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3 08: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选错、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 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3、观察下图,选出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 )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A、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相结合,把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B、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C、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D、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没有宗法制就没有分封制
4、“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帝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 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郡县之制 B. 郡国并行 C.分封之制 D.行省制度
7、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 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
A.皇权被削弱 B. 中书省职能专一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相权得到加强
8、“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 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的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结合所学,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10、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 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D.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 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充分性
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 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居住及租地权利 B.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
13、1842 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逆转的第—步”对中国意味着(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圆明园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是由清朝几代帝王 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历时 150 年建造而成,却遭到英法联军野蛮焚毁。圆明园被焚毁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5、从 1840 年开始,为打开中国大门,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的是 ( )
16、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分明,其中,促使列强对华侵略方式转向“以华治华”的历史事件 是 (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军打击英法联军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7、1900 年 12 月 27 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告谕:限定 5 日内将各类军械进行上交,如逾期不交,一经查出,军械没收,私藏者一律斩首。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完全屈服于列强 B.列强强化对华殖民统治
C.《辛丑条约》走向了落实 D.八国联军已准备发动战争
1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 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9、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低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 (缺第五小节标题):
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20、1937 年 9 月 23 日,蒋介石为中共关于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发表谈话称:“在存亡危急之秋, 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这一谈话表明( )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B.国民党政府已经正式决定自卫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建立
D.国民党对联共抗日态度较积极
21、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的当天,国民政府公布作战计划指出:“现在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担)任正面组击战争。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合军队,共同实行游击,以牵制、扰乱、破坏敌之后方,前后呼应。” 这表明国民政府( )
A.积极支持中共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B.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C.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D.重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22、下图中主人公所指挥的重大战役是 (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B.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C.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重要节点
D.中国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
23、以下是某学生学习《抗日战争》一课的学习笔记摘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十四年抗战即 1931 年至 1945 年”
B. “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太原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4、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 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
A.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 B.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
C.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 D.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
25、李秀成在 1862 年 1 月发出通告说:“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自谕之后, 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该通告表明当时
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矛盾
B.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
C.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
D.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26、1912 年 2 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歌词体现了( )
①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时代精神
②捍卫主权,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追求
③以五色旗为国旗,为世界和平祝祷的理念
④为新生民国荣耀,对先进文明追慕的情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28、—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 说明五四运动( )
A.对人民大众的觉悟起了启导作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9、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红船时指出, 小小红船承裁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们 瞻仰的红船位于( )
A.河北西柏坡 B.江西井冈山 C.陕西延安 D.浙江嘉兴
30、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 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共( )
A.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B.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
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
31、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 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 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
A.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群众路线问题 D.独立自主问题
3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3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2 月写下的《忆秦娥?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D.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获得新生
34、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 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致辞 中“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C.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5、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体现的原则有( )


A.社会主义 B.一个中国 C.依法治国 D.可持续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6 题 10 分,第 37 题 8 分,第 38 题 12 分,共 3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905 年被宣布废除。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 分)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表 1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2 191 2234 5 艘沉没 约 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 艘重伤 约 600
材料二 表 2 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 中国 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 亿美元 60 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9 万吨(含东北) 239.7 万吨
钢产量 55.6 万吨(含东北) 635 万吨
石油产量 0.02 万吨 39.3 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10% 80%
军力 总兵力 202.9 万人 60 余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 50 万人 409.7 万人
军舰 66 艘 200 艘
军舰总吨位 5.9 万吨 77.1 万吨
飞机 600 架(作战飞机仅
305 架) 2625 架
——《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中日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实力对比状况。(4 分)
分析这两场战争造成中国一负一胜结局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到公元前 221 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二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材料一中“始皇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简要说明其特点。(4 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约法”的名称、历史意义。(5 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政治制度(3 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1-5:CBCAB 6-10:ADBCD 11-15:ACDBC 16-20:DBCAD
21-25:DBCAD 26-30:ABADB 31-35:ABDCA
36、(10分)
(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和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任意2点4分)
(2)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任意3点6分)
37、(8分)
状况: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实力相当(势均力敌);抗日战争敌强我弱(实力悬殊)。(4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38、(12分)
(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特点: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免;地方推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免。(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2)名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分)
(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