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观 潮
周 密
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读准字音
雷霆
艨艟
乘骑
如履平地
倏尔
善泅者
倍穹
僦赁看幕
弄旗
tínɡ
ménɡ chōnɡ
jì
lǚ
shū
qiú
qiónɡ
jiù lìn
nònɡ
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农历十六
当 时
……
突然 一点点
被 去,往
画着文采
逆流迎着潮水
在水中忽隐忽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课文中的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翻腾着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海潮壮观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伟大的奇观。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高潮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处涌来的时候,仅仅像一条银线;接着渐渐靠近,就像玉城雪岭一样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声轰鸣,波涛汹涌澎湃,震撼人心,好像要吞掉天空,冲刷太阳一般,气势极其雄壮豪迈。杨诚斋的诗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水军演习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战船几百艘分别列在两岸,接着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并且船上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如履平地。忽然黄烟雾从四面八方升起,彼此一点儿看不见。 水爆爆炸的声音就像山崩地裂,一会儿烟雾消失,波涛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敌方的战船”被火烧毁,随着波浪漂去。
健儿弄潮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手里拿着面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起勇气,逆流迎潮而上。在万丈高的巨浪中出没,腾跃着身子变幻种种姿态,而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用这个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游者争观
江岸上下十几里间,满眼都是身着华服的游人。车马堵塞了道路, 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了几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1、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你能赏析本段优美的语句吗?
课文赏读
2、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观也”总结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1、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2、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赏读
3、请你就本段文字作简要欣赏。
2、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1、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3、乘”“弄”“标”“舞”等动词要言不烦,出神入化,其龙腾虎骧之状,自可想见。“如履平地”,写出其从容裕如的悠闲神态,矫健纵踉而如此起落平稳,其手段之高明,又自可想见。
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课文赏读
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课文赏读
总结全文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借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专家赏析
这篇散文精粹简练,作者布局谋篇,运思熔裁,遣词造句都很有功力。深细和简约相依。作者观潮观得深细,眼到耳到。由远及近,点滴不漏;从声到色,从江心到江岸,尽收胸中。作者观时深察入微、巨细俱到,但写时却大处落墨、小处渲染。不是兼容并包,而是有所取舍剔存,抓住最有特征、最为典型的人、事、物下笔。这样就达到深细和简约的相依相关:不深细则无从简约,不简约则见不出深细。深细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简约能成功地突现本质和特征。例如写钱塘来潮时的景象,短短一句就写得气势飞动,逼真欲现,情景兼备,宏声壮采。这是钱塘江独特情景的再现和艺术记录。全文字炼句锻,无旁逸斜出的枝蔓,格调清新隽永,三两句就能刻画出形象,二三词就能传送出精神。一句“腾身百变”,使健儿形神毕肖;一句“溯迎而上”,使健儿奋勇之态,跳跃纸上。
风景和风俗相融。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的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风俗画入篇,增强了文章的民族特色,使之具有道地的中国气派和民族传统色彩。
专家赏析
对比和映衬相间。白浪滔天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波翻浪滚映衬出弄潮儿本领的高超;观潮盛况映衬出江潮壮伟。通过映衬,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惹眼。再有是对比,声如崩崖的操演之动对比出烟释声歇的江面之静;鲸波万仞的气象险恶,腾跃百变的变幻身姿对比出旗尾不湿的本领高强。通过对比,作者所要刻画的人事更加突出。对比和映衬两法又不截然割裂,而是交错相间,时而在这一角度出之对比,时而又在那一方面出之映衬,一切视表达的需要而定,广为采用,腾挪多变,显出作者笔墨技法的妖娆多姿!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上阕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
比较阅读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杜甫
观潮古诗词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