧杯的质量中,已经包含了残留液体的质量,所以不影响测量结果,故D正确。
5.答案:(1)74
(2)要能浸没小化石
(3)3.7
(4)偏大
解析:(1)小化石的质量。
(2)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有两层含义:①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小化石;②水不能太多,小化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量程。
(3)由乙图可知,小化石的体积为,则小化石的密度为。
(4)若先测体积,则再测质量时小化石上沾有水,使得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体积准确,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小化石的密度值将会偏大。
6.答案:(1)平衡螺母
(2)①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②用手拿砝码;32
(3)12
(4)2.7
解析:(1)使用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错误之处: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用手直接拿砝码。瓷片的质量。
(3)原来量筒中水的体积是38 mL,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使烧杯中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中的水还剩26 mL,所以瓷片的体积。
(4)瓷片的密度。
7.答案:(1)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82.6;
解析:(1)天平使用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所以图甲所示,小红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是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由图丙可知,当量筒内液体体积为10 mL时,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80 g;当量筒内液体体积为30 mL时,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50 g。由此可得,质量的液体的体积为,液体密度。
8.答案:(1)②将5 g砝码取下来,向右移动游码;62.4;③20;④
(2)偏大;②③①④
解析:(1)最小的5 g砝码放入右盘之后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但超出的质量小于5 g,所以此时应将5 g的砝码取下,再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石榴汁的质量,量筒中石榴汁的体积;石榴汁的密度。
(2)烧杯中的石榴汁有残留,会使测得的石榴汁的体积偏小,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只需要调成②③①④,这样测得的空烧杯的质量就将残留的石榴汁的质量包含在内了,最终结果会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