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实验小练(2)对氧气性质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考实验小练(2)对氧气性质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07: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常考实验小练
(2)对氧气性质的探究
一、知识讲解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现象对比
物质 (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木炭(灰黑色固体) 空气中 持续红热,放出热量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盛有灰黑色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硫黄(淡黄色固体) 空气中 燃烧放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硫的用量不要过多;盛有硫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实验前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瓶口盖一毛玻璃片
氧气中 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 空气中 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5O22P2O5
实验前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吸收生成的固体颗粒
氧气中 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铁(银白色固体) 空气中 灼烧至红热,离火后变冷,不易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 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在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以引燃铁丝;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镁(银白色固体) 空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镁+氧气氧化镁
2Mg+O22MgO 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氧气中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二、跟踪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
A.硫 B.镁条 C.铁丝 D.木炭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光、冒白烟、放出热
4.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5.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炭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6.老师在实验室给学生做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
(1)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取出燃烧匙时硫仍在燃烧,这时你认为应_______(填字母)。
A.放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B.立即放入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7.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1)_____(2)____;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
8.现有下列物质:A.硫粉;B.镁粉;C.红磷;D.铁丝;E.木炭;F.蜡烛。
用序号填空:
(1)燃烧时有火焰,并产生有害气体的是__________。
(2)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__________。
(3)燃烧后集气瓶内壁产生少量水珠的是__________。
(4)燃烧后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__________。
(5)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__。
9.分析硫、木炭、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问题。
(1)铁丝燃烧时,需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火柴所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白光。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___火焰。木炭和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
(3)铁丝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而硫不能,由此推测,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硫、铁丝燃烧实验中用到的氧气,最好采用______法收集。
10.如图所示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气体压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C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会出现雾的现象,故错误;
B、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冒白烟、放出热,故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B. 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选项错误;C. 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物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剧烈,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选项正确;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在一密闭的容器中,炭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则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A正确;炭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B错误;炭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为0,故C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
6.答案:(1)硫+氧气二氧化硫
(2)B;防止污染环境
7.答案:氧气不足 ;铁丝表面生锈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1)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可能收集的氧气不纯,氧气含量不足,铁丝不能燃烧。还可能是所用的细铁丝表面生锈了,使用前没有打磨,铁丝不能燃烧。
(2)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8.答案:(1)A
(2)D
(3)F
(4)EF
(5)D
解析:(1)硫燃烧时有火焰,并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3)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集气瓶内壁产生少量水珠。
(4)木炭和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铁丝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9.答案:(1)引燃铁丝(2)蓝紫色;氧气浓度(或含量)不同(3)能(或可、易)溶于水;排水
解析: (1)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并点燃可以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有利于铁丝燃烧,起引燃作用,故填引燃铁丝。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故填蓝紫色;
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填氧气浓度(或含量)不同。
(3)燃烧硫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只能装少量水不能装细沙,是因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水吸收二氧化硫,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故填能(或可、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且瓶中还要留一些水,最好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填排水。
10.答案:(1). (2).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