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嘶哑(sī)汹涌(xiōng)腐烂(fǔ)怅惘(mǎng)
B. 残损(sǔn)灰烬(jìn)锦幛(zhàng)蓬蒿(gāo)
C. 蓬勃(pēng)驱逐(qū)蝼蚁(lóu)永恒(héng)
D. 隧洞(suì)深邃(suì)纤绳(qiàn)喷薄(bó)
【答案】 D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项中“惘”应读“wǎng”,
B项中“篙”应读“hāo”,
C项中“蓬”应读“pé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 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 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 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答案】 B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
A正确
B项中“秋风箫瑟”的“箫”应为“萧”“精彩”的“采”应为“彩”。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运动队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成绩斐然,是因为教练与运动员能沆瀣一气 , 团结战斗。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D. 你这部小说已很完善了,我要是再作补充,就是狗尾续貂了。
【答案】 D
【考点】错用修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A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唐朝有个考生叫崔瀣,主考官叫崔沆,崔沆录取了崔瀣。当时有人说他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勾结在一起。
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C身临其境:亲身到那个地方,可改为“设身处地”。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 ③①⑥④②⑤ B. ④②⑥①③⑤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①③④②⑥
【答案】 D
【考点】句子排序,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排序题。通读短文后,分析这则短文的结构为总分总,第五句先总起全文,第一句“这是”指代第五句的内容,第三,四,二句具体分析,第六句加以总结。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语段排序。做此类题,要先通读短文,找出短文的内在关系,并注意一些连接顺承的词语,或指示代词等。
5.下列诗句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 B.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 我重新变得年轻。 D. 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答案】 B
【考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比喻
【解析】【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比喻要求有本体和喻体,明喻还要求喻词。此题中,只有B项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乡愁,喻体是船票,喻词是。
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比喻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和判断。
6.对余光中《乡愁》这首小诗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首段是说作者小时候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 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段是说成人后和新娘各在水一方,只凭书信代鹊桥。
C. 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第三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 海峡用“浅浅”来修饰,第四段是作者登高一呼: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
【答案】 C
【考点】体会诗歌意象,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所以“坟墓”并不是表示封闭的旧社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做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把作者所用之物和所抒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笔下的事物都是作者抒情的“道具”。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①《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__、散文家。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________的强烈愿望。
【答案】 余光中;诗人;思乡爱国;盼望祖国统一
【考点】乡愁(诗),作家作品,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此题考查《乡愁》的作家作品,以及表情达意
(1)此题考查《乡愁》的作者以及作家简介,作者余光中是一位台湾诗人,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
(2)此题考查诗歌的表情达意。通过把乡愁比作“船票”,“邮票”,“坟墓”,“浅浅的海峡”,既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怀,又表达了华夏儿女 盼望祖国统一 的强烈愿望。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1)此题考查作家作品,像这些知名作家我们要识记作家作品,主要人物和情节,掌握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平时要养成阅读并积累文学常识的习惯。
(2)此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做此类题,要结合全诗和写作背景来分析。
8.填空。
在《乡愁》诗中,诗人把“乡愁”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考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情感的把握。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尤其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可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诗中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
故答案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选择意象的理解。首先要弄清诗句中强调的这四个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再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9.在下面各句中的括号里填上量词,在横线上填上形容词。
①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邮票
②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船票
③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坟墓
④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海峡
【答案】枚;小小;张;窄窄;方;矮矮;湾;浅浅
【考点】形容词,量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根据各自修饰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量词和形容词。比如一枚邮票; 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另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来填空。
【点评】选词填空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词义、词性、色彩、范围、搭配对象和搭配习惯等方面作为突破口。结合语境是原则,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来理解词义。
三、语言表达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①________。也正是因为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巧妙的表达架起了一座桥,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也正是②________,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
【答案】 也是精神的;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考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第①处,横线前“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具象”与“抽象”相对,由“乡愁是物质的”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也是精神的”;第②处,根据前文“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及横线后“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表达“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意思的句子。
故答案为:也是精神的;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点评】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1.《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答案】 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考点】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首诗,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乡愁内容的变化发展;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表明时间顺序,领起下一节。从上面几个段落,可以知道诗人笔下的乡愁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祖国的思念。这可以从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而这些感情是这样变化的:小时候离家在外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后来对去世母亲的怀念——现在对大陆的思念。
故答案为: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考生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前提下,从题目、诗眼、背景等方面,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其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耳朵也有乡愁
张金凤
①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最先怀念的,一定是母亲那一声声呼唤。黄昏时候,暮色四合,炊烟袅袅散入天际。大街上玩耍的孩子,草坡里剜菜的孩子,田埂上割草的孩子,沿着小河摘打碗花、捉蚂蚱的孩子,跟小羊在西坡上睡着的孩子,场院上看晚霞走了神的孩子,都会在母亲的喊声中醒来,抖掉满身的草叶、尘土和野地里的风,带一身花香回家吃饭。而今,那一声声呼唤在哪里呢?耳鼓已经寂寞得锈迹斑斑,长满了青苔。如今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就埋在作业本、手机、电视、电脑中。一个手掌大的手机里,藏着五花八门的游戏,他们戴着厚厚的镜片儿,佝偻着弱小的脊背,苍白着不沾泥土的小脸,钻进这些电子垃圾里,何须母亲呼唤!他们是宅一族、宅一代呀!
