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7.2小数积与商的近似值及四则混合运算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7.2小数积与商的近似值及四则混合运算总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06: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积与商的近似值及四则混合运算总复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总复习第2~4题,练习二十七第2、3、4、6题。
育人目标
1.通过复习,在比较积与商取近似值方法的异同中深入理解求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熟练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2.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数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与商近似值的取值方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方法。
难点:应用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将复习小数乘除法积与商的近似值及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指导复习
1.复习积与商的近似值。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2题。(在完成在本子上,再指名学生板演)
(2)说一说求积与商的近似值方法的异同?
小结: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积或商,再取近似值。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是先算出完整的积后,再根据要求取近似值;而求商的近似值则不一定算出完整的商,可以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多一位,再按要求取值或用比较余数与除数的一半大小关系进行取值。
2.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第103页的第4题
请说一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
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①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减或乘除的算式,一般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②有括号的算式,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因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研究运算的顺序,与数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任何数都适合于这些运算顺序。
3.复习简便计算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律和性质?
指名回答,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如下:
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连除还可以怎么简算?
预设:a÷b÷c=a÷(b×c)
(2)引导学生做课本第103页第3题,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用的运算律和性质。
0.125×500×0.2 32.2×4+17.8×4
= 0.125×(500×0.2) =(32.2+17.8)×4
= 0.125×100 = 50×4
= 12.5 = 200
这是运用乘法结合律 这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18.75-0.43-4.57 10.1×87
= 18.75-(0.43+4.57) = 10×87+0.1×87
= 18.75-5 = 870+8.7
= 13.75 = 878.7
这是根据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3)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做题时一要观察数据特征;二要想运算律或性质的结构;三要根据运算律或性质进行简算。
学生独立练习,说出异同。
学生汇报运算顺序。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及时的方法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七第2题,重点讨论第(2)小题。
第(2)小题。这个两位小数最小应该是1.25,最大应该是1.34。
观察一下,解答这类题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求最大值时就在这个近似值末尾添上“4”,求最小值时将这个近似值的末位减“1”后再在其后面添上“5”)
即时练习:如果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2.35,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2.练习二十七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小结:判断结论是否成立时尽量举反例,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说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3.练习二十七第6题
提醒学生做题时养成一看、二想、三动笔、四检验的习惯。
(1)一看:即观察数据特征。
(2)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能否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三动笔:即是确定了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后,才动笔计算。
(4)四检验:即计算完毕后检验时采用还原的思路,也可以逐步再复查一遍。
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提升归纳概括能力,引领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
独立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3题。汇报时说清楚自己的思考策略与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培养总结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