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指导系列:7 对比分析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指导系列:7 对比分析 教师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08: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常见题型及分值
1.常见题型: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分值:一般为5分或6分。
3.命题特点:
⑴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
⑵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福建卷)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⑶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杜甫(激昂向上)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病马》杜甫 (抑郁低沉)
4.命题考点
⑴比较内容情感
⑵比较意象意境
⑶比较表达技巧
⑷比较语言风格
二、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4.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5.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三、比较思想感情
1.考核内容: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2.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
⑴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⑵注意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
⑶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⑷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⑸注意:积累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3. 分析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⑴求“同”关键词
例: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题: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解析:求“同”关键词: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分析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体味情感)
⑵求“异”关键词
例: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王维 周弼
独坐悲双鬓, 虚堂人静不闻更,
空堂欲二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 门外不知春雪齐,
灯下草虫鸣。? 半峰残月一溪水。
问题: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步骤一:找出特点,概括第一首诗并分析)
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步骤二:找出特点,概括第二首诗并分析)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分)(步骤三:找出其他特点,继续分别分析)
⑶辨“异”关键词
例: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王维 周弼
独坐悲双鬓, 虚堂人静不闻更,
空堂欲二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 门外不知春雪齐,
灯下草虫鸣。? 半峰残月一溪水。
问题: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步骤一:概括回答第一首诗)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1分)(步骤二:逐句分析)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步骤三:概括回答第二首诗)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步骤四:逐句分析)
⑷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例:有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解析: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
辨“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参考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步骤一:分析相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步骤二:分别分析两首诗)
4.注意
⑴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
⑵内容凸显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感情才水到渠成。
5.随堂练
送柴侍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昌龄 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 故人西辞黄鹤楼,
送君不觉有离伤。 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云雨, 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月何曾是两乡。 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题: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送》诗中“不觉”“一道”“何曾”等词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黄》诗中“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则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四、比较意象、意境
1.基础知识
⑴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⑵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⑶关系: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2.常见审美形象
望月:思乡怀远 流水:悲时伤逝 见雁:思归念亲 折柳:离情别绪
傲雪开放的梅:意志坚强傲岸高洁 虚心劲节的竹:不随流俗孤高刚劲
凌冬不凋的松:坚毅刚强不畏艰难 卓尔不群的菊:超凡脱俗孤傲清纯
3.整体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4.具体方法: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⑴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⑵注意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
⑶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⑷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⑸注意:积累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5.解题思路
⑴以“意象”为切入点:①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②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
⑵组织答案的步骤:①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②概括意境:扣住带感彩的关键词加以分析,概括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③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⑶从情景关系切入解题:景物 + 内容 + 意境 + 情感
⑷组织答案的步骤:①回答情景关系;
②描写了什么内容;
③营造了什么意境;
④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景情关系:乐景——哀景 乐情——哀景
6. 例题解析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 山中
王勃 王维
长江悲已滞, 荆溪白石出,
万里念将归。 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飞晚, 山路元无雨,
山山黄叶飞。 空翠湿人衣。
注:元,原来。
问题:简要说明下面两首都写了“山中”景色的唐诗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王勃诗中的“高飞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
王维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例2: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暮春浐水送别
严维 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 绿暗红稀出凤城,
一别心知两地秋。 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 行人莫听宫前水,
寒鸦飞尽水悠悠。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五、比较表达技巧
1.整体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2.具体方法: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3.解题思路:
①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②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③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4.例题解析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比较两首诗在运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旋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对比的角度不同。吴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李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3分)
(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吴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3分)
5.例题解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谈谈它们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乌衣巷 越中览古
刘禹锡 李白
朱雀桥边野草花,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乌衣巷口夕阳斜。 战士还家尽锦衣。
旧时王谢堂前燕, 宫女如花满春殿,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都借古咏怀②都是依靠禽鸟穿越时间,将古今联系起来。
不同点:①在表现内容上,刘诗以写今事为主,由“堂前燕”点出历史;李诗以写古事为主,由“鹧鸪飞”指出现实。②在抒情手法上,刘诗借景抒情,用朱雀桥与乌衣巷今日的衰败来发出慨叹;李诗缘事抒情,用当年越王凯旋的盛况来反衬今日的凄凉。
六、比较语言
1.整体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2.具体方法:抓关键词,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3.主要内容:
⑴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⑵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4.解题思路:
⑴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⑵联系诗歌描写的情境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⑶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5.例题解析: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参考答案:“引愁心”更妙。(步骤一:总起判断)“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喜悦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步骤二:解析诗句)“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更新颖。(步骤三:总结)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傍晚,西风
2.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都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步骤一)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①此诗为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所作。 ②欸乃ǎoǎi,行船橹声或划船之声。
1. 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渔翁”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
答案: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自身遭受打击后寄情山水寻求超脱的心境。
2. 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不能删。苏的评论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并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结尾两句写渔翁徜徉于山水之间,回看山巅上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词句化用了陶潜“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悠逸恬淡的情调。表达了诗人被贬后寄情山水,希求获得真正的解脱,及对自由安适的生活的追求。
三、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
水调歌头??隐括①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②客,何必独沾衣。
【注】①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③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解析:
求“同”关键词:内容:秋江、鸿雁、山色,菊花、夕阳;携友登高、头插菊花、醉酩酊
手法技巧:借景抒情,用典
情感:都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理解
辨“异”关键词:“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携壶结客何处?”是一问。“空翠渺烟霏。”为一答。答话不著一动词,纯然景语,给人的感觉是携酒登高的人,溶入了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的一片氤yīn氲 yūn之中,意境比原诗空灵。——手法不同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的、恒常的(“是”)。作者这里所积极肯定的,不单是 “今朝”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当下的人生。人生有限,更应惜取,不要辜负好时光。何苦对斜阳而悲怨迟暮呢。
杜诗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朱词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对人生的乐观积极。——情感不同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概括了无尽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人生虽然有限,宇宙生机却是无限的。无限宇宙之中,永远充满生机,哪有什么危机呢!洋溢着乐观精神。
杜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是以人生无常来聊以自慰,语似旷达而其实抑郁伤感。朱词此三句,移植原诗但全反其意,更发出新意:以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了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情感不同
一、考核方式:考查文学常识
古典诗词的比较鉴赏在考查上述几类考点知识的同时,还兼顾考查文学常识,诸如诗词文体知识(律诗、绝句、词牌名、词题),诗人字号雅称,诗词的作者、篇名、名句等。
二、诗歌分类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二、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①侯词“夕阳红”象征个人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三、两首诗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参考答案:相同:惋惜春光流逝。
不同: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了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的怅惘和苦闷。
四、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参考答案:都表达了对朋友遭受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