②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一定怀念那些乡村最经典的天籁:清晨里最早叫醒它的鸟鸣,深夜里点缀梦境的落叶的脚步和沙漏般的清露的滴答。最早醒来的那是柳莺,在三月的树枝头跳跃;那是蓝鹊,在五月的麦田上畅游;那是燕子,在高高的电线上、高高的竹竿头、葡萄架上呢喃着春来的欣喜。夏夜的鸣蝉从稻田边、晒谷场边的老槐树上,吟唱到梨树下的小院一角,不肯消歇的歌吟半夜都会梦游出口,抚摸静谧夜色里的月华。昏黄的油灯下,伴着母亲纺线、织布、搓麻绳、打补丁的劳作声的,是促织那深深浅浅、远远近近、平平仄仄的鸣唱,有了它的伴唱,清冷的秋夜似乎就不那么漫长了,寒冷似乎也被挡在窗外了。
③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一定惦念田野里那一声声吆牛犁地的声音,大路上催促马拉车的声音,沟畔里驯导羊不要靠近庄稼的声音。牛哞,马嘶,羊咩,那悠然漫长的声音,淹没在长长的阡陌间,长长的庄稼垄间。犁铧撕开硬土的声音,锄头斩除杂草的声音,牛鞭在空中“啪啪”一甩的清脆抽响都是要拴住浓妆艳抹的夕阳。高昂的驴叫声,是农耕交响曲里的高声部,短促高亢,充满了号角般的激情;还有马的一声声响鼻,从架子车里传来,仿佛在讥笑那些沉甸甸的庄稼垛,在藐视那些看起来沉重的农活。马蹄“嗒嗒”地敲击着石板桥,马车驾轻就熟地驮着那熟睡的庄稼回村。
④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一定怀念河畔上的交响曲。青蛙是主唱,它伏在芦苇间、菖蒲间,拨动着青苔,滑动着清水,它先是轻轻地练声,然后高昂、气壮山河地高唱,那是撕裂长空的欢笑,那是笑傲江湖的豪爽。来助演的还有那些小虫,它们声部庞大,井然有序,高声部在歌颂光明;低声部伏紧大地,握紧了大地的脉搏;中声区婉转迤逦,有时候也跳跃爆发一个小花腔。虫子们、青蛙们唱累了,会给一个弱小的纺织娘展现的机会,那琴弦上汩汩流淌的是抒情的小夜曲,与叮叮咚咚的溪水和谐统一。
⑤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记得每一个柴门里的每一声犬吠;它记得谁家的雄鸡在清晨的墙头上,最自信地嘹亮歌唱;它记得那些咕咕叫的母鸡,在草垛根呼唤小鸡来吃虫的殷切;还有那些虚荣的年轻母鸡,每一次下蛋,都会张扬得村庄里每个角落都听见。这些,耳朵都记得,它都想念,可是,都远啦!村庄里还有狗,却不是那些柴门边巡夜的狗,它们睡在沙发上、炕头上,是卷毛的宠物,它们早已经背离了看家护院的神圣使命,它们的叫声谄媚而矫情,远没有穿透黑夜的力量和对罪恶的威慑力。母鸡们群居在狭窄的笼子里,一生的使命,就是在体内用激素制造出圆溜溜的谎言,来欺骗世界。公鸡们更是凄惨,高科技缩短了它们的生命,一只只未成年的雄鸡,被送上了人类的餐桌,满足那饕餮的嘴巴。“乡村的雄鸡高唱图呢?”耳朵伤心地想,“这图景,真的存在过吗?”耳朵不记得了,难道它也老了?
