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教案(2份)(人民版历史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教案(2份)(人民版历史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6 09:23:53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之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省教学指导意见】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体会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当代(本文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阅读内容)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美国的“新经济”■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英国、法国为阅读内容)
基本结论
基本史实
基本史实——以美国为例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阅读内容)
【课前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飞速发展时期。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提高,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课前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继承了新政的传统,以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使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政府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终于使经济走出衰退,而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所谓的“新经济”时代。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美国的“新经济” ■
时期 代表政府 经济
理论 主要经济政策 效果
二战后到60年代末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70年代 尼克松、福特、卡特
80年代 里根
90年代 克林顿
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要经济政策
基本史实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经济高速发展
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交替使用
无法解决严重的“滞涨”问题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
1982年底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但也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会怎么考你?
类型一:
学习思考
右表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变式: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可能设问:解析某一时段数据变化的趋势、变化的原因。
图表数据信息提取、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阐释。
类型二:
学习思考
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
1.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变式?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时期与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经济政策的异同
史实的比较、分析。
学习思考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哪些新特点
类型三: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史实的列举
类型四: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O.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相关联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第三次中东战争,石油武器;
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中美关系的改善
史实的因果联系、宏观把握
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要经济政策
基本史实
时期 代表政府 经济理论 主要经济政策 效果
二战后到60年代末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义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经济高速发展
肯尼迪
约翰逊 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70年代 尼克松、福特、卡特 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交替使用 无法解决严重的“滞涨”问题
80年代 里根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 1982年底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但也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90年代 克林顿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国别 经济模式 主要特点 效果
联邦
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日本 二战后初期:
统制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 迅速恢复和重建经济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经济高速增长,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二战后联邦德国、日本主要经济政策
基本史实——以联邦德国、日本为例
注意:资料卡片的利用
基本结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前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省教学指导意见】
本课的关键词是“新变化”,可以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等方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破题:新变化相对于何而言?
所学知识中相关的史实、结论有哪些?
比较后,有哪些变化?
会怎么考你?
本专题的学习是要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变化,要着重思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战后西欧、日本等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各有什么特点?凯恩斯主义与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有何不同?在本专题的学习中,从“解剖”美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入手,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共性;从探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找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从观察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新特点。
类型一:
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原因、影响
【省教学指导意见】
本课的关键词是“新变化”,可以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等方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可能设问: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等
变式:
【省教学指导意见】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体会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从1962年到90年代,美国家庭财产最少的20%的家庭平均净价值实际上在缩小,但是最富有的20%的家庭平均净价值却增加了88%,而这20%中排在最前面的0.5%的家庭平均净价值却增加了188%。到1976年,占美国人口1%的美国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产总和占国家总财富的20%;但到了90年代中期,这1%的最有钱人已占有了49%的国家总财富。这一切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至少,它埋下了使社会两极分化的种子。假如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这个国家势必被分成有钱人与缺钱人两大阵营,而这一现象正是美国建国200年来一直要避免的。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请思考:为什么美国的财富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从本课、本单元的学习中能得到哪些认识、启示?
类型二:
我坚信:
艰苦的努力+正确的方法=成功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2、掌握美国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地原因、内容和效果
3、掌握美国“新经济”出现的背景、概况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2、按时间顺序分阶段掌握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3、通过辩证法分析理解“新经济”出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体会经济政策的变化依据经济发展形势而变化
3、体会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1、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难点:1、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等经济理论。
2、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资本主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开始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何发展?在不同时期,美国经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所谓的“新经济”是什么?
整体感知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子目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子目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子目三: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化
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核心)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发展状况 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滞胀 走出衰退 新经济时代
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石油危机(直接)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竞争 里根政府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关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扶持高新产业
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政策 凯恩斯主义失灵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时任总统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新边疆)约翰逊(伟大社会) 尼克松福特卡特 里根 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滞胀”是“停滞膨胀”的简称。通常出现的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它导致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倒闭,资金周转不畅,信贷萎缩。但滞胀时期却出现物价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的新特点。“滞胀”成为困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顽症。1973年—1975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现象,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才稍有改变。
★思维延伸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不断调整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根本上都是协调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为核心。
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特点:
1.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2.冲破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3.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www.
教学资源网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2、掌握美国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地原因、内容和效果
3、掌握美国“新经济”出现的背景、概况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2、按时间顺序分阶段掌握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3、通过辩证法分析理解“新经济”出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体会经济政策的变化依据经济发展形势而变化
3、体会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1、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难点:1、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等经济理论。
2、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资本主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开始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何发展?在不同时期,美国经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所谓的“新经济”是什么?
整体感知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子目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子目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子目三: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化
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核心)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发展状况 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滞胀 走出衰退 新经济时代
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石油危机(直接)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竞争 里根政府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关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扶持高新产业
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政策 凯恩斯主义失灵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时任总统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新边疆)约翰逊(伟大社会) 尼克松福特卡特 里根 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滞胀”是“停滞膨胀”的简称。通常出现的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它导致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倒闭,资金周转不畅,信贷萎缩。但滞胀时期却出现物价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的新特点。“滞胀”成为困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顽症。1973年—1975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现象,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才稍有改变。
★思维延伸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不断调整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根本上都是协调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为核心。
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特点:
1.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2.冲破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3.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www.
教学资源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