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物态变化温度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
如图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 B. 夏天洒水降温
C. 秋天晾晒玉米 D. 冬天雾凇的形成
厨房中的炒菜调味品,呈液态的是(????)
A. 食盐 B. 味精 C. 酱油 D. 白糖
下列关于物质状态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树上的“冰挂”为固态 B. 碳酸饮料里的气泡为固态
C. 天上飞舞的雪花为气态 D. 降落的冰雹为液态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0℃的冰与0℃的水比较(????)
A. 冰冷 B. 水冷 C. 一样冷 D. 冷热无法比较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A. 25℃ B. 33℃ C. 37℃ D. 42℃
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7℃,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7℃,现把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一杯水中,稳定后它的示数为6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 61℃ B. 60℃ C. 67.8℃ D. 63℃
某同学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
A. 36.5℃和38.2℃ B. 37.5℃和38.2℃
C. 36.5℃和37.5℃ D. 37.5℃和37.5℃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甲、乙、丙三只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小。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粗。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检验表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冰水混合物温度时,它的示数为4℃;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94℃.如果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31℃,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A. 31℃ B. 26℃ C. 30℃ D. 32℃
如图所示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表示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面升高
B.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C. 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 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二、填空题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________℃.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小明在一次测室外气温的实验中,测得如下数据:济南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小明读作“负4.7度”,你认为他的错误有几处???????????。正确读法应为??????????。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 ,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_____ 制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学习温度计后对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行了探究。
(1)在橡皮塞上打孔,将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的孔中,在烧瓶中灌满酒精,塞紧瓶塞,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向水槽中加入适量开水,把烧瓶浸在其中,烧瓶中的酒精沿细玻璃管下降。
①找出原文中描述错误的两处,______,______
②如何使玻璃管中液面升降更明显?______
③用该模型做温度计,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用______(厚壁/薄壁)的小烧瓶。
(2)该同学找来一个双金属片,上端铁片下端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双金属片加热,可见双金属片会向铁片方向弯曲,说明______片膨胀大于______片的膨胀。移走酒精灯向双金属片喷射水雾,小液珠汽化使双金属片温度______,双金属片向______片方向弯曲。
(3)该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球踩瘪了,对此他采取了一种有效的办法,你知道是哪一种?______。
A.用手沿箭头方向挤压B.用热水烫一下C.用酒精灯烤一下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布蒙上眼睛,将左、右手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然后一起放入温水中,如图乙所示,说明人的感受往往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1)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来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
(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感受到的水的温度可能是______
A.20℃60℃B.5℃30℃C.20℃30℃D.5℃60℃
(3)图丙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4)小华也用温度计测量了某种物质的温度,如图丁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1848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创造了热力学温度,其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单位的符号为K.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摄氏温度表示他可以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热力学温度的1度与摄氏温度的1度是相同的。两种温度的对应关系见下表。根据表格完成下面问题。
摄氏温度/℃
20
40
60
80
100
……
热力学温度/K
293.15
313.15
333.15
353.15
A
……
(1)上表中A处应该填入的热力学温度数值为______K。
(2)用了表示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摄氏温度,二者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T=at+b,则a的数值为______,b的数值为______。
(3)如图中能正确反映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关系的是图线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A错误;
B、夏天,洒水降温属于蒸发现象,汽化时吸热,故B正确;
C、秋天,秋天晒玉米,是玉米中的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汽化吸热,故C错误;
D、冬天,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解:在常温下,酱油为液态,食盐、味精、白糖为固态。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解:
A、寒冷的冬天,树上的“冰挂”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物质,故A正确;
B、夏天,饮料里冒的气泡是由于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小,气体以气泡的形式出来,故B错误;
C、天上飞舞的雪花为固态,故C错误;
D、冬天降落的冰雹为固态,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
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
所以丙物态为液态。故选:C。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解:由物理常识可知,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
温度计7℃时的实际温度是0℃,97℃时的实际温度是100℃。
所以1格表示的温度=10097?7℃/格=(109)℃/格
在此杯水中的格数=(61?7)格=54格,水的温度=54格=(109)℃/格=60℃。
水此时的温度是60℃。
故选:B。
8.【答案】B
【解析】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
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
故本题中: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7.5℃和38.2℃故选:B。??