⑥故乡,故乡,请唤我,唤醒我几近失聪在异乡的耳朵,游子将沿着你的召唤回来!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①一④段作者所回忆的故乡声音。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阅读第⑤段,请说说对文中划线词的理解。
还有那些虚荣的年轻母鸡,每一次下蛋,都会张扬得村庄里每个角落都听见。
(4)本文以“如果耳朵也有乡愁”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母亲的呼唤声;②乡村最经典的天籁;③田野里劳动时的声音;④河畔上青蛙、昆虫的叫声。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里高低错落的虫鸣声,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
(3)“虚荣”“张扬”本是过分显摆、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了过去乡村母鸡叫声响亮、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4)用一个假设,引发人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全文的内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从听觉角度表达作者的乡愁,新颖独特。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拟人
【解析】【分析】(1)文章①—④段中每段的第一句即点明本段所写的声音,筛选并概括即可。
(2)由“助演”“歌颂”等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虫子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虫鸣的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分析其语境义,结合文章主旨和上下文来表述其作用。
(4)标题“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形式新颖,将“耳朵”拟人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主旨。
故答案为:⑴①母亲的呼唤声;②乡村最经典的天籁;③田野里劳动时的声音;④河畔上青蛙、昆虫的叫声;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里高低错落的虫鸣声,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
⑶“虚荣”“张扬”本是过分显摆、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了过去乡村母鸡叫声响亮、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⑷用一个假设,引发人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全文的内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从听觉角度表达作者的乡愁,新颖独特。
【点评】⑴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________(写出两个即可)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坟墓
(2)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3)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6)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考点】乡愁(诗),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提取“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坟墓”作为答案。全文都是围绕“坟墓”这一事物展开叙述的。
⑵一问,可提取“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中的“朴素”作为答案。二问,可提取第1段的“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第2段的“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等句作为答案。
⑶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主要在第2段中提取。如“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等句。读懂题干并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⑷可提取关键句进行分析,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等句说明埋法普通,坟冢朴素。但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足见墓中(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
⑸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地方很多,如托墓与一般人的墓对比(反衬托墓的朴素);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的名声对比反衬等,用拿破仑等人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也有正衬,如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作用:通过这些对比性的抒情、议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读者也进一步体会到,为什么托墓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更使人感受到托墓逼人的朴素和托翁崇高的人格魅力。
⑹从结构上讲:开头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与结尾的“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属于首尾呼应。从表达方式上看: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句就是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如此能强化了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⑴坟墓
⑵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⑶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⑷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⑸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⑹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寻找文章的记叙线索。答题时应注意,题目“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都在在诠释“世间最美”,容易判断记叙线索是坟墓。
⑵本题考查概括特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从“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提取“朴素”一词,再摘抄相关句子作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表现人们对托尔斯泰表示“敬畏之心”的角度寻找。
⑷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围绕“世界上最美”这个关键词,归纳理解文章主旨,紧扣坟墓朴素,人格伟大的角度分析含义。
⑸本题考查体会衬托的写作手法。答题时应注意,文中体现衬托写法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联系相关语句回答。
⑹本题考查分析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分析重要词句“更宏伟、更感人、剧烈震撼”,从表达方式和首尾呼应两方面分析答题。
五、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答案】 (1)A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乡愁(诗)
【解析】【分析】⑴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
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⑵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
