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3 11:10:00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试卷
一、填空题
1.(2018九上·宿州月考)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而且笑得那么明朗/用力睁开眼睛看你/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选自《艾青诗选》,作者原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发表了长诗《   》。诗中的“你”指的是   ,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和“   ”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艾青(1910-1996),原名   ,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   》,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二、名著导读
4.(2019·嘉兴)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 B.《红星照耀中国》 C.《西游记》
5.(2019九上·嘉兴期末)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诗篇,谈谈你的理解。
三、诗歌鉴赏
6.(2019九上·椒江期末)回顾《艾青诗选》,选取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意象,联系相关诗句,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
7.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8.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9.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 “ 在看不见的深处 /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光明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雪莲》。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故答案为: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光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重点考查诗人艾青的相关信息。
2.【答案】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知识点】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介绍了艾青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光明的歌手。
故答案为: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把握能力。题目中的答案在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里都有,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忆积累即可。
3.【答案】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 我爱这土地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背诵、积累。
4.【答案】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阅读时,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信仰。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平时对这几部名著的阅读和积累答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这几部名著主旨的把握和读书方法的运用。
故答案为: 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阅读时,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信仰。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名著的阅读方法有①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等。当然,要结合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5.【答案】示例一: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运黑暗、坚持斗争、向往光明、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示例二:他的诗歌《太阳》《给太阳》和《太阳的话》等,以“太阳”象征光明、理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示例三:他的《黎明的通知》《野火》,热情地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欢乐的象征——野火,不仅给人以情的感染,而且诗中的“我’就是黎明,诗人以一个明朗乐观的基调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故答案为: 示例一: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运黑暗、坚持斗争、向往光明、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示例二:他的诗歌《太阳》《给太阳》和《太阳的话》等,以“太阳”象征光明、理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示例三:他的《黎明的通知》《野火》,热情地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欢乐的象征——野火,不仅给人以情的感染,而且诗中的“我’就是黎明,诗人以一个明朗乐观的基调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和评价。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6.【答案】艾青笔下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礁石,象征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答案不唯一,结合《艾青诗选》,选取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意象即可。如《向太阳》中“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诗人借歌颂太阳,表达了去追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艾青笔下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礁石,象征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礁石》这首诗的意蕴,具有无限阐发的空间。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
7.【答案】(1)不矛盾。在诗歌中,“我”是被自己的地主父亲送到大堰河手中的,在父母心里,我,是个不祥之人,在他们那,我,没有享受过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甚至还有后来“我”回家后,觉得自己是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而在大堰河那,“我”却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爱,大堰河也将“我”当作亲生的,她做着吃乳儿婚酒的梦,这也表现出“我”对大堰河如对母亲般的爱。
(2)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人感觉很悲伤,也透露出“我”对于大堰河的愧疚。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收养,这个乳母就是大堰河。从血缘上来说,“我”是地主的儿子,他们给了“我”生命,“但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不祥之人。而大堰河虽然只是“我”的乳母,却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疼爱“我”。因此,在“我”心里,我就是大堰河的儿子。所以,这样说并不矛盾。
(2)认真阅读第②节时可知,这一节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景物,即诗的意象。而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很容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情,正好契合“我”对乳母去世的悲伤之情以及“我”作为儿子没有尽到孝道的愧疚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诗歌重要的语句,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及诗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不联系诗人的经历的话,答案的正确率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8.【答案】(1)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反衬
【解析】【分析】《煤的对话》主旨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诗人为什么选“煤”这个意象,因为煤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住在万年的岩石里,默默无闻,有一天被采煤工人开采出来后看着很不起眼,但一旦点着后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带来无穷的能量,这和当时被压迫的中华民族比较相似。
(2)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你住在哪里”“你的年纪”,这两句问话非常的平静,而答语“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中的“万年、比、更大”则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煤”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象征、对比、烘托、用典、融情于景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表现手法要反复的理解揣摩进而达到熟练掌握每种表现手法的特征,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注意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象征;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中华民族由于长期的阶级压迫以及奴化统治,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但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中华儿女们就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这首诗诗人由树联想到中华民族,运用的是联想的手法,体现了革命者团结一心,顽强抗争的精神。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诗歌塑造的形象、内容、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试卷
