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标要求】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措施带来的民族交融)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一、时代背景:
这么美好的时代,我小优秀来了……
(2015年全国卷I)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沙场点兵
二、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内容:
思想:
文艺:
科技:
文字:
程朱理学
历程:
目的:
特点:
宋词:
话本:
绘画:
元曲:
三大发明:
科学家:
契丹:
西夏:
蒙古:
以下是我接下来想要了解的清单。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程朱理学
(北宋人)
(南宋人)
我先到北宋拜访了程颢程颐两位老先生,又跑到南宋拜访了朱熹先生,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程朱理学的代表
1、含义
2、目的
3、背景 ① ②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宋明理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重建儒家道德伦理体系 维护封建制度与儒家的独尊地位
理学
(一)程朱理学
由以上材料,概括出理学的含义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者形而上之道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材料2: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
材料3: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4: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宇宙观:理是宇宙的本源
社会观:理是儒家道德伦理
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
3、核心:理是世界的本源(宇宙观)
4、表现:儒家道德伦理 (社会观)
存天理灭人欲 (人生观)
5、途径:格物致知 (方法论)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关系?
同:“格致”与“实践”方式相似:强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目的不同:前者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唯心);后者,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
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 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
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 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沙场点兵
6、程朱理学的评价
(1)地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个体伦理自觉来确立个人成圣成贤的道德追求。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临危受命。据《宋季忠义录》校订凡例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英雄就有500多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47页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2)影响: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方法点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入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长幼有序,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影响: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仰慕岳麓书院的小优秀上门求学,结果被书院拒之门外,夫子说:我们不招女徒……
(二)文艺
1、文学——宋词(“长短句”)
(1)社会背景:
宋朝重文轻武,培养一批优秀文人
商业和城市日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2)特点:
(3)代表人物:
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为什么宋代的代表性文学是词?
元曲作家
代表作品
元曲
四大家
其他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
白 朴
马致远
郑光祖
王实甫
《梧桐雨》
《汉宫秋》
《倩女离魂》
《西厢记》
2、元曲
元杂剧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的场面,生、旦、净、末、丑齐全,脸谱构画生动;笏板、刀、宫扇等道具的运用,鼓、笛、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
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剧本,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元杂剧的鼻祖”
“东方的莎士比亚”。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闪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
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2、元曲——兴盛原因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元曲原来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呀
3、文学——话本
含义:
代表作品:《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碾玉观音》、《西湖三塔记》等
《西湖三塔记》梗概:清明节西湖畔,白蛇所化白衣娘子白卯奴迷途,被一位叫奚宣赞的男子所救。白卯奴的母亲白衣妇爱上了奚宣赞,不久又想吃其心肝,得白卯奴救护。后有道士奚真人出来,捉住众妖,包括白卯奴,将它们镇压在西湖的三个石塔之下。这是白蛇传故事雏形期 ......
4、文学——书法
特点: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苏轼
黄庭坚
蔡襄
米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思考:进入宋代绘画风格有何变化?原因? 那么北宋和南宋风格又为什么不同呢?
变化:由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
原因: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的兴起。
两宋不同:北宋完成了局部统一,在绘画上气势更为宏大;南宋偏安,所以体现在绘画上不求对称,墨色恬淡,被称为“残山剩水” 。
5、文人山水画: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能文不求举, 善画不求售。 文以达吾心, 画以适吾意。
——苏东坡
宋徽宗,赵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 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从古至今一直不受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士这条路可走,加上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与名优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使此文学体裁更加辉煌。此观点
A.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百态
B.说明社会动荡是小说盛行的关键原因
C.侧面证明科举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D.表明元曲的发展与时政密切相关
沙场点兵
三大发明+两大科学家+农学家
(三)科技
毕昇·北宋
指南鱼·南宋
自主学习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印刷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装订技术的提高 D. 科举制的盛行
沙场点兵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四)文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文字
概况
辽
金
西夏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全元诗》收入了近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回族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语诗”。这主要反映了
A.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 ?B.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
C.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元朝由于空前辽阔的疆域版图,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融空前繁荣,带有很浓厚的多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故选C项;材料中涉及的元朝而非唐朝的诗歌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唐朝和元朝诗歌的比较,故B项错误;“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这只是对题干材料的重复而非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C
沙场点兵
三、辽宋夏金元文化带来的影响:
当时?
后世?
实质?
三、辽宋夏金元文化带来的影响:
文化繁荣,推动政治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文化传承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带来深远影响
实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也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
梦回宋元,走了一趟,深深感受到繁荣兴盛,多姿多彩的文化,我为祖国骄傲啊,决定把我的所见所闻制成思维小导图,方便我的小伙伴们……
动动手,画一画本课思维导图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沙场点兵
史学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的重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的需要 B.各地文化的交流
C. 政府政策的推动 D.商品经济的发展
沙场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