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华东师范大学版《体育与健康》第十章健康行为第五节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华东师范大学版《体育与健康》第十章健康行为第五节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08-03 12: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学校突发运动损伤的处理流程(2)学生掌握擦伤、扭伤拉伤、肌肉痉挛、运动性腹痛的处理措施与处理方法,了解脑震荡、关节脱位、骨折的处理措施。
(3)增强学生安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擦伤、扭伤拉伤、肌肉痉挛、运动性腹痛的处理措施与方法教学内容一、运动损伤概述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包括运动准备阶段以及运动的过程、运动恢复阶段所有的一切损伤。
二、运动损伤种类擦伤、扭伤拉伤、肌肉痉挛、运动性腹痛、脑震荡、关节脱位、骨折
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
1、擦伤处理:
(1)轻度擦伤:小面积擦伤,可以用酒精(双氧水)等消毒即可;大面积擦伤,先洗净消毒,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2)重度擦伤:止血、绷带加压包扎。
2、扭伤拉伤
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踝关节扭伤临床表现:
1.有受伤史
2.疼痛(压痛明显)
3.肿胀和皮下淤血
4.出现跛行或功能丧失
5.若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距增宽,出现超常内翻处理:
1.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局部肿胀处需外敷药物消除肿胀
3.24—48小时后,可采取按摩理疗、痛点注射等(如果依然肿胀不可进行按摩推拿、且不能热敷)
4.若韧带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
5.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临床表现
1.膝内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
2.膝内侧红肿,2-3天后有淤血
3.屈伸活动受限
4.若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隙增宽或小腿异常外展。内侧副韧带损伤为膝外翻暴力所致;外侧副韧带损伤主要为膝内翻暴力所致;前交叉韧带很少会单独损伤,往往合并有内、外侧韧带与半月板损伤。
处理:
1.冷敷、加压包扎。若韧带完全断裂需夹板固定
2.24——48小时后,可痛点注射
3.
轻伤
24小时重伤
48小时后可按摩、理疗等(必须肿胀消除后)
4.若韧带完全断裂,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5.及早进行功能性锻炼(加强股四头肌、臀大肌、大腿后侧肌肉等的力量)
肌肉拉伤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压痛、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门断裂伤处凹陷)、功能障碍
处理:
(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断裂时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24小时后,外敷药物、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
(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3.肌肉痉挛病因:
1.过度训练或长时间比赛肌肉疲劳时,再突然用力有时会引起肌肉痉挛
2.多见于训练或比赛时气温过低小腿受凉引起
3.精神过度紧张
4.脱水失盐缺钙,夏天出汗多,盐钙补充不足
临床诊断:小腿后侧突然剧痛,不能行动;小腿三头肌僵硬紧张,压痛;能自行缓解,痉挛消退后仍留有小腿肌肉酸痛不适。
处理:牵拉,充分伸膝伸踝,使小腿三头肌受到充分牵拉,放松再牵拉,常可使肌肉肌肉痉挛立即缓解。推拿,点拨委中穴,再沿小腿三头肌反复施以揉、滚、推、拿等手法,使肌肉放松。及时正确地补水补盐补钙,保温。
4.运动性腹痛症状:除腹痛处一般不伴随其它症状。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才痛;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和强度成正比。
病因:如饭后立即活动、呼吸方法不当和慢性腹部疾病都会产生运动性腹痛
处理:轻度腹痛可减慢速度继续活动,同时用手压住痛点做深呼吸,疼痛即可缓解,如仍不能缓解时,应停止运动,请医生诊治。
5.脑震荡症状:头疼头晕,逆行性健忘等,严重的伴有恶心呕吐脑震荡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轻度脑震荡,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中、重度脑震荡,保持受伤者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关节脱位症状:关节处疼痛剧烈、正常活动丧失、关节部位出现畸形。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后请医生矫治。
7.骨折病因:一般以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较多见。另外,肌肉突然强烈收缩、长期劳损及某些骨骼疾病时也可导致骨质。
症状:疼痛、肿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及时送医。
四、运动损伤预防
1.加强思想重视
2.做好准备活动
3.适当的带运动保护装备,加强保护
4.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和伸展性练习
5.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