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5.7整理与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5.7整理与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06: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5页第1-3题,练习二十五第1-4题。
育人目标
1.通过复习,沟通本单元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
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学整理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沟通本单元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
难点: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课题导入
1.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到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图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新课教学
1.自主整理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没有联系?
学生自己整理认知。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形成结构
同学们,能说说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让学生选择图形说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演示该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生1:我们首先学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2: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三角形面积=底×高÷2。除了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同样可以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也可以把一个梯形,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样得出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2.整理完整知识结构。
(1)从以上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有联系的,可以用前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后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大家能否把这五种图形的联系用图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尝试画图。
93345219710(3)展示学生画图,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知识结构图。
底×高÷2
长×宽
底×高
(上底+下底)×高÷2
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都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分析,总会有新的收获!
1.自主整理
学生自己整理认知。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1.全班交流,形成结构。
(1).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2)整理完整知识结构。
展示学生画图
在整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
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五1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汇报结果。
反馈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确:必须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2.练习二十五2-4题。
学生独立判断。
独立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学习内容
教科书练习二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育人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课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多边形的面积知识进行了梳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面积单位和问题的解决进行整理与复习。
新课教学
1.自主整理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学习了哪些大的面积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
(2)我们利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哪些策略呢?
学生自己整理认知。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
(1)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是怎样估计的?
可以借助透明方格纸进行估算。把不完整的方格看作半格算。
(2)面积单位。
我们这个单元还认识了哪些大的面积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反馈:我们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两个大的面积单位,知道了象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一个公园,一个学校的占地面积用公顷做单位更合适,1km2=100hm2=1000000m2。
3.问题解决策略回顾。
(1)这个单元的问题解决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明确:象解决本单元这些问题时,都要借鉴或用到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在解答时都要层层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来一步一步地解答。
(2)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面积的计算。
学生反馈:修公路铺路面,要计算路面的面积。粉刷墙面,要计算墙面的面积。估计粮食产量,要计算粮食的种植面积……
1.自主整理、全班交流
(1)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面积单位。
(3)问题解决策略回顾。
学生反馈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8题
思考:“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需要估算吗?需要算近似值吗?为什么?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1)这是某城区的平面图,如果每个小方格刚好能表示0.16
km2的面积,你能估计这个城区大约多少平方千米吗?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估计这个城区的面积?
反馈:先数这个图形占有多少个完整的方格,还有多少个不完整的方格,再把两个不完整的方格看作1个完整的方格来估计,估计出一共有多少个方格,最后用方格数×0.16
km2就求出了这个城区的面积。
(3)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
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在方格纸上画出1个平行四边形、1个三角形和梯形,使它们的面积都是12cm2。
(2)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呢?当底和高分别为多少时,它们的面积才分别是12cm2呢?
(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独立在书上设计。
(5)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
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拓展应用
书P97:思考题。
(1)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观察,思考: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汇报。
组1:我们通过设数据计算的方法得出①、③、⑥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②、④、⑤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
组2:其实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出结果。这几个涂色部分都是三角形,它们的高的长度是一样,而①、③、⑥这三个图形的底的长度是一样的,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②、④、⑤的底的长度是一样的,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
如果学生对图⑥的涂色部分面积理解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回顾84页思考题,让学生明确图⑥的涂色部分面积刚好是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观察。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独立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7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