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3 15: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故—10课
1、列举辽、金、元的政治制度?
2、元朝如何加强地方管理的?(地方制度?吐蕃?西域?台湾?)
3、元行省制的作用?
4、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课程标准:
1、认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及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2、认识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一、经济发展状况
1
2
农业
手工业
3
商业
4
经济重心南移
{69CF1AB2-1976-4502-BF36-3FF5EA218861}产业或角度
发展的表现(关键词)
农业
手工业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人口增长;边疆开发
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
据教材自主学习

650万户
2088万户
1、北宋的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约1亿
人口
宋元商业
繁荣表现

市场扩大
贸易增长
城市发展
边境市场(少数民族)
基层市场(平民大众)
海外市场(国际贸易)
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外贸税收称为国库重要财源
北宋东京城(开封)
南宋临安城(杭州)
元大都(北京)
3、商业
感受经济之盛
材料一:《两宋时期的榷场分布图》
材料二:
迄今井邑幼荒凉,
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
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刘迎
思考:榷场贸易带来了哪些影响?
1、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2、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请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长安
秦岭
秦岭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4、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长安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秦岭
地域:
黄河流域
4、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长江流域
过程: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 ——《宋史》
?
隋唐大运河 元代运河、海运图
4、经济重心南移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表现:
重新开通大运河
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文化重心南移
4、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材料二……(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宋元之际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
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阶段小结:经济盛况
{69CF1AB2-1976-4502-BF36-3FF5EA218861}产业或角度
发展的表现(关键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城市
经济格局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人口增长;边疆开发
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
基层市场;纸币;榷场贸易,海外贸易
大都市:东京、临安、元大都等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大运河;海运通道
二、社会的变化
1
2


3
4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民族交融加强
表现
1、门第观念淡化:
(1)门第观念仍然普遍;
(2) 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3)大批平民出身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
2.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贱民阶层数量减少;
(2)世袭奴婢减少,雇佣关系发展;
(3)无地农民的人身束缚减少。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1)对土地买卖、典当不加干预;
(2)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更自由,日常生活标准更松弛;
探寻社会之变
{5FD0F851-EC5A-4D38-B0AD-8093EC10F338}姓名
朝代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
范仲淹
北宋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因病卒于任所,母贫困无依
欧阳修
北宋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李邦彦
南宋
太宰
银工
京镗
南宋
丞相
经营盐铺
一看官员
宋代部分官员的家庭出身信息
取士更加公平
——摘编自梁庚尧《宋代科举社会》
探寻社会之变
二看农民
管理相对松弛
高宗朝,岳州知州范寅敷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户部提出不同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许人请射。”宋高宗采纳了户部的意见。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五整理
探寻社会之变
三看奴婢
身份趋于平等
  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太宗下诏,“赐千钱偿其值”。这是中国社会史的一个标志性案件:意味着从魏晋到隋唐的奴婢制已经瓦解,主家与奴婢从此都是法律上的主体。双方如果有了纠纷,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探寻社会之变
四看民族
民族交融加强
1333 年(元统元年)的科举是在元朝统治下第一次举行的允许各民族人士参加的科举考试……那年考中进士的人名单保存至今。从名单中可以看出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士跟汉人结婚的比率很高: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58%,而已婚的那些人中近70%是娶汉人为妻。不论民族成分如何,每个中试者授予的第一个官职均是职位差不多的地方官。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
探究: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从交通、政府政策、经济、政治、中外交流等方面思考)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3、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强;
4、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
5、经济: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6、人民的辛勤劳动
粮食充足
棉衣棉被
商品众多
煤炭取暖
……
瓷器制品
书籍丰富
娱乐丰富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课堂小结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民族交融加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