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促织》课件(20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促织》课件(20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18: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清)蒲松龄
古代文言小说
1、你了解蒲松龄吗?关于他的《聊斋志异》你知道多少。
2、结合书下注解翻译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3、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
1、字音检测
迂讷 裨益
爇香 翕辟
掭 不啻
抢呼欲绝 惙然
觇视 以蠹贫


ruò

tiàn
chì
chuò
chān
二、基础知识
qiāng

1、---得佳者笼养之
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3、靡计不施,迄无济
4、成妻具资诣问
5、既而得其尸于井
6、成以其小,劣之
7、无毫发爽
8、无出右者
9、抚军亦厚赉成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准备)
(赏赐)
(不久)
2、疑难字词检测
(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
(认为不好)
(差错)
(在上,古代以右为尊)
(没有)(帮助)
1、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
4、不如拼博一笑:
成名不敢勒索百姓,但自己又没有用来赔偿的东西。
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3、重点句翻译检测
1、小说特别触动你心灵的人物或者场面?
三、重、难点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
2、出自聊斋的《促织》这篇志怪小说,其离奇、虚幻的情节体现在地方 ?
课文探究
离奇、虚幻的情节
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
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
看似喜剧性结尾的的结局
课文探究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3、为什么作者给《促织》安排一个看似喜剧的结局 ?小说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局
读一读《促织》相关的《野史》,有哪几处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
课文探究
① 作者以乐写哀,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和美好祝愿;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压迫暴露无遗。
②“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为什么作者给《促织》安排一个看似喜剧的结局?
小说正是以喜剧结局反衬出更深层的悲剧意义。更有其深层的美学意义。
1.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3.有利于表现主旨,针砭时弊
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荒诞、离奇的情节?
课堂小结
虚构来自于现实。它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
文艺作品可以是夸张变形的,甚至是虚构荒诞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作品的艺术真实感,我们总是能够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某种真实。
——艺术真实
4、小说的主旨?
课文探究
1、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
2、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3、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段评论的主要观点有几层?分析概括。
【作品主旨】
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横征暴敛的罪恶,对劳动人民的摧残与压迫;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课堂小结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旨?
1、以人为本,感知艺术形象
2、理清结构,把握情节线索
3、分析语言,了解作者态度
4、研读标题,洞悉文本秘密
5、文贵有眼,捕捉文眼揣摩
6、知人论事,体悟创作意图
7、意由境生,体察典型环境
思考:卡夫卡《变形记》的中荒诞、离奇的情节
体现在什么地方,表达什么主旨,具体说明有什么
作用?
四、作业
【艺术特色赏析】
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小说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二、语言精炼,生动形象。《聊斋志异》一书历数十年乃成,且不断修改增补,其语言来自民间,又经艺术加工,自然十分的精炼、生动。
三、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腻传神。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