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地理历年真题汇编3 地图的阅读和判断
一、单选题
1.(2020·安徽)外卖小哥打电话给小明问他应该把快餐送到红星中学的什么地方,小明查询手机软件后,了解到外卖小哥的位置。读 “红星中学及周边区城略图”,如果小明想把外卖小哥指引到红星中学的南校门,小明可以对外卖小哥说( )
A.沿黄山路一直走,到长江路向右转,再走100多米
B.沿黄山路向南走,到长江路向东转,再走100多米
C.沿黄山路一直走,到淮河路向西拐,再走200多米
D.沿黄山路向南走到淮河路向左拐,再走200多米
2.(2016·桐城)读图“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级行政区域简称为( )
A.粤 B.蜀 C.鄂 D.豫
(2)该省省会所在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
A.0﹣200米 B.200﹣500米 C.500﹣1000米 D.1000米以上
3.(2012·亳州)读图,回答下题。
(1)甲地的海拔是( )
A.300米 B.500米 C.800米 D.13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300米 C.500米 D.300米
4.(2012·亳州)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5.(2021·安徽)小明在从学校去火车站的路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图1),图2示意小明所在学校和火车站周边的道路网。据此完咸下题。
小明拍摄照片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2012·黄山)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五百万分之一 D.1:500000
7.(2014·安徽)下面图幅相同的四张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安徽地图 D.铜陵地图
8.(2016·桐城)“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长约100米、宽2米,大约是东西走向.“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
A.1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
(2)晴天的时候,巷子南面的围墙会在巷子北面的围墙上留下影子,正午时分,图中北面围墙上的影子最高的时候应当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2019·安徽)兰屿岛(下左图)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 岛上全年高多雨,多大风,有“风岛”之称。地下屋(下右图)是兰屿岛野银村传统民居,其主体位于地下,仅屋顶露出地表,且屋顶采用不对称的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兰屿岛( )
A.北部地区的地势东高西低 B.纬度低.适于规模化太阳能发电
C.村落分布于海拔较高地区 D.保护生态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
(2)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的设计是为了( )
①排水 ②抗震 ③纳凉 ④防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7·安徽)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如图表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四条虚线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约为( )
A.850米 B.650米 C.450米 D.250米
(3)若C地气温为20℃,那么图中海拔最高点的气温约为( )
A.19℃ B.18℃ C.17℃ D.16℃
11.(2012·黄山)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所在的地形是( )
A.山顶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2)图中所示小河F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3)测得山顶甲的气温为20℃,D处的气温为21.2℃,则D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
A.678米 B.578米 C.478米 D.378米
(4)量得甲、乙两山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其实际距离是( )
A.30千米 B.3千米 C.300米 D.30米
12.(2012·合肥)读等高线图,CA坡和CB坡相比,坡度更( )
A.缓 B.陡 C.一样 D.无法确定
13.(2011·黄山)某中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对事先拿到的地形图进行分析,会有小河流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11·合肥)读图,若A、B两地在图上量得直线距离为3厘米,比例尺为1:60000,则A、B两地相距( )
A.1.8千米 B.18千米 C.180千米 D.1800千米
15.(2011·巢湖)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
A.相对高度 B.海拔 C.等高线 D.高度
16.(2014·桐城)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如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完成小题。
(1)测得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
A.50米 B.95米 C.150米 D.200米
(2)该地区主要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3)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健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A.a B.b C.c D.d
17.(2016·安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甲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2) 图中①、②两山顶的高差约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二、填空题
18.(2012·合肥)读图,回答问题。
A、B两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B图中重庆在北京的 方向。
三、综合题
19.(2011·合肥)看图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甲、乙两村庄相对位置是:甲村在乙村的 。
(2)此山▲的海拔高度约在 米左右。
(3)设计中M和N的甲、乙两村之间的公路 更经济合理。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村降水较多应是 村。
(5)甲、乙两村的海拔高度 。(相同、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依据图中方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红星中学的南校门位于长江路附近,外卖小哥沿黄山路向南走,到长江路向东转,再走100多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答案】(1)D
(2)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1)粤是广东省的简称,蜀是四川省的简称,鄂是湖北省的简称,豫是河南省的简称.(2)结合图例可知,河南省省会郑州海拔高度约为0﹣200米.