⑶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故答案为:⑴A
⑵“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⑶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诗歌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斟酌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从修辞、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调。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意象、重点语句理解思想情感,是忧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嘶哑(sī)汹涌(xiōng)腐烂(fǔ)怅惘(mǎng)
B. 残损(sǔn)灰烬(jìn)锦幛(zhàng)蓬蒿(gāo)
C. 蓬勃(pēng)驱逐(qū)蝼蚁(lóu)永恒(héng)
D. 隧洞(suì)深邃(suì)纤绳(qiàn)喷薄(b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 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 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 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运动队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成绩斐然,是因为教练与运动员能沆瀣一气 , 团结战斗。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D. 你这部小说已很完善了,我要是再作补充,就是狗尾续貂了。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 ③①⑥④②⑤ B. ④②⑥①③⑤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①③④②⑥
5.下列诗句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 B.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 我重新变得年轻。 D. 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6.对余光中《乡愁》这首小诗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首段是说作者小时候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 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段是说成人后和新娘各在水一方,只凭书信代鹊桥。
C. 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第三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 海峡用“浅浅”来修饰,第四段是作者登高一呼: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①《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__、散文家。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________的强烈愿望。
8.填空。
在《乡愁》诗中,诗人把“乡愁”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9.在下面各句中的括号里填上量词,在横线上填上形容词。
①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邮票
②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船票
③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坟墓
④乡愁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海峡
三、语言表达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①________。也正是因为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巧妙的表达架起了一座桥,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也正是②________,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
11.《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四、现代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耳朵也有乡愁
张金凤
①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最先怀念的,一定是母亲那一声声呼唤。黄昏时候,暮色四合,炊烟袅袅散入天际。大街上玩耍的孩子,草坡里剜菜的孩子,田埂上割草的孩子,沿着小河摘打碗花、捉蚂蚱的孩子,跟小羊在西坡上睡着的孩子,场院上看晚霞走了神的孩子,都会在母亲的喊声中醒来,抖掉满身的草叶、尘土和野地里的风,带一身花香回家吃饭。而今,那一声声呼唤在哪里呢?耳鼓已经寂寞得锈迹斑斑,长满了青苔。如今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就埋在作业本、手机、电视、电脑中。一个手掌大的手机里,藏着五花八门的游戏,他们戴着厚厚的镜片儿,佝偻着弱小的脊背,苍白着不沾泥土的小脸,钻进这些电子垃圾里,何须母亲呼唤!他们是宅一族、宅一代呀!
②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一定怀念那些乡村最经典的天籁:清晨里最早叫醒它的鸟鸣,深夜里点缀梦境的落叶的脚步和沙漏般的清露的滴答。最早醒来的那是柳莺,在三月的树枝头跳跃;那是蓝鹊,在五月的麦田上畅游;那是燕子,在高高的电线上、高高的竹竿头、葡萄架上呢喃着春来的欣喜。夏夜的鸣蝉从稻田边、晒谷场边的老槐树上,吟唱到梨树下的小院一角,不肯消歇的歌吟半夜都会梦游出口,抚摸静谧夜色里的月华。昏黄的油灯下,伴着母亲纺线、织布、搓麻绳、打补丁的劳作声的,是促织那深深浅浅、远远近近、平平仄仄的鸣唱,有了它的伴唱,清冷的秋夜似乎就不那么漫长了,寒冷似乎也被挡在窗外了。
③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一定惦念田野里那一声声吆牛犁地的声音,大路上催促马拉车的声音,沟畔里驯导羊不要靠近庄稼的声音。牛哞,马嘶,羊咩,那悠然漫长的声音,淹没在长长的阡陌间,长长的庄稼垄间。犁铧撕开硬土的声音,锄头斩除杂草的声音,牛鞭在空中“啪啪”一甩的清脆抽响都是要拴住浓妆艳抹的夕阳。高昂的驴叫声,是农耕交响曲里的高声部,短促高亢,充满了号角般的激情;还有马的一声声响鼻,从架子车里传来,仿佛在讥笑那些沉甸甸的庄稼垛,在藐视那些看起来沉重的农活。马蹄“嗒嗒”地敲击着石板桥,马车驾轻就熟地驮着那熟睡的庄稼回村。
④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一定怀念河畔上的交响曲。青蛙是主唱,它伏在芦苇间、菖蒲间,拨动着青苔,滑动着清水,它先是轻轻地练声,然后高昂、气壮山河地高唱,那是撕裂长空的欢笑,那是笑傲江湖的豪爽。来助演的还有那些小虫,它们声部庞大,井然有序,高声部在歌颂光明;低声部伏紧大地,握紧了大地的脉搏;中声区婉转迤逦,有时候也跳跃爆发一个小花腔。虫子们、青蛙们唱累了,会给一个弱小的纺织娘展现的机会,那琴弦上汩汩流淌的是抒情的小夜曲,与叮叮咚咚的溪水和谐统一。
⑤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它记得每一个柴门里的每一声犬吠;它记得谁家的雄鸡在清晨的墙头上,最自信地嘹亮歌唱;它记得那些咕咕叫的母鸡,在草垛根呼唤小鸡来吃虫的殷切;还有那些虚荣的年轻母鸡,每一次下蛋,都会张扬得村庄里每个角落都听见。这些,耳朵都记得,它都想念,可是,都远啦!村庄里还有狗,却不是那些柴门边巡夜的狗,它们睡在沙发上、炕头上,是卷毛的宠物,它们早已经背离了看家护院的神圣使命,它们的叫声谄媚而矫情,远没有穿透黑夜的力量和对罪恶的威慑力。母鸡们群居在狭窄的笼子里,一生的使命,就是在体内用激素制造出圆溜溜的谎言,来欺骗世界。公鸡们更是凄惨,高科技缩短了它们的生命,一只只未成年的雄鸡,被送上了人类的餐桌,满足那饕餮的嘴巴。“乡村的雄鸡高唱图呢?”耳朵伤心地想,“这图景,真的存在过吗?”耳朵不记得了,难道它也老了?
⑥故乡,故乡,请唤我,唤醒我几近失聪在异乡的耳朵,游子将沿着你的召唤回来!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①一④段作者所回忆的故乡声音。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阅读第⑤段,请说说对文中划线词的理解。
还有那些虚荣的年轻母鸡,每一次下蛋,都会张扬得村庄里每个角落都听见。
