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件(2课件)+教案(人民版历史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件(2课件)+教案(人民版历史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6 09:23:53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分散的文明
西亚的两河流域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流域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
东亚儒家文明
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
欧洲基督教文明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形成五大文明中心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2、受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和高山、大河、海洋、沙漠的阻隔,加上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使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
3、尽管也有一些从民间到官方、从和平方式到战争方式的交往,但接触和交流都十分有限。
五大文明中心的特点:
各个区域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各文明区域的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
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出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标志:
雇佣关系的出现
二、文明的链接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南美洲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航海年代 航海家 出发国家 开辟的新航路
1487 迪亚士(葡) 葡萄牙 通往印度洋的新航路,发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意) 西班牙 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首先到达巴哈马群岛),发现印第安人(Indian)
1497-98 达 伽马(葡) 葡萄牙 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 麦哲伦(葡) 西班牙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欧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引起商业革命;
(2)引起价格革命;
(3)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4)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里斯本
塞维利亚
安特卫普
伦敦
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强调曙光——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不忘灾难——殖民扩张和残酷掠夺……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这个我们将会在第2课再进一步学习。
小 结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点概要】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金银和香料的渴望,《马可·波罗游记》的描述。(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断传统商路)。(4)精神动力:文艺复兴;传播基督教。(5)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强化王权,积极扩张。(6)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5、16世纪)
(1)向东方向(葡萄牙支持)
①1487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2)向西方向(西班牙支持)
①1492年,哥伦布向西抵达美洲。
②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首航成功,麦哲伦在菲律宾丧生。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①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贸易范围由地区性走向世界性,商品种类、规模扩大)。③证明地圆学说,冲击天主教的神学思想。
(2)对西欧:①引起商业革命:贸易规模、商品种类扩大,经营方式变化,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②引起价格革命:白银流入,欧洲物价上涨,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加速封建制度解体。③推动早期殖民活动,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不包括葡、西)。(3)对亚非拉:①亚非拉更加贫困(灾难,破坏性)。②促使殖民地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具有进步性(建设性)。
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跃于17世纪)
(1)商贸发达:17世纪上半期是黄金时代,有“海上马车夫之称”之称(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国际竞争重要手段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
(3)银行信贷业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主要金银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近代早期,以海盗劫掠方式进行,大盗德雷克被女王授予骑士称号。
(2)16世纪末开始,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法国、英国,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3.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拓展了世界市场,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最主要途径)。
(2)对西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
(3)对殖民地:①是灾难,贫穷落后(破坏性)。②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建设性)。
考点3: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最先兴起于英国的原因:①前提: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到18世纪中期,社会稳定。②条件: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必要性,根本原因)。
(2)概况:①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飞梭引出连锁反应,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②以纺织业为中心,采矿、冶金、交通运输等部门普遍使用机器。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英国工程师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交通运输业:A.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B.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气机车,铁路的出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3)扩展:近半个世纪后始向欧美大陆扩散,铁路业和纺织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4)影响: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引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1)兴起:19世纪下半叶,在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尤其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发展推动力为科学技术。
(2)成就:①交通领域:内燃机→汽车、飞机。②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③钢铁部门:多种炼钢技术。
④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技术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3)影响: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出现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整体认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根本原因)。②工业革命的推动(直接原因)。
(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最主要)、商业贸易。
(3)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①雏形出现/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商品种类数量增加,伴随着殖民扩张,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使商品种类数量进一步增多,交通工具有利于加强世界联系。b.工业革命强化国际分工,使国际间资金人口技术流通加快。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拓展市场,自由贸易政策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原因:a.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更多商品出现,新交通通讯工具大大加强世界联系。b.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人口,资本,技术流通速度加快。c.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绝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对世界市场的评价:
①积极: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向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②消极:使殖民地半殖民地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导致它们更加贫困。
【巩固练习】
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2.“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清末新政时期的社会变化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3.《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在很长一段时期“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这段时期最可能是
A.晚清时期 B.民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5.读右图,我们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②温饱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③是当时物资短缺、购销矛盾的产物 ④体现了国家当时的统购统销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7.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口布局
C.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殖民地(共36张PPT)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何为新航路?
  15世纪到16世纪开辟的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和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背景
概况
影响
  材料一 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据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
  材料二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三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A·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肉豆蔻
胡椒
肉桂
丁香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当时,追求古怪离奇的癖好盛行于欧洲,欧洲人对生活在东方的、奇异而神秘的人民感到好奇。地中海的书面传统,例如蓬波尼乌斯·梅拉的《论世界地理》、老普林尼的《自然历史》,都将真实与虚幻混为一谈。有的故事讲生活在恒河源头地区的人们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另一些人生下来只有一条腿,但是十分灵巧……人们根据一封著名的伪经信,讲述一位强大的基督徒君主――印度的约翰教士――拥有巨大的财富。……14世纪由法国人让·德·曼德维尔写的《世界之奇迹》,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居然说东方的树木能长出羔羊和独腿狗头的人。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桂裕芳译《欧洲史》
马可·波罗(1254—1342),17岁时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中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秦海(南海)“共有7459座岛……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奥斯曼
土耳其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夺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⒊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认一认:桌上有什么工具?说一说这一情景反映出当时的什么情况?
多桅帆船
星盘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⒊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⒋技术条件:“地圆说”出现,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材料四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都在15世纪末……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化过程。这样一来,过去那些以战争为专业的贵族们……纷纷转向海上寻求出路,寻求新的发财之道。同时,这两国的城市商人……希望发展自己的贸易事业,因而支持海上探险。而且,这两国的专制政府为了开拓更宽阔的疆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来源,也支持海上探险,并且特别热心。再加上西班牙、葡萄牙在同阿拉伯人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有足够的力量来装备航船和保护海上探险活动的进行。
——陈梧桐、魏恤民:《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Ⅱ)》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⒊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⒋技术条件:“地圆说”出现,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⒌西、葡王室等广泛社会力量支持
  下面我们一起来追寻航海家们探寻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足迹……
葡萄牙
西班牙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卡里库特
麦哲伦海峡
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印度,开通欧亚大陆。
葡萄牙
西班牙
我是哥伦布,1492年, 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四次向西出航。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我认为该地区就已经是印度了,因而也就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我是麦哲伦,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我率领船队,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到达南美洲。然后,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迪亚士。1487年,我率领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进入印度洋,归途中发现好望角。
迪亚士、达·伽马
哥伦布、麦哲伦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二、新航路开辟过程
三、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如何理解“价格革命”?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材料一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材料二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先薯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于山,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花生
可可
蕃茄
南瓜
咖啡
甘薯
马铃薯
烟草
玉米
橡胶
品 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辣 椒 17世纪初
玉 米 16世纪中叶
马铃薯 16世纪末
烟 草 17世纪初
橡 胶 20世纪初
可 可 1922年
花 生 16世纪30年代
向日葵 16、17世纪之交
如何理解”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
社会分化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一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大国崛起》第一集解说词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如何理解”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
社会分化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
这些不速之客,是探险者?还是殖民者?
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
  历史上对哥伦布的评价不一:
  材料一 美国学者莫里逊说:“即使不谈哥伦布所建功勋巨大意义,就论人品性格,这位伟大航海家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有坚定宗教信仰,爱好科学知识与幸福理想,向往新生事物,富有审美感。……有向往与发展我们文化教育事业的一切抱负。所以,他是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之一。”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你如何评价哥伦布?
梁启超的困惑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迦马)以后,有无数量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你能解答梁启超的困惑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