【点评】(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河南省,其简称是豫,行政中心是郑州.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轮廓及简称,读图解答即可.(2)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的交会处,是国内最重要、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之一.从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1)C
(2)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是800米。故选:C(2)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的海拔为8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故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500米=300米。故选:D
【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本题考查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4.【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故选:A
【点评】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一般都在沿海地区;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根据五种地形的特点,判定正确选项。
5.【答案】A
【知识点】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图1中珠江路和长江路的位置可以判断, 小明拍摄照片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2中①地。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个分数,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所有的比例尺都写成分数的形式,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把选项中的比例尺换算成数字式,分别是A ,B ,C ,D ;比较选项中各分母,可知,D的分母最小,比例尺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属基础题。
7.【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安徽地图和铜陵地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同,其中世界地图表示的范围最大,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该题时,要注意必须是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比较。
8.【答案】(1)B
(2)D
【知识点】比例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100米=1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得到: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10000厘米=2厘米.(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刻,正午物体的影子最长.根据题意.
【点评】(1)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2)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目.
9.【答案】(1)D
(2)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兰屿岛北部是西高东低;所处纬度低,但降水丰富,面积狭小,不适合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村落是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应当保护当地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故选D。(2)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降水丰富,从东南海域吹来的风大,所以朝东南边的屋顶较长,与抗震、纳凉无关,故选B。
【点评】(1)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海拔高度相对较小,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区可适当发展果林业和旅游业,缓坡可适当修筑梯田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涝灾。夏秋季节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内陆地区受影响较小。
10.【答案】(1)D
(2)C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选:D(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A地海拔位于100~200米之间,B地海拔位于500~600米之间,由此可判定,A、B两地相对高度位于300~500米之间,C符合题意。故选:C(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地的海拔为500米,图中最高点的海拔为800米~9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在300米~400米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则海拔最高点的气温大约为18℃。故选: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及洋流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11.【答案】(1)D
(2)C
(3)C
(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结合选项。故选:D(2)读图可得,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故选:C(3)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可得,D处的海拔高度为:678米﹣(21.2℃﹣20℃)÷0.6℃×100米=478米;结合选项。故选:C(4)根据比例尺的公式: ,得: =2×150000=300000厘米=3千米。故选: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方法后理解解答。(2)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即可。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3)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对气候的影响。(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 ,得: ,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1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CA处等高线比CB处等高线密集,CA坡比CB坡坡度陡,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
13.【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的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此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计算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3厘米×60000=180000厘米=1.8千米。
故选:A
【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即1千米=100000厘米。
15.【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为:①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根据题干要求,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16.【答案】(1)A
(2)B
(3)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400米,乙的海拔高度约是350米,甲和乙的相对高度是50米。故选:A(2)读图可得,图中地区的海拔高度范围大部分是200米~500之间,主要的地形类型是丘陵。故选:B(3)a处地形部位是盆地,a处附近有河流,该地区有河流流经且容易蓄水,河流多分布在山谷部位。故选:A
【点评】(1)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读图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400米,乙的海拔高度约是350米,甲和乙的相对高度是50米。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据图中的数据解答即可。(2)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其海拔高度大多在200米~500米之间。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读图可得,a处四周高,中部低,该处的地形部位是盆地,a处附近有河流,该地区容易蓄水。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的即可。
17.【答案】(1)D
(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处几条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依据题意.故选:D.(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点的海拔位于200﹣250米之间,②点的海拔位于250﹣300米之间,由此可知,①、②两山顶的高差位于50﹣100米之间;依据题意.故选:A.
