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运动和静止——2021-2022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茹萍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了 B.花园里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
C.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下来 D.冰块融化成水
2.如图所示,是坐在同一列火车上的小明和小华的一段让人思考的对话,小明说:“火车就没动,还在站台上。”小华说:“火车终于启动了。”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和小华的说法都对,只不过是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B.这一现象说明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
C.小明和小华的说法只有其中一个是对的,因为同一个物体不可能既运动又静止
D.按小明的说法,火车还停留在站台上,处于静止状态
3.小明判断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依据可能是( )
A.站台在向东运动 B.站台在向西运动
C.列车上的乘警在向东运动 D.列车上的乘警在向西运动
4.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河岸 B.行船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5.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6.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由于楚人不清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后人贻笑大方。实际上落入江底的剑相对于船和江岸的运动情况分别是( )
A.运动、静止 B.运动、运动 C.静止、运动 D.静止、静止
7.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 m。“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8.小华在运行的高速列车上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则小华是______的,接着小华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则她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9.鲁南高铁曲菏段计划于2021年底投入运行。已知菏泽至曲阜的高铁里程约160 km,若高速列车在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为320 km/h,届时菏泽市市民乘高速列车从菏泽站到曲阜站约需______h。当列车从静止启动时,乘客由于惯性身体会向______(填“前倾”或“后仰”);当列车正常运行时,某乘客观察到铁路两侧的建筑物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_作为参照物。
10.图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
11.阅读材料。
让我们一起做“特技摄影”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实验。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纸条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窄纸条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窄纸片,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以上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作为迅速移动的背景: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为参照物时,就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视觉效果。
请回答:
(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效果?
(2)你能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茹萍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了,是细胞生长分裂的结果,不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花园里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是扩散现象,由分子热运动形成,不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下来,苹果相对于树和地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冰块融化成水,是熔化过程,不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解析: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认为火车是静止的,因此小明的说法正确;停在站台上的火车相对于其他运动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其他运动的火车为参照物,他们乘坐的火车的车厢是运动的,因此小华的说法也是正确的。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描述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A、B正确,C错误。按小明的说法,他们乘坐的火车停在站台上,火车的车厢相对于站台的位置保持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站台与小明发生的是相对运动,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站台是向西运动的,故A错,B正确;乘警与小明都坐在列车上,所以无法通过乘警的运动来判断,故C、D错误。应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相对性。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B正确,ACD错误。
5.答案:C
解析: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的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子随车减速,但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西洒出,C正确。
6.答案:A
解析:故事中的江岸作为参照物,剑和江岸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剑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楚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选A。
7.答案:B
解析:海面是被研究的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海底是被研究的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海斗一号”是被研究的对象,“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海斗一号”是被研究的对象,“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8.答案:静止;自己(列车)
解析:解:(1)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小华,相对于列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以列车或者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2)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由于小华随高速列车一起向前运动,所以路边的树木相对于高速列车是向后运动,因此他是以高速列车或者高速列车上的物体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静止;自己(列车)。
9.答案:0.5;后仰;自己(或列车)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现象。由可得从菏泽站到曲阜站所需的时间为;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当列车突然启动时,乘客的上半身会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会向后仰;乘客以自己(或列车)为参照物时,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可知,自己(或列车)与铁路两侧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看到铁路两侧的建筑物在向后退。
10.答案:向左运动且船速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运动、向左运动但船速小于风速(答出两种情况即可)
解析:由题图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飘,则风从右往左吹,若乙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乙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小旗向右飘,故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但船速小于风速。同理,甲船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11.答案:见解析
解析:此题以“特技摄影”为例,阐释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看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形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是选择了背景作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背景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
(2)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应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空中“飞”的动作的镜头,再拍摄出“房檐”等所需的场景镜头,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房檐”等背景。我们看电视是以“房檐”等作为参照物的,于是就产生了“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