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一起长大的玩具》课件+教案(鄂教版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一起长大的玩具》课件+教案(鄂教版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6 11:24:22

文档简介

第1课《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的】
1、研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在选材上的匠心独具。 21世纪教育网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作者感情,感悟游戏与玩具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合作完成课文研读与文本质疑。
【教学难点】
体会玩具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时代感。
【教学安排】 21世纪教育网
1、课前交流作者及他生活的时代的有关资料。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分小组完成课文研读和文本探究。
3、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谈玩具与时代的变迁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很多东西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例如:红宝书、红袖章、毛主席像章……这是生活在我们的爸爸妈妈的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熟悉的东西,可今天的我们却只能偶尔从爸妈的嘴中听说这些名词。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几个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适当拓展,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强烈的时代性,从而代表了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特性,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而言,回忆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对那段生活的怀念,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交流自己所查到的金波及其生活的时代的相关资料。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1957年考入北进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多为儿童文学作品。
(让学生查找金波及他童年时的生活的相关资料,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文本探究质疑中能更深入地研读课文,真正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速读课文,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结合课文内容谈原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分组研读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分组研读课文的三个部分,各组确定研读的方向,并作出研读笔记,在全班交流。例如,研读《猪蹄儿灯》这个部分的同学,可研究灯的制作过程和灯的使用方法。研究方向可以不一样,但要能形成一个初具雏形的研究报告。
(这个部分是想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研读课文,来使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自主选定研读的方向又可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地进行自主阅读。)
2、文本探究质疑。
①作者对于这些玩具是何种感情?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②这些玩具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③作者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应该很多,为什么他只选择这三样?这三样玩具有什么代表性?
引导学生探究选材的问题,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些问题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第二个问题,重在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拓展延伸。 21世纪教育网
1、你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可曾亲手制作过玩具?谈谈你制作玩具的苦与乐。
2、你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金波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并在研究中体会成长与玩具,时代与玩具的关系。) (共15张PPT)
金波:原名王金波。1935年7月31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现冀州市)。他是近50年来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小读者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的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诗人和教育家 。 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 大部分是儿童诗,有诗集《 回声》、《林中的鸟声》等。他的不少儿童诗被谱成儿童歌曲 (如:《 小鸟,小鸟》),广为传唱。还著有不少童话与散文作品,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起长大的玩具》。
单击播放
如果你走入大商场, 你喜欢逛的地
方在哪 你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
你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能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朗读要求:
在朗读时注意读音、停顿、语气、语速。
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或不理解的
词语旁边作好记号。
觊觎(jìyú):希望得到或企图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 西)。文中指想得到(难以得到的东西)。
慷慨(kāngk i):文中是不吝惜的意思。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拂(fú):违背;不顺从。 棉捻(ni n)儿
遐想: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甲胄(zhòu) 拽(zhuài):拉
怠(dài)慢 :①冷淡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文中义取①,表示不专心,不在意。
敬畏:又敬重又畏惧。
壳:①ké 较坚硬的外皮,如:鸡蛋壳 ②qiào 更坚硬的外 皮。如:地壳、金蝉脱壳。文中“猪蹄儿壳”,读ké。
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加以简单 概括?
自己制作猪蹄儿灯。
抽陀螺。
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
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你觉得作者倾注情感最多, 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是什么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出这一内容?
自己制作猪蹄儿灯
抽 陀 螺
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
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
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过程
感觉
原因
实话实说
你喜欢作者提到的三样玩具吗
实话实说
为什么作者对它们有如此深厚的
感情,到了成年仍难以忘怀
你有哪些“和你一起长大的玩具”?
你体验过自己制作玩具的乐趣吗?
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作者怀念的是纯洁的童心,是成长的感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
阅读本文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相互交流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们明白了:玩具不仅仅是玩具, 而是一种经历,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它伴随我们成长。
作 业
以《我和玩具》为题目, 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 事例具体,感情真挚地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恋之情。第1课《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的】
1、研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在选材上的匠心独具。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作者感情,感悟游戏与玩具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合作完成课文研读与文本质疑。
【教学难点】
体会玩具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时代感。
【教学安排】
1、课前交流作者及他生活的时代的有关资料。
2、分小组完成课文研读和文本探究。
3、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谈玩具与时代的变迁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很多东西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例如:红宝书、红袖章、毛主席像章……这是生活在我们的爸爸妈妈的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熟悉的东西,可今天的我们却只能偶尔从爸妈的嘴中听说这些名词。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几个吗?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适当拓展,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强烈的时代性,从而代表了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特性,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而言,回忆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对那段生活的怀念,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交流自己所查到的金波及其生活的时代的相关资料。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1957年考入北进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多为儿童文学作品。
(让学生查找金波及他童年时的生活的相关资料,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文本探究质疑中能更深入地研读课文,真正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速读课文,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结合课文内容谈原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分组研读课文。
学生分组研读课文的三个部分,各组确定研读的方向,并作出研读笔记,在全班交流。例如,研读《猪蹄儿灯》这个部分的同学,可研究灯的制作过程和灯的使用方法。研究方向可以不一样,但要能形成一个初具雏形的研究报告。
(这个部分是想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研读课文,来使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自主选定研读的方向又可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地进行自主阅读。)
2、文本探究质疑。
①作者对于这些玩具是何种感情?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②这些玩具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③作者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应该很多,为什么他只选择这三样?这三样玩具有什么代表性?
引导学生探究选材的问题,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些问题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第二个问题,重在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你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可曾亲手制作过玩具?谈谈你制作玩具的苦与乐。
2、你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金波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并在研究中体会成长与玩具,时代与玩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