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10: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抚摸(fǔ) 应和(hé) 抖擞(shǒu)
B.婉转(wǎn) 水藻(zǎo) 贮器(zhù) 粗犷(guǎng)
C.萌发(méng) 娇媚(mèi) 静谧(mì) 高邈(miǎo)
D.莅临(lì) 干涩(sè) 竦峙(zhì) 萧瑟(sè)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朗润 凛洌 人迹罕至 拙拙逼人
B.分歧 默契 翻来复去? 骇人听闻
C.惭愧? 慰藉 美不胜收? 喜出望外
D.颓唐 决别 随声附合? 畏罪潜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十分注意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他的考据旁征博引,材料过硬,从不根据推测妄下断语。
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C.今年七十五岁的李佩教授,满头飞银,仍神采奕奕、步履轻捷地往返于课堂与住宅。
D.五月以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无所顾忌地开展了起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下列各项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C.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D.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出去。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夕阳西下,__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③。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知友:朋友。②得无:莫非。③疾耕:努力耕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
(3)闻之于宋君(________)
(4)人不对(________)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
宋 君 令 人 问 之 于 丁 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 《狼》)
(3)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甲乙两文分别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
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
(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3.选文第⑧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
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美丽的萝卜花
丁立梅
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液化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才好看,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最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不再优裕。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她的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小说选刊》)
1.女人的经历可分为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后面两个片断的内容。
(1)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而幸福的家。
(2)男人在建筑高楼时摔下来瘫痪了,女人负担很重,生活贫穷。
(3)________
(4)________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1)“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文中的萝卜花本是雕出来的,但是作者却用了一个“开”字,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2)“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这句话中的“吃”和“看”分别代表了哪两层含义?体现了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作者以“美丽的萝卜花”为题有什么用意?
4.女人的小炒摊子为什么“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
5.文末画线句含蓄而又深刻,请设计一条警语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A
6.C
7.(1)断肠人在天涯 (2)山岛竦峙 (3)海日生残夜 (4)随君直到夜郎西 (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1)待,等到 (2)讲述 (3)使知道 (4)应答,回答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1)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不只是打猎,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4.甲文: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或: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乙文:在办任何事情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或:如果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努力学习或工作,困难就能解决。

【答案】
1.有些人从不关门,多半欠些细心、体贴。有些人离开伴随一声“砰”的巨响,粗鲁,不顾他人感受的。有些人的离开是轻轻的一合,细心、体贴、有礼貌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
2.(1)“渐细”“渐细”,运用反复,侧面写门缝的渐细,表明关门的动作很慢很轻,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2)“露滴竹叶”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关门声响的轻柔与美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体贴。
3.不偏题。由关门写到叩门,进一步表达了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只是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偏题。文章标题和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更加连贯、集中,行文一气呵成。
4.结构上,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内容上,从开头看父亲关门的敬佩与羡慕到自己的践行和自我实现,表现自己在修身养心上的追求与成功,升华了主题。
【答案】
1. (3)女人摆开小炒摊子,生意很好。 (4)攒足了钱,夫妻俩开了家酒店。
2.(1)作者用“开”字,将萝卜花写得富有生命的活力与气息,既写出了女人的手巧,也写出了萝卜花给女人带来生活的希望,给人们带来快乐心情。
(2)“吃”菜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看”菜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女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自强不息、不向生活低头、永不颓废的人。
3.①萝卜花是小说行文的线索,一线串珠,使文章紧凑连贯;②运用象征手法,萝卜花是女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化身;③萝卜花的美丽表现了女人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们应该像萝卜花一样毅然绽放,在困境中前行。
4.①因为女人干净;②因为她每卖出一份小炒,就在装给顾客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萝卜花,这一美丽的创意带给顾客是诗意、美好、亮丽;③女人的这一做法感动并感染了顾客,激起了顾客对于热爱生活的平凡美的追求。
5.要点: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只要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低头,就一定会赢来雨后的彩虹。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