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3 14: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囯狂潮
1、选择题
1.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站在历史的角度,这个取名意料之中。北洋水师在哪次战争中先后丢了辽东半岛和山东?(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戚继光抗倭斗争
B.康熙皇帝雅克萨之战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叶志超平壤战役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第二学习小组如要揭露日本野蛮的真面目,可以到实地
考察研究。横线处应填(
)
A.丰岛
B.威海卫
C.平壤
D.旅顺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左宝贵在旅顺保卫战中英勇牺牲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6.“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我”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7.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8.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的条款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9.下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英、俄、德、法、日、美等国。下图所示局面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提出了(
)
A.闭关锁国政策
B.片面最惠国待遇政策
C.
“门户开放"政策
D.中立政策
11.19世纪末,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总主笔立德禄荒谬地宣称:“中国应该被瓜分,如果它不能管理自己,那么有人能够并且愿意管理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为了给列强瓜分中国制造舆论
②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的虚弱
③反映《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
④表明清政府甘愿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无暇东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门户开放”的照会,即“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的背景是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没有参与瓜分中国狂潮
B.“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C.“门户开放”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D.“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一致性
2、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未能御敌于上海,这支在洋务运动中装备起来的舰队最终全军覆灭,陆军更是一败再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给日本赔款,相当于中日战争发生前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年?
(2)《马关条约》中开设为商埠的是哪4个地方?
(3)《马关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什么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
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
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成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材料三
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
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1)1894年
(2)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答案:(1)观点:材料一主要观点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或者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材料二主要观点有: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或者甲午中日战争是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材料三主要观点有: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或者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日本成为东亚霸主;或者甲午中日战争是围绕着控制朝鲜而展开的战争)。
(2)评分标准:①观点。
②论述:
③结论。
示例1:观点:我认为材料一中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论述: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这次战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之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同时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示例
2:观点:我认为材料二中的观点掩盖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性,这是错误的。论述: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在日本人眼中清朝依然是守旧落后的封建国家,因此他们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而事实上,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不是所谓的“文明之战”。
示例3:观点:我认为材料三中的观点较为客观,但没有看到日本侵略的本质。论述: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增,侵略野心日渐膨胀。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取代中国控制了朝鲜,并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成为了东亚的霸主。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也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的本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自救的觉醒”、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材料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等可知,三则材料分别是中国、日本和朝鲜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角度,针对中国而言,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针对日本而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先进文化对战旧文化的正义之战;针对朝鲜而言,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格局,朝鲜的控制权发生了变化。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任选一个观点,然后对其加以评述,要对观点的准确性做简要概括,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如针对材料二观点,
可持不认同的态度,论述时,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侵略性,日本为了掩盖自身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
在美化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进行论证,最后可得出结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不是所谓的“文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