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10:17:53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基础练习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xū(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_些秕谷(  ),棒上_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便罩住了。
(1)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A.撑  放  系  拉  牵
B.支  撒  绑  拿  拉
C.支  撒  系  牵  拉
D.顶  放  连  牵  拽
(2)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秕谷 (A.pǐ B.bǐ)
(3)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总xū (A.须 B.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
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3.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
__
4.文学常识填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
__。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
__、
__
__、
__
__。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__
__、__
__、《故事新编》,散文集__
__,散文诗集
_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5.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畅谈感想)下面是王明同学给大家讲的少年鲁迅“早”字的故事,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回到座位上,鲁迅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二、阅读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牵记一场雪
张峪铭
①灰沉沉的天是雪的序幕,冷冰冰的雨是雪的使者,当一切演绎到极致时,雪就飘然而至。
②雪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匆匆过客,当主人将茶捧到他的跟前,茶叶酽香还未飘散,客人却起身离去了,留下的是主人无着落的热情和失望。
③其实江南不是没有一场大雪的,可在记忆中搜索,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
④童年的冬装是没有过渡层的,里面一件布褂,外面就罩上了一件棉袄。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未等看清,雪粒已融在掌心。当雪真的纷纷扬扬时,大人们往家里挤,小孩子却跑向更深的雪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
⑤我真不知道雪怎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它虽将寒冷带到人间,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
⑥老屋里,长辈用树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时有大人探头探脑地推开门,拍掉身上的雪,悄悄地围坐上来。火盆成了一个标靶,处在暖暖靶心的我,望着红脸关公似的人们,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A.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
⑦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起他的聪慧来。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
⑧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
⑨B.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我牵记着雪,有时又不得不压住自己的私欲。
⑩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能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黑白两色,如书画中的诗意飞白,可春天来临,地面上的坑穴洼地,冰面上的枯枝断梗一切如旧,雪后的泥淖,黏靴绊脚的,更让人心忧意烦。
?“大雪纷飞白茫茫,耕牛保护要加强。”这是我年少时最早接触到的诗句。这是村里一个名叫从来的瘫痪人写的。可他就在那一年的大雪中,写保护耕牛诗的几天后,一个人孤独地在雪夜里悄然去世。忧伤像雪一样飘进了我幼小的心田。
?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诗是有喜怒哀乐的,它将雪事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这不妨碍我牵记一场雪,一场迎候春日的雪。江南的雪像铁树一样难以开成花朵,它来得慢,来得静,走得快。当你痴情牵记一场大雪时,连小雪也匿了它的芳踪,剩下的只有一些雪意。
?这当然也不错,积雪消于无形,雪意常驻心中。
(散文·明内容)
6.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第③段写道:“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结合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感受
野地玩雪
①__
__
②__
__
③__
__
④__
__
有童趣
(散文·品语言)
7.文章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请从A、B中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散文·折情感)
8.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句中加点短语与老舍笔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句中加点短语都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雪的情状,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试简要分析。)
(散文·明主旨)
9.作者“牵记一场雪”,究竟牵记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诗赏析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齐安①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②中。
【注】①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842年,杜牧谪迁外放为黄州刺史。②碧伞:荷叶。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傍晚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花与__
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做简要分析。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基础练习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xū(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_些秕谷(  ),棒上_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便罩住了。
(1)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撑  放  系  拉  牵
B.支  撒  绑  拿  拉
C.支  撒  系  牵  拉
D.顶  放  连  牵  拽
(2)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秕谷 (A.pǐ B.bǐ)
(3)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 )
总xū (A.须 B.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
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解析】
C项,“宿儒”的意思是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和“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矛盾。
3.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三味书屋读书画画对对联,别有情趣__
【解析】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了解对联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即可。
4.文学常识填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朝花夕拾》__。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文学家__、
__思想家__、
__革命家__。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__《呐喊》__、__《彷徨》__、《故事新编》,散文集__《朝花夕拾》__,散文诗集__《野草》__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5.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__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行胜于言。__
(2)(畅谈感想)下面是王明同学给大家讲的少年鲁迅“早”字的故事,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回到座位上,鲁迅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__示例: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从小自尊心就很强,对自己严格要求。我们一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改掉做事拖拉的坏毛病,珍惜时间,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__