(4)本文以“如果耳朵也有乡愁”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________(写出两个即可)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项中“惘”应读“wǎng”,
B项中“篙”应读“hāo”,
C项中“蓬”应读“pé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 B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
A正确
B项中“秋风箫瑟”的“箫”应为“萧”“精彩”的“采”应为“彩”。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3.【答案】 D
【考点】错用修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A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唐朝有个考生叫崔瀣,主考官叫崔沆,崔沆录取了崔瀣。当时有人说他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勾结在一起。
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C身临其境:亲身到那个地方,可改为“设身处地”。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答案】 D
【考点】句子排序,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排序题。通读短文后,分析这则短文的结构为总分总,第五句先总起全文,第一句“这是”指代第五句的内容,第三,四,二句具体分析,第六句加以总结。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语段排序。做此类题,要先通读短文,找出短文的内在关系,并注意一些连接顺承的词语,或指示代词等。
5.【答案】 B
【考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比喻
【解析】【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比喻要求有本体和喻体,明喻还要求喻词。此题中,只有B项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乡愁,喻体是船票,喻词是。
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比喻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和判断。
6.【答案】 C
【考点】体会诗歌意象,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所以“坟墓”并不是表示封闭的旧社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做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把作者所用之物和所抒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笔下的事物都是作者抒情的“道具”。
二、填空题
7.【答案】 余光中;诗人;思乡爱国;盼望祖国统一
【考点】乡愁(诗),作家作品,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此题考查《乡愁》的作家作品,以及表情达意
(1)此题考查《乡愁》的作者以及作家简介,作者余光中是一位台湾诗人,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
(2)此题考查诗歌的表情达意。通过把乡愁比作“船票”,“邮票”,“坟墓”,“浅浅的海峡”,既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怀,又表达了华夏儿女 盼望祖国统一 的强烈愿望。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1)此题考查作家作品,像这些知名作家我们要识记作家作品,主要人物和情节,掌握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平时要养成阅读并积累文学常识的习惯。
(2)此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做此类题,要结合全诗和写作背景来分析。
8.【答案】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考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情感的把握。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尤其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可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诗中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
故答案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选择意象的理解。首先要弄清诗句中强调的这四个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再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9.【答案】枚;小小;张;窄窄;方;矮矮;湾;浅浅
【考点】形容词,量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根据各自修饰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量词和形容词。比如一枚邮票; 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另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来填空。
【点评】选词填空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词义、词性、色彩、范围、搭配对象和搭配习惯等方面作为突破口。结合语境是原则,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来理解词义。
三、语言表达
10.【答案】 也是精神的;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考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第①处,横线前“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具象”与“抽象”相对,由“乡愁是物质的”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也是精神的”;第②处,根据前文“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及横线后“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表达“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意思的句子。
故答案为:也是精神的;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点评】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1.【答案】 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考点】体会诗歌意象,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首诗,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乡愁内容的变化发展;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表明时间顺序,领起下一节。从上面几个段落,可以知道诗人笔下的乡愁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祖国的思念。这可以从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而这些感情是这样变化的:小时候离家在外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后来对去世母亲的怀念——现在对大陆的思念。
故答案为: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考生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前提下,从题目、诗眼、背景等方面,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其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12.【答案】 (1)①母亲的呼唤声;②乡村最经典的天籁;③田野里劳动时的声音;④河畔上青蛙、昆虫的叫声。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里高低错落的虫鸣声,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