9.【答案】C
【解析】?A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未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液体接触。
10.【答案】C
【解析】解:
(1)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小,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小,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小;
(2)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丙的刻度比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综合分析丙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C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不符合实际;
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解: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可以先求出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再乘以温度计显示某一读数时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格数,就可以求出实际温度.? 由题意可知,温度计显示4℃时,实际温度为0℃;显示94℃时,实际温度为100℃.这说明温度计上90格的间距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100℃,所以每一格对应的温度为Δt=10099℃=109℃,当显示31℃时,从4℃位置到31℃位置共有27格,因此实际温度t=Δt×27=109℃×27=30℃.
13.【答案】C
【解析】?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瓶内气体膨胀,玻璃管中液面降低,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瓶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故A、B错误.玻璃瓶内密封的空气量一定,因此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C正确、D错误.
14.【答案】一种状态
【解析】略
15.【答案】25℃;50℃
(1)已知此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
所以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96?4=10092℃;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27℃时,
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7?4)×10092℃=25℃;
(2)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则:
10092℃×(t?4)+0℃=t,
解得t=50℃。
故答案为:25℃;50℃。??
16.【答案】?100?
一处?
负4.7摄氏度
【解析】解:物理学中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17.【答案】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解析】解: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用温度计,实验室和家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热胀冷缩。
18.【答案】开水? 下降? 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薄壁? 铜? 铁? 降低? 铜? B
【解析】解:(1)开水指煮沸腾的水,酒精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若是加开水会让烧瓶中的酒精沸腾,可改为温水;向水槽中加入适量温水时,把烧瓶浸在其中,烧瓶中的酒精受热后会膨胀,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使玻璃管中液面升降更明显,可以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用该模型做温度计,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该选用薄壁的小烧瓶。
(2)用酒精灯对双金属片加热时,铜片膨胀的比铁片多,双金属片会向铁片方向弯曲;
小液珠汽化吸热,使双金属片温度降低;
当温度降低时,铜片缩小的比铁片多,双金属片向铜片方向弯曲。
(3)用热水烫一下被踩瘪的乒乓球,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瘪了的部分会鼓起来,选择B选项。
故答案为:(1)①开水,下降,②选用更细的玻璃管(其他答案合理即可),③薄壁;
(2)铜,铁,降低,铜;
(3)B。
19.【答案】不可靠? 温度? D? C? ?8℃
【解析】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1)物理学中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冷水的温度低于20℃,热水的温度高于人体体温,故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感受到的水的温度可能是5℃和60℃;
(3)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
B、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故B错误;
C、视线与温度计的放置均无误。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373.15? 1K/℃? 273.15K? a
【解析】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从左向右摄氏温度升高20℃,热力学温度同时升高20K,
所以当摄氏温度从80℃升高到100℃时,热力学温度会从353.15K升高到373.15K;
(2)将T1=293.15K,t1=20℃代入T=at+b,得
293.15K=20℃?a+b???????? ①
将T2=313.15K,t2=40℃代入T=at+b,得
313.15K=40℃?a+b???????? ②
由①②解得:a=1K/℃,b=273.15K;
(3)图线a表示温度是0℃时,热力学温度不是0K,要大于0K;图线b表示温度是0℃时,热力学温度是0K。
根据T=at+b知,图线a能正确反映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
故答案为:(1)373.15;(2)1K/℃;273.15K;(3)a。
(1)比较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变化规律确定A处的热力学温度值;
(2)选取两组摄氏温度和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代入表达式,解方程组得到a和b的数值;
(3)根据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式确定正确的图线。
此题考查了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关系的比较,需要利用物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属于基本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