一、填空题
1.(2018九上·宿州月考)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而且笑得那么明朗/用力睁开眼睛看你/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选自《艾青诗选》,作者原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发表了长诗《   》。诗中的“你”指的是   ,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光明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雪莲》。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故答案为: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光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重点考查诗人艾青的相关信息。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和“   ”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答案】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知识点】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介绍了艾青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光明的歌手。
故答案为: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把握能力。题目中的答案在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里都有,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忆积累即可。
3.艾青(1910-1996),原名   ,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   》,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答案】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近代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 我爱这土地 》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背诵、积累。
二、名著导读
4.(2019·嘉兴)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 B.《红星照耀中国》 C.《西游记》
【答案】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阅读时,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信仰。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平时对这几部名著的阅读和积累答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这几部名著主旨的把握和读书方法的运用。
故答案为: 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阅读时,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信仰。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名著的阅读方法有①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等。当然,要结合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5.(2019九上·嘉兴期末)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诗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运黑暗、坚持斗争、向往光明、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示例二:他的诗歌《太阳》《给太阳》和《太阳的话》等,以“太阳”象征光明、理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示例三:他的《黎明的通知》《野火》,热情地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欢乐的象征——野火,不仅给人以情的感染,而且诗中的“我’就是黎明,诗人以一个明朗乐观的基调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故答案为: 示例一: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运黑暗、坚持斗争、向往光明、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示例二:他的诗歌《太阳》《给太阳》和《太阳的话》等,以“太阳”象征光明、理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示例三:他的《黎明的通知》《野火》,热情地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欢乐的象征——野火,不仅给人以情的感染,而且诗中的“我’就是黎明,诗人以一个明朗乐观的基调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和评价。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三、诗歌鉴赏
6.(2019九上·椒江期末)回顾《艾青诗选》,选取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意象,联系相关诗句,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
【答案】艾青笔下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礁石,象征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答案不唯一,结合《艾青诗选》,选取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意象即可。如《向太阳》中“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诗人借歌颂太阳,表达了去追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艾青笔下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礁石,象征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礁石》这首诗的意蕴,具有无限阐发的空间。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
7.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1)不矛盾。在诗歌中,“我”是被自己的地主父亲送到大堰河手中的,在父母心里,我,是个不祥之人,在他们那,我,没有享受过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甚至还有后来“我”回家后,觉得自己是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而在大堰河那,“我”却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爱,大堰河也将“我”当作亲生的,她做着吃乳儿婚酒的梦,这也表现出“我”对大堰河如对母亲般的爱。
(2)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人感觉很悲伤,也透露出“我”对于大堰河的愧疚。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收养,这个乳母就是大堰河。从血缘上来说,“我”是地主的儿子,他们给了“我”生命,“但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不祥之人。而大堰河虽然只是“我”的乳母,却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疼爱“我”。因此,在“我”心里,我就是大堰河的儿子。所以,这样说并不矛盾。
(2)认真阅读第②节时可知,这一节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景物,即诗的意象。而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很容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情,正好契合“我”对乳母去世的悲伤之情以及“我”作为儿子没有尽到孝道的愧疚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诗歌重要的语句,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及诗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不联系诗人的经历的话,答案的正确率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8.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1)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反衬
【解析】【分析】《煤的对话》主旨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诗人为什么选“煤”这个意象,因为煤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住在万年的岩石里,默默无闻,有一天被采煤工人开采出来后看着很不起眼,但一旦点着后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带来无穷的能量,这和当时被压迫的中华民族比较相似。
(2)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你住在哪里”“你的年纪”,这两句问话非常的平静,而答语“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中的“万年、比、更大”则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煤”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如象征、对比、烘托、用典、融情于景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表现手法要反复的理解揣摩进而达到熟练掌握每种表现手法的特征,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注意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
9.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 “ 在看不见的深处 /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答案】C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象征;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中华民族由于长期的阶级压迫以及奴化统治,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但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中华儿女们就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这首诗诗人由树联想到中华民族,运用的是联想的手法,体现了革命者团结一心,顽强抗争的精神。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诗歌塑造的形象、内容、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