【点评】(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18.【答案】B;A;西南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A图是中国地图,范围大,比例尺小;B图是北京市地图,范围小,比例尺大;重庆位于北京市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B;A;西南。
【点评】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此题是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大小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19.【答案】(1)西北方向
(2)1200~1400
(3)N
(4)乙
(5)相同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2)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此山▲的海拔高度约在1200~1400米左右。(3)沿N处修一条通往甲、乙两村的公路更经济合理,因为这里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坡度平缓,容易施工。(4)一般情况下,乙村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上,降水较多。(5)甲、乙两村处在相同的等高线之间,海拔高度相同。
故答案为:(1)西北方向;(2)1200~1400;(3)N;(4)乙;(5)相同。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 / 1安徽省初中地理历年真题汇编3 地图的阅读和判断
一、单选题
1.(2020·安徽)外卖小哥打电话给小明问他应该把快餐送到红星中学的什么地方,小明查询手机软件后,了解到外卖小哥的位置。读 “红星中学及周边区城略图”,如果小明想把外卖小哥指引到红星中学的南校门,小明可以对外卖小哥说( )
A.沿黄山路一直走,到长江路向右转,再走100多米
B.沿黄山路向南走,到长江路向东转,再走100多米
C.沿黄山路一直走,到淮河路向西拐,再走200多米
D.沿黄山路向南走到淮河路向左拐,再走200多米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依据图中方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红星中学的南校门位于长江路附近,外卖小哥沿黄山路向南走,到长江路向东转,再走100多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2016·桐城)读图“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级行政区域简称为( )
A.粤 B.蜀 C.鄂 D.豫
(2)该省省会所在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
A.0﹣200米 B.200﹣500米 C.500﹣1000米 D.1000米以上
【答案】(1)D
(2)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1)粤是广东省的简称,蜀是四川省的简称,鄂是湖北省的简称,豫是河南省的简称.(2)结合图例可知,河南省省会郑州海拔高度约为0﹣200米.
【点评】(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河南省,其简称是豫,行政中心是郑州.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轮廓及简称,读图解答即可.(2)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的交会处,是国内最重要、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之一.从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2012·亳州)读图,回答下题。
(1)甲地的海拔是( )
A.300米 B.500米 C.800米 D.13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300米 C.500米 D.300米
【答案】(1)C
(2)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是800米。故选:C(2)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的海拔为8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故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500米=300米。故选:D
【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本题考查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4.(2012·亳州)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故选:A
【点评】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一般都在沿海地区;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根据五种地形的特点,判定正确选项。
5.(2021·安徽)小明在从学校去火车站的路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图1),图2示意小明所在学校和火车站周边的道路网。据此完咸下题。
小明拍摄照片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A
【知识点】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图1中珠江路和长江路的位置可以判断, 小明拍摄照片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2中①地。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2012·黄山)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五百万分之一 D.1:500000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个分数,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所有的比例尺都写成分数的形式,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把选项中的比例尺换算成数字式,分别是A ,B ,C ,D ;比较选项中各分母,可知,D的分母最小,比例尺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属基础题。
7.(2014·安徽)下面图幅相同的四张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安徽地图 D.铜陵地图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安徽地图和铜陵地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同,其中世界地图表示的范围最大,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该题时,要注意必须是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比较。
8.(2016·桐城)“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长约100米、宽2米,大约是东西走向.“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
A.1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
(2)晴天的时候,巷子南面的围墙会在巷子北面的围墙上留下影子,正午时分,图中北面围墙上的影子最高的时候应当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B
(2)D
【知识点】比例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100米=1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得到: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10000厘米=2厘米.(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刻,正午物体的影子最长.根据题意.
【点评】(1)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2)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目.
