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实验小练(6)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考实验小练(6)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3 08: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常考实验小练
(6)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一、知识讲解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实验中用的纸花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并晾干的纸花)
(Ⅰ)喷稀醋酸 纸花由紫变红 醋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Ⅱ)喷水 纸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石落试液变红

(Ⅲ)直接放入CO2中 纸花不变色 CO2不能使石蕊试液紫红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纸花由紫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Ⅴ)吹干(Ⅳ)中的纸花 纸花由红变紫 H2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倾倒CO2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蜡烛熄灭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迅速盖紧瓶盖 塑料瓶变瘪 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使塑料瓶变瘪
二、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2.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弹簧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后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
4.如入图所示,将充满并附有用石蕊染色的干燥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打开,从长颈漏斗加水没过漏斗下端,关闭,振荡。可以观察到气球变大B.实验1可以验证与水反应
C.实验2中下端的火柴先熄灭
D.实验2可以验证的密度比空气大
6.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如下实验。
(1)纸花变为红色的实验有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实验1的作用是________。
(3)能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5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沿烧杯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为???? ???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 ???。
(2)如图B所示,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的变化是???? ???,用反应文字表达式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装置进行实验,装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图甲中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
9.(1)某学生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将这个溶液加热以后,溶液又变成_____色,该同学在加热时的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____。
(2)若将点燃的镁带插入盛满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式可表示为: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
C.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属于混合物
D.镁条着火也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0.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用下图有关装置,进行了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澄清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在软塑料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收集方法是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向软塑料瓶中注入蒸馏水的操作是:拧开软塑料瓶的瓶盖,取下盛有蒸馏水的试剂瓶瓶塞,________________,缓缓倒入蒸馏水,然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 ①该实验没有将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进行比较,无法说明二者的密度大小。此项不正确。②该实验1中的现象是不变色,而实验2中变色,要说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色,此项正确。③实验1中不变色,可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此项正确。④该实验没有进行二氧化碳是否燃烧的实验;无法说明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B项。
3.答案:D
解析: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低的蜡烛先熄灭;如果不移开玻璃片,集瓶中的二氧化碳无法顺利流下进入烧杯内,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无毒;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
4.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液面上升,A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正确。试管中干燥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因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正确。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D错误。
5.答案:B
解析:A、实验1:打开,从长颈漏斗加水没过漏斗下端,关闭,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气球变大,故A正确。
B、实验1只能说明能溶于水,不能说明与水的反应,验证与水反应,需要滴入紫色石蕊,故B错误。
C、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看到下端的火柴先熄灭,故C正确。
D、根据实验2中下端的火柴先熄灭,从而可以证明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故选:B。
6.答案:(1)1、4(2)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或变色(3)4中小花变红,2、3中不变红
解析:(1)稀醋酸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故纸花变为红色的实验有1、4;
(2)实验1的作用是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或变色;
(3)能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4中小花变红,2、3中不变红。

7.答案:(1)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气球膨胀;
8.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未伸入到液面以下,造成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因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
9.答案:红; ;紫色 ;试管竖直加热;AD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碳酸不稳定,加热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红色又逐渐的变色;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所以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是试管竖直加热;
(2)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题目中此说法错误;
B、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此题目中此说法正确,因为二氧化碳与镁反应;
C、反应后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镁和碳,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D、由题意可知,镁条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D说法错误。
10.答案:(1)铁架台:
(2)石灰水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3)向上排空气法;瓶塞倒放,试剂瓶标签向手心,瓶口与软塑料瓶紧挨
解析:(1)仪器名称是铁架台,可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或者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见答案;
(2)变浑浊可能石灰水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3)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考查取用液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