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课程标准】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一、不甘落后的世界
1.非洲统一组织
原因:非洲独立国家出于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非洲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弱点。
建立:1963年5月,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
发展:
2.非洲联盟
决定成立:2001年第五次非洲统一组织特别首脑会议
正式成立:2002年非洲联盟第一届首脑会议
性质: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政治实体
主要任务:实现和平稳定,致力于非洲的发展与复兴。
显著成绩: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推动经济一体化。
发展措施
3.非洲一体化的不利因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GATT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建立原因: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导致1929年大危机的加深。B.美国经济倡导。
(2)成立:1947年,美、中、英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GATT )开始实施。
强调: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台湾当局1950年非法退出。
(3)宗旨;促进自由贸易。
(4)特点: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通过其特点分析既然关贸总协定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还要成立世贸组织取代它的原因。
(5)作用: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形成与发展
(1)决定成立:乌拉圭回合
(2)正式建立:1995年1月1日
(3)性质:调解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4)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人教版)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复关”申请:1986年
(2)正式“入世”:2001年11月10日
★中国要“入世”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提供了诱人的大市场,WYO也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中国“入世”的意义
机遇: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 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人教版)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突破国家的界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西欧国家实力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本: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高考总复习全解》)
3.确立:1944年7月
4,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以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美国财政部长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2)国际金融机构: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现在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成员国之一。
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IFM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有成员国180个,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WB 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由于美国认缴股金最多,获得的投票权最大,由此控制了国际金融机构。
5.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建立起来,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崛起,以及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衰弱。这样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补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两大体系: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进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评价: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高考完全解读》)
(二)经济全球化
1.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歼击机发展,并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人教版)
2.出现原因:(1)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科学技术的推动。
(3)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4)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3.表现:(1)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的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3)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4)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5)世界市场的扩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国公司的运作。
四、为了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影响
1.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影响:双刃剑
问题:
(1)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2)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A.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
B.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展望:
(1)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www.
教学资源网(共24张PPT)
外胎、内胎
比利时
风扇、皮带
丹麦
金属构件
瑞典
发电机
法国
配电器
德国
点火器、油泵
英国
电气配线
西班牙
散热器
奥地利
灯管、汽缸头
意大利
油漆、轮胎
荷兰
启动器
日本
福特汽车
生产网络
玻璃、
收音机
加拿大
车身底板
齿轮
瑞士
阀门、螺母
美国
玻璃、
收音机
加拿大
车身底板
齿轮
瑞士
一、世贸组织(WTO)的建立
2、背景:
3、建立:
①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②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截至2008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3个成员。
4、宗旨和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5、作用: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前身:
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原来的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二、中国加入WTO
1、过程:
①1986年中国开始了“复关”的谈判
②1995年11月“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
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3、影响:
2、原因: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利大于弊
机遇:
挑战:
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的好处
4、对策:
政府部门……和产业部门……
三、经济全球化
2、问题:
①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
经济处崩溃边缘;使世界经济面临大规模动荡危险。
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
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3、对策:
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全人类共同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1、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表现:
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楼
1999年11月15日下午3时50分,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厚达400页的“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上签字,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迈过了最高的门槛。
2000年5月19日,中国和欧盟就中国入世达成双边协议。这是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分别代表中欧双方签署协议。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这是决定通过后,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与其他与会者鼓掌庆贺。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153个)
数字看入世——中国带给世界什么?
1000万: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平均每年进口近500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579.4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5年来,外国投资者从中国总共汇出了579.4亿美元利润,中国进口了总共约2.4万亿美元的商品。 13%:中国入世5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经占到13%的比重。2001年我国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而2005年我国已经跃升为第四大经济体。
数字看入世——入世五年(2001—2006)
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比入世的2001年的10.9万亿元翻了一番。人均GDP则接近1900美元,也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出口贸易额由2001年的2661亿美元到2006年的9600亿美元,为入世前的3.6倍。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进出口贸易大国。外汇储备也由2001年的1050亿美元增加了10倍,到2006年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一位。至于世界各种媒体上“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喧嚣更是中国经济影响日益增大的写照。
如果你是一名农民、汽车公司老板或者纺织厂工人,你对中国加入WTO持何种态度?
小提示:
1、中国的农业为传统的精耕细作型农业。
2、根据WTO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5年内,中国对进口小
轿车征收的关税税率将从70%下调至25%。
3、纺织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工人的劳动支出占商品
生产成本比重较大。
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个百分点来自利用外资的贡献,外资的引入还解决了约2300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外资的有效利用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高、中技术产品方面提高的速度尤其可观。
入世之痛——大豆危机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黑龙江大豆进口量值由2005年的13.1万吨、4000万美元激增到2006年 的42.9万吨、1.1亿美元;出口量值由2005年的6.0万吨、2000万美元减少到2006年的3.5万吨、1300万美元。
从平均价格上看,该省大豆进口平均价格由2005年的0.595元/公斤减少到0.515元/公斤;出口平均价格由2005年的0.79元/公斤上涨到0.855元/公斤。
大豆产业当前的困境,其实是我国加入WTO后,大宗农产品失去保护并遭受国际竞争失败的一个缩影。
《饥饿的非洲小女孩》 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摄 (1961-1994)
凯文·卡特拍下了非洲大地上这一幕,并于1994年获“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然而获奖后人们责难他为拍照片见死不救。1994年7月27日, 凯文自杀身亡,终年33岁。遗体旁留着一张字条:“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谁又该为凯文的痛苦买单?
凯文的真正痛苦源自于什么?
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
非洲谚语:大象结合之日,便是蚂蚁粉身碎骨之时
不发达国家
分化的世界
当世界收入前20%阶层之所得,是所有其余人的4.8倍;一个为Nike球鞋做广告的篮球明星之所得,超过75,000名生产这球鞋的印尼工人所得之总数;全香港国民总收入(GDP)还比不上“财富500”榜上排第五的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之营业额,甚至全中国12亿人民的国民总收入,也只不过相当于同一榜上前七家公司营业额之和的时候,我们这世界显然是和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想颇有距离了。
——陈方正《迎接美妙新世纪:期待与诱惑》
载《书屋》杂志2002年第4期
WTO—World Terrorist Organization 世界恐怖组织
2004年2月9日,游行反对韩国和智利自由贸易协定的韩国农民在首都汉城韩国国会附近遭到警方水枪的驱赶。当天,有两万多名韩国各地农民参加示威活动,他们在向国会行进中与警察发生冲突。
被农药厂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
1984年12月3日凌晨,当人们正处在梦乡中时,设在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直接致使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受这起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150余万,约占博帕尔市总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