9.(2019·安徽)兰屿岛(下左图)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 岛上全年高多雨,多大风,有“风岛”之称。地下屋(下右图)是兰屿岛野银村传统民居,其主体位于地下,仅屋顶露出地表,且屋顶采用不对称的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兰屿岛( )
A.北部地区的地势东高西低 B.纬度低.适于规模化太阳能发电
C.村落分布于海拔较高地区 D.保护生态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
(2)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的设计是为了( )
①排水 ②抗震 ③纳凉 ④防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兰屿岛北部是西高东低;所处纬度低,但降水丰富,面积狭小,不适合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村落是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应当保护当地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故选D。(2)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降水丰富,从东南海域吹来的风大,所以朝东南边的屋顶较长,与抗震、纳凉无关,故选B。
【点评】(1)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海拔高度相对较小,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区可适当发展果林业和旅游业,缓坡可适当修筑梯田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涝灾。夏秋季节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内陆地区受影响较小。
10.(2017·安徽)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如图表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四条虚线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约为( )
A.850米 B.650米 C.450米 D.250米
(3)若C地气温为20℃,那么图中海拔最高点的气温约为( )
A.19℃ B.18℃ C.17℃ D.16℃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选:D(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A地海拔位于100~200米之间,B地海拔位于500~600米之间,由此可判定,A、B两地相对高度位于300~500米之间,C符合题意。故选:C(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地的海拔为500米,图中最高点的海拔为800米~9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在300米~400米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则海拔最高点的气温大约为18℃。故选: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及洋流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11.(2012·黄山)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所在的地形是( )
A.山顶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2)图中所示小河F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3)测得山顶甲的气温为20℃,D处的气温为21.2℃,则D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
A.678米 B.578米 C.478米 D.378米
(4)量得甲、乙两山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其实际距离是( )
A.30千米 B.3千米 C.300米 D.30米
【答案】(1)D
(2)C
(3)C
(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结合选项。故选:D(2)读图可得,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故选:C(3)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可得,D处的海拔高度为:678米﹣(21.2℃﹣20℃)÷0.6℃×100米=478米;结合选项。故选:C(4)根据比例尺的公式: ,得: =2×150000=300000厘米=3千米。故选: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方法后理解解答。(2)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即可。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3)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对气候的影响。(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 ,得: ,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12.(2012·合肥)读等高线图,CA坡和CB坡相比,坡度更( )
A.缓 B.陡 C.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CA处等高线比CB处等高线密集,CA坡比CB坡坡度陡,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
13.(2011·黄山)某中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对事先拿到的地形图进行分析,会有小河流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的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此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4.(2011·合肥)读图,若A、B两地在图上量得直线距离为3厘米,比例尺为1:60000,则A、B两地相距( )
A.1.8千米 B.18千米 C.180千米 D.1800千米
【答案】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计算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3厘米×60000=180000厘米=1.8千米。
故选:A
【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即1千米=100000厘米。
15.(2011·巢湖)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
A.相对高度 B.海拔 C.等高线 D.高度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为:①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根据题干要求,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16.(2014·桐城)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如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完成小题。
(1)测得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
A.50米 B.95米 C.150米 D.200米
(2)该地区主要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3)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健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A.a B.b C.c D.d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400米,乙的海拔高度约是350米,甲和乙的相对高度是50米。故选:A(2)读图可得,图中地区的海拔高度范围大部分是200米~500之间,主要的地形类型是丘陵。故选:B(3)a处地形部位是盆地,a处附近有河流,该地区有河流流经且容易蓄水,河流多分布在山谷部位。故选:A
【点评】(1)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读图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400米,乙的海拔高度约是350米,甲和乙的相对高度是50米。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据图中的数据解答即可。(2)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其海拔高度大多在200米~500米之间。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读图可得,a处四周高,中部低,该处的地形部位是盆地,a处附近有河流,该地区容易蓄水。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的即可。
17.(2016·安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甲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2) 图中①、②两山顶的高差约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答案】(1)D
(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处几条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依据题意.故选:D.(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点的海拔位于200﹣250米之间,②点的海拔位于250﹣300米之间,由此可知,①、②两山顶的高差位于50﹣100米之间;依据题意.故选:A.
【点评】(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二、填空题
18.(2012·合肥)读图,回答问题。
A、B两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B图中重庆在北京的 方向。
【答案】B;A;西南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A图是中国地图,范围大,比例尺小;B图是北京市地图,范围小,比例尺大;重庆位于北京市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B;A;西南。
【点评】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此题是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大小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三、综合题
19.(2011·合肥)看图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甲、乙两村庄相对位置是:甲村在乙村的 。
(2)此山▲的海拔高度约在 米左右。
(3)设计中M和N的甲、乙两村之间的公路 更经济合理。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村降水较多应是 村。
(5)甲、乙两村的海拔高度 。(相同、不同)
【答案】(1)西北方向
(2)1200~1400
(3)N
(4)乙
(5)相同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2)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此山▲的海拔高度约在1200~1400米左右。(3)沿N处修一条通往甲、乙两村的公路更经济合理,因为这里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坡度平缓,容易施工。(4)一般情况下,乙村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上,降水较多。(5)甲、乙两村处在相同的等高线之间,海拔高度相同。
故答案为:(1)西北方向;(2)1200~1400;(3)N;(4)乙;(5)相同。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