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元好问专练(10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元好问专练(10首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20: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元好问专练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
2.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各题。
??????
??外家南寺
???????
?元好问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岳丈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末时期沦为亡国奴,矢志不仕,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衣冠”,士大夫、官绅,元氏家族曾几代为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梧桐繁盛丰茂,但满园的瑟瑟秋风、滴滴秋露依然让诗人感觉到深秋已悄然来临;描写前扬后抑,视觉与触觉相结合,渲染一种悲秋氛围。
B.颔联先用自然界地理上高下易位的变化暗指国破家亡;然后与后一句眼前萧瑟秋景相映衬,虚实相生,沧桑之感中更增沉郁之情。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从“衣冠”到“布衣”地位悬殊;从少年到白头,岁月漫长,时空强烈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巨大的悲痛。
D.这首诗既善于运用富有内蕴的意象呈露内心情感世界的震颤,又善于在慷慨悲昂的叙述中寓含深刻丰富的议论,使人强烈感受到诗人内心强烈而复杂的情感。
(2)尾联“依旧”二字看似等闲,却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
?郁郁
???????
?金?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
????????华胥梦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快乐的气氛。
D.联系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情。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是如何抒情的?
?
4.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
论诗三十首(其四)
???????
?(金)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
舟中读陶诗
????????
(清)龚自珍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注]①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②该句末尾诗人小注云:“语意本辛弃疾。辛弃疾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③梁甫:即《梁甫吟》,古乐府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
B.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很好地印证了元诗前两句所持的观点。
C.龚自珍认为陶渊明和诸葛亮一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精神品格又都像松菊那样高洁。
D.两首诗各有侧重,元诗着眼于陶诗的语言特色,龚诗关注陶渊明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元好问和龚自珍在论述陶诗时所持的相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
?江城子
???????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2)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
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首句中“鸟羽轻”一语双关,一指文书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二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紧扣题目中的“夜赴”,具体写出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
C.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第三联描写了一副安宁祥和,极富活力的乡村图画,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E.尾联“谁遣春官识姓名”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被征召的无奈和些许不满。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而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黄河三门津(三门峡)河面有人门、鬼门、神门。仅人门可以通船。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秘神奸:《左传》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词中取测辨忠奸之意。④燃犀下照:《晋书》载温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词中取洞察妖物之意。⑤佽(cì)飞:汉武帝时官名,掌管弋射鸟兽。词中取轻疾善射之意。⑥骑鲸客:指李白,李白曾自署“海上骑鲸客”。词中指豪勇之士。⑦银山:代指涛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极写黄河之雄、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两句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浪之高,高过千仞吕梁山;黄河浪之急,可比钱塘潮。
C.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展开:由近及远,从高到低。手法多种多样:比拟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动静相衬。
D.全词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写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词人的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强烈激越。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
元好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③草堂:杜甫晚年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作有《人日》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说收到来信,使自己略感宽慰。
B.颔联写在明月普照的高楼上畅饮燕京美酒,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吟诵杜甫的诗篇。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景物变化万千,青年男女青衿红裙占尽一时风光。
D.全诗虚实结合,首联实写此时此事,中间两联想象当年景象,尾联托物言志。
(2)本诗尾联“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进行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横波亭位于今江苏省赣榆县,金时属青口辖区。金末正大年间,元好问随着逃难的人流南下到此,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横波亭高耸特立的非凡气势。“突兀”是直接描写,“气压”句运用衬托手法。
B.颌联有诗人登亭所见之景,又有对古代豪杰的联想,虚实结合,突出横波亭的环境美。
C.尾联写青口帅眺望西北故国,自觉收复无力,只能舞剑书愤,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D.本诗语言苍劲,风格雄健,情感厚重,遣词用字不同凡响,颇有辛弃疾词作的风采。
(2)请结合诗作分析“老木清霜鸿雁秋”有怎样的含意和作用。
?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
鹧鸪天
????????
元好问
???八月芦沟风路清。短衣孤剑此飘零。苍龙双关平生恨,只有西山满意青。
???尘扰扰,雁冥冥。因君南望涌金亭.还家胜买宜城酒,醉尽梅花不要。
【注】①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金亡后,被囚数年,后隐居不仕,金朝先建都北京,后建都河南开封。②河南新乡辉县的景点。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句以“风路”之清,描绘了秋天风清气朗的景象,景中寓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
B.“苍龙”两句写作者见到苍龙山两道雄关兴起憾恨之感,但西山依旧葱葱郁郁,写尽人生苦短的慨叹。
C.“雁冥冥”句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大雁自高空掠过的特点,以其寓意引出下句“因君”二字。
D.结尾两句描述作者意欲回家买尽宜城美酒,想要借酒浇愁,一醉方休,连梅花这样的美景都弃之不顾。
(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1.
(1)B
(2)词人希望情意深厚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寄情于景,以景结情,不仅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2.
(1)D(2)一是叹人生历程,诗人从外家南寺“僧窗借榻眠”,辗转二十多年后,“依旧僧窗借榻眠”,一切又回到原点。二是发人生感喟,诗人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位匆匆过客,从“衣冠”到布衣,地位与青春皆不再“依旧”。三是表忠贞信念,以前是金廷臣民,自己“依旧”不改忠于金廷的初衷。
3.
(1)C
(2)①借典抒情:诗人借黄帝梦游华胥国及《梁甫吟》的典故,抒发
。②借景抒情:秋意渐浓,树林影疏
阵雁声,表达离乱之悲,“郁郁羁怀”“寥落”。
4.
C
他们都认为陶诗表面平淡恬静,作品中亦透露出对现实的关照,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面,向往古代,但并不妨碍他仍然是晋人,而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二分梁甫一分骚”则说不要认为陶渊明只是平淡恬静,三分之一像屈原的《离骚》。
5.
D
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以景结情、冥冥的雨营造凄苦氛围。
6.
(1)AE
(2)①借景抒情。如:“敝裘赢马月三更”,诗人穿着破裘,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下赶路。用了三个名词性词组,巧妙地构成了一副清冷而略带凄凉的图画,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
②巧用典故。“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但因为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
③虚实相生。本诗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
7.
(1)C
(2)(1)力挽狂澜、豪勇进取之志,作者用“燃犀下照”“伙飞强射”两个典故,对比反衬砥柱山,无须燃犀洞察妖物的温峤,也不必轻疾善射的伙飞,表达了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决心像砥柱山那样力挽狂澜于既倒。(2)用“骑鲸客”的典故,表达了自
己要唤取骑鲸豪客,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峡水,豪勇进取之志溢于言表。
8.
(1)D
(2)①“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作者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
②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
③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
9.
C
含意:老树凋零,秋霜冷冽,北雁南飞,一片萧瑟。作用:①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用“老木”“清霜”等意象营造出苍凉肃杀的意境,写出了诗人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沧桑落寞的情感。②触发联想,为尾联铺垫:此情此境引发诗人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的联想,为尾联写想象青口帅杯酒慷慨、倚剑长歌的豪壮作铺垫。
10.
(1)B(2)情感:①飘零之苦:写词人秋季短衣孤剑独行芦沟,表达了飘零孤独之愁苦:②故国之思:词人借大雁往南高飞向南遥望金朝旧都,流露了对金朝灭亡的憾恨与幽思;③忠贞之情:词人欲意还乡,隐居不仕新朝,流露了忠贞爱国之情。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