(3)“虚荣”“张扬”本是过分显摆、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了过去乡村母鸡叫声响亮、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4)用一个假设,引发人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全文的内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从听觉角度表达作者的乡愁,新颖独特。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拟人
【解析】【分析】(1)文章①—④段中每段的第一句即点明本段所写的声音,筛选并概括即可。
(2)由“助演”“歌颂”等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虫子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虫鸣的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分析其语境义,结合文章主旨和上下文来表述其作用。
(4)标题“如果耳朵也有乡愁”形式新颖,将“耳朵”拟人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主旨。
故答案为:⑴①母亲的呼唤声;②乡村最经典的天籁;③田野里劳动时的声音;④河畔上青蛙、昆虫的叫声;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里高低错落的虫鸣声,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
⑶“虚荣”“张扬”本是过分显摆、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了过去乡村母鸡叫声响亮、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⑷用一个假设,引发人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全文的内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从听觉角度表达作者的乡愁,新颖独特。
【点评】⑴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13.【答案】 (1)坟墓
(2)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3)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6)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考点】乡愁(诗),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提取“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坟墓”作为答案。全文都是围绕“坟墓”这一事物展开叙述的。
⑵一问,可提取“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中的“朴素”作为答案。二问,可提取第1段的“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第2段的“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等句作为答案。
⑶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主要在第2段中提取。如“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等句。读懂题干并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⑷可提取关键句进行分析,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等句说明埋法普通,坟冢朴素。但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足见墓中(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
⑸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地方很多,如托墓与一般人的墓对比(反衬托墓的朴素);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的名声对比反衬等,用拿破仑等人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也有正衬,如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作用:通过这些对比性的抒情、议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读者也进一步体会到,为什么托墓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更使人感受到托墓逼人的朴素和托翁崇高的人格魅力。
⑹从结构上讲:开头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与结尾的“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属于首尾呼应。从表达方式上看: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句就是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如此能强化了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⑴坟墓
⑵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⑶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⑷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⑸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⑹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寻找文章的记叙线索。答题时应注意,题目“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都在在诠释“世间最美”,容易判断记叙线索是坟墓。
⑵本题考查概括特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从“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提取“朴素”一词,再摘抄相关句子作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表现人们对托尔斯泰表示“敬畏之心”的角度寻找。
⑷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围绕“世界上最美”这个关键词,归纳理解文章主旨,紧扣坟墓朴素,人格伟大的角度分析含义。
⑸本题考查体会衬托的写作手法。答题时应注意,文中体现衬托写法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联系相关语句回答。
⑹本题考查分析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分析重要词句“更宏伟、更感人、剧烈震撼”,从表达方式和首尾呼应两方面分析答题。
五、诗歌鉴赏
14.【答案】 (1)A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乡愁(诗)
【解析】【分析】⑴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
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⑵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
⑶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故答案为:⑴A
⑵“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⑶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诗歌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斟酌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从修辞、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调。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意象、重点语句理解思想情感,是忧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