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测平均速度——2021-2022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1.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 m/s B.168.75 m/s C.2.25 m/s D.2.81 m/s
2.如图所示,是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
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
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可以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
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所测上半程平均速度偏小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下列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4.区间测速是指在公路某一恒定限速值的路段(一般为15千米左右)的两端设置自动抓拍系统,记录车辆通过两端的时间,利用“速度=距离/时间”公式,计算出车辆在该区间内的平均车速。如图为区间测速的长度和限速的标志,某一驾驶员驾驶汽车通过这段测速段的时间为8 min,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则判定该车_______(选填“是”或“没有”)存在超速行为。
5.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
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 s至第6 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______(选填“=”“>”或“<”)。
7.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
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这个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若测得时间,,则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cm/s。
(3)在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
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8.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_________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9.为了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了小车运动全程、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_______.
(2)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斜面,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记录该位置为A,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②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③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_______,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计算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用表示).
(4)若在上述步骤②中,小明释放小车时轻推了一下小车,其他操作均正确,对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0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让小车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停止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视频显示,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0.20 m刻度处,用时1 s,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s和对应时间t如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为对应时间的平方。
0 0.05 0.20 0.45 0.80
0 0.50 1.00 1.50 2.00
0 0.25 1.00 2.25 4.00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小车运动的图象。
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的平方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图象可知整个路程,时间,整个过程平均速度: .
2.答案:B
解析: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通过中点时的速度不为零,所以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到底端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不能用B项中的方法测量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就越困难,所以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使计时方便,应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如果让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所计时间偏大,由公式可知,测得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偏小。
3.答案:B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应选B。
4.答案:57.75;没有
解析:该车的平均速度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路段的最高限速为60 km/h,因为,故该车没有超速。
5.答案:0.3;1.1;大;
解析:①由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②由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则平均速度;③由图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越来越大,由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④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6.答案:(1)A
(2)=
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2)由图可知,第1 s至第6 s,A球、B球通过的路程均为20个小格,即A球通过的路程等于B球通过的路程,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等于B球的平均速度,即。
7.答案:(1)(2) 40 (3)大
解析:
8.答案:4.50;0.90
解析:小车运动的距离:,小车运动的时间,
小车的运动速度
9.答案:(1)秒表
(2)小;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意思对即可)
(3)③;④
(4)无影响,偏大,偏小
解析:(1)为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能在斜面上运动更长的时间,可以减小时间测量值的误差.
(3)已知小车运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以及各自的运动时间,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分别求出小车运动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运动下半程的路程为,所用时间为,则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4)若在步骤②中释放小车时轻推了一下小车,小车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将导致小车经过上半程的时间偏小,因此不受影响,将会偏大,将会偏小.
10.答案:(1)0.20
(2)①如图所示;②
解析:本题是一道平均速度测量的实验探究题,但实验器材和操作做了改进,培养学生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实验方法收集信息获取证据的能力。
(1)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2)①描点连线即可;②从表格可以得出s与的关系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