【解析】
(1)名言一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表现其爱憎分明。名言二、五表现其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名言三意思是说,只有空想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地追求、奋斗、实践,希望才有可能实现。表现其勇于探索、实践。名言四“要紧的是做”表现其行胜于言。可据此作答。
(2)围绕鲁迅刻“早”字体现出的惜时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应该怎么做。答案不唯一。
二、阅读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牵记一场雪
张峪铭
①灰沉沉的天是雪的序幕,冷冰冰的雨是雪的使者,当一切演绎到极致时,雪就飘然而至。
②雪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匆匆过客,当主人将茶捧到他的跟前,茶叶酽香还未飘散,客人却起身离去了,留下的是主人无着落的热情和失望。
③其实江南不是没有一场大雪的,可在记忆中搜索,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
④童年的冬装是没有过渡层的,里面一件布褂,外面就罩上了一件棉袄。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未等看清,雪粒已融在掌心。当雪真的纷纷扬扬时,大人们往家里挤,小孩子却跑向更深的雪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
⑤我真不知道雪怎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它虽将寒冷带到人间,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
⑥老屋里,长辈用树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时有大人探头探脑地推开门,拍掉身上的雪,悄悄地围坐上来。火盆成了一个标靶,处在暖暖靶心的我,望着红脸关公似的人们,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A.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
⑦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起他的聪慧来。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
⑧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
⑨B.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我牵记着雪,有时又不得不压住自己的私欲。
⑩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能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黑白两色,如书画中的诗意飞白,可春天来临,地面上的坑穴洼地,冰面上的枯枝断梗一切如旧,雪后的泥淖,黏靴绊脚的,更让人心忧意烦。
?“大雪纷飞白茫茫,耕牛保护要加强。”这是我年少时最早接触到的诗句。这是村里一个名叫从来的瘫痪人写的。可他就在那一年的大雪中,写保护耕牛诗的几天后,一个人孤独地在雪夜里悄然去世。忧伤像雪一样飘进了我幼小的心田。
?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诗是有喜怒哀乐的,它将雪事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这不妨碍我牵记一场雪,一场迎候春日的雪。江南的雪像铁树一样难以开成花朵,它来得慢,来得静,走得快。当你痴情牵记一场大雪时,连小雪也匿了它的芳踪,剩下的只有一些雪意。
?这当然也不错,积雪消于无形,雪意常驻心中。
(散文·明内容)
6.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第③段写道:“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结合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感受
野地玩雪
①__快乐__
②__围炉听书__
③__有温情__
④__屋内捕鸟__
有童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第⑤段中的“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可知第①空应为“快乐”;根据第⑥段中的“老屋里,长辈用树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内容可知第②空应为“围炉听书”;根据第⑥段“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可知第③空“我”的感受是“有温情”;根据第⑦段中的“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可知第④空应为“屋内捕鸟”。
(散文·品语言)
7.文章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请从A、B中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示例:A处运用对称,结构上,相互映衬,饶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能高度概括一家人在雪中围炉听书的快乐回忆,凝练集中。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任选A、B中的一处,从对称及其作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A处“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运用对称的语句,在内容表达上,高度概括出作者回忆中与家人围炉听书的美好和快乐,简明概括,凝练集中。在结构形式上,相互映衬,富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情趣。
B处“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运用对称的语句,把“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和“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都会回家过年”两个方面并列着说,从语义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两句相互映衬,富有对称之美。
(散文·折情感)
8.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句中加点短语与老舍笔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句中加点短语都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雪的情状,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试简要分析。)
__文中的雪用“羞羞答答”来形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雪趣的怀念,对童真已逝的无奈。而老舍笔下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情感的理解概括和对比分析能力。“羞羞答答”指害羞的样子,在文中用以形容江南的雪小。本文由江南雪的小且时间短引出对童年雪趣的回忆,写了童年在大雪中奔跑、在老屋围坐听评书、雪地捉鸟等事,并由雪引起诸多联想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选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当作可爱的小姑娘来写,写出了雪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散文·明主旨)
9.作者“牵记一场雪”,究竟牵记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作者牵记童年带给他的温暖温情和童趣,牵记天下人是不是有庇身之所,牵记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牵记世间的不平,牵记世间所有的美好。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能力。根据文本中对童年雪趣的描写,可知作者牵记的是童年雪带给他的温暖与情趣;根据“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可知作者牵记的是天下人是不是有庇身之所和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根据“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可知作者还牵记着世间的不平;根据“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可知作者还牵记着世间所有的美好。
三、古诗赏析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齐安①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②中。
【注】①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842年,杜牧谪迁外放为黄州刺史。②碧伞:荷叶。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傍晚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花与__西风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__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