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2.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关于《次北固山下》,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4.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5.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元曲描写了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景象。
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游子行走他乡创设了场景。
D.这首元曲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6.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B.海日生残夜(半夜)
C.我寄愁心与明月(给)
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后面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1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D.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文学常识及诗句填空。
(1)《观沧海》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长。他与其子 、 合称“三曹”。诗中用“ , ; , ”写出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与气势磅礴。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 , 代诗人,字 ,号 。“左迁”的意思是 。诗中表达对远方的朋友的思念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 代诗人 。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体裁为 ,“天净沙”是 名,作者 , 代著名 作家。曲中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句子是: , 。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子规 枯藤 瘦马 天涯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
(2)山岛竦峙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次北固山下
(5)海日生残夜
14.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默写(共1小题)
1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 , ;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 。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解答】A.有误,“啼”应读“tí”;
B.有误,“肠”应读“cháng”;
C.正确;
D.有误,“潮”应读“cháo”。
故选:C。
【点评】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2.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答】A.有误,正确的划分停顿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有误,正确的划分停顿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正确;
D.有误,正确的划分停顿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故选:C。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关于《次北固山下》,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题目中“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不是游览的意思。所以A错误。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4.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解答】①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五号左右;②讲得是重阳节,农历的九月九日;③讲得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元宵节。
故选:B。
【点评】此题作答,要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辨析。
5.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元曲描写了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景象。
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游子行走他乡创设了场景。
D.这首元曲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最后一句中的“断肠人“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点评】参考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6.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答】ABC.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一问一答,字数相同,但结构不同,句中未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7.《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解答】“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是虚写,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最后又落人沧海。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
故选: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可以多做笔记,边学边记,归纳整理,做到举一反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B.海日生残夜(半夜)
C.我寄愁心与明月(给)
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解答】ACD.理解正确;
B.理解有误,“残夜”意思是夜将尽之时,并非“半夜”。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诗歌中实词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后面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解答】A.表述正确;
B.表述正确;
C.表述正确;
D.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表述错误,诗眼应是“断肠人在天涯”。
故选:D。
【点评】这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名篇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D.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文学常识及诗句填空。
(1)《观沧海》选自《 步出夏门行 》,作者 曹操 ,字 孟德 , 东汉末年 (朝代) 政治 家、 军事 家、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长。他与其子 曹丕 、 曹植 合称“三曹”。诗中用“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写出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与气势磅礴。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 李白 , 唐 代诗人,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左迁”的意思是 贬官 。诗中表达对远方的朋友的思念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停留 ,该诗作者为 唐 代诗人 王湾 。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4)《天净沙?秋思》体裁为 元曲 ,“天净沙”是 词牌 名,作者 马致远 , 元 代著名 戏曲 作家。曲中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解答】(1)《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太尉曹嵩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3)《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4)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杂剧四大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答案:
(1)步出夏门行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李白 唐 太白 青莲居士 贬官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停留 唐 王湾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元曲 词牌 马致远 元 戏曲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jié 澹澹 dàn 竦峙 sǒng 萧瑟 sè
子规 guī 枯藤 téng 瘦马 shòu 天涯 yá
【解答】答案:
jié dàn sǒng sè
guī téng shòu yá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2)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贬官、降职
(4)次北固山下 停船、停泊
(5)海日生残夜 夜将尽时
【解答】(1)句意:海水多么宽阔动荡。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2)句意: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竦峙:高高地挺立。
(3)句意:听说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写此诗送给他。左迁:贬官,降职。
(4)句意:停泊在北固山下。次:停船、停泊。
(5)句意: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残夜:夜将尽时。
答案:
(1)水波摇动的样子
(2)高高地挺立
(3)贬官、降职
(4)停船、停泊
(5)夜将尽时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14.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答】(1)四言诗停顿,一般是两字一顿,按音节停顿;
(2)五言诗句停顿,五七言诗则以“221”“212”居多;
(3)词曲可根据意思划分。句意为: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所以应该在“阳”“人”后停顿。
答案: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诗歌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四.默写(共1小题)
1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解答】答案为: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重点字:灿烂)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重点字: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重点字: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依据课文出现的名句名篇进行命题,要求学生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完成此题需对课本内容有较好的识记积累。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银河 。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银河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星汉”指银河。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有误,“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错误。“山岛竦峙”指山岛巍然耸立,不是对峙;
B.有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正确;
D.有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句意: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不是“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故选:C
答案:
(1)银河
(2)C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以观苍茫的大海。
大海烟波浩渺,水波荡漾,山岛巍然耸立。
岛上树木苍翠丛生,百草繁盛丰茂。
秋风萧萧吹起,大海涌起洪波巨浪。
荡荡海域与天相接,太阳月亮仿佛在大海中运行。
银河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
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