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慈溪模拟)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科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玻璃瓶 B.塑料袋
C.报纸 D.旧衣服
【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 A.玻璃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硅等,属于无机物,故A符合题意;
B.塑料袋中含有聚乙烯等,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B不合题意;
C.纸张中主要含有纤维素,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不合题意;
D.旧衣服中主要含有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19九上·温岭月考)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素) B.盐(氯化钠)
C.油(脂肪) D.米(淀粉)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以及部分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属、羰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的集合。
【解答】纤维素、脂肪和淀粉中富含碳元素,因此都是有机物,只有氯化钠中不含碳元素,为无机物,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9九上·苍南月考)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中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中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塑料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19·杭州)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A、根据甲烷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分析;
C、根据氧气的构成三种状态的原因分析;
D、根据甲烷的性质分析。
【解答】 液态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与气态氧气只分子间隔不同;
故答案为:C。
5.(2019九上·绍兴月考)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大量使用塑料袋,不仅严重浪费资源,也会直接造成(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大气污染 D.赤潮
【答案】B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形成原因,哪个与塑料袋有关,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与塑料袋无关,故A不合题意;
B.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 ,故B符合题意;
C.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与塑料袋无关,故C不合题意;
D.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与塑料袋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B.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安全线
C.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小
D.衣服上的油渍,用洗涤剂清洗掉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再生资源回收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正在成为全球潮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可持续发展就是,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在注意经济增长的数量,同时要注意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的标志是资源能够永远利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解答】A、废旧轮胎可以通过回收制作新轮胎,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故A错误;
B、火车通过时,流速较大,大气压会把乘客推向火车,乘客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才能保证安全;故B正确;
C、沿海地区靠近海洋,而海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所以温度变化较小,则导致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小;故C正确;
D、洗洁精等洗涤剂不能溶解油渍,只能乳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A.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都可以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C.都共同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D.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答案】A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
【解答】A、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多糖,而多糖都是由单糖:葡萄糖组成的;故A正确;
B、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多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需要被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故B错误;
C、纤维素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糖原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故C错误;
D、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下列有关食品中的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
C.糖类、油脂、糖类、维生素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D.淀粉、葡萄糖、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机金属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
【解答】A、含碳的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麦芽糖有甜味,但淀粉、纤维素、葡萄糖都没有甜味;故B正确;
C、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错误;
D、葡萄糖、维生素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有机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用油脂可以制造肥皂,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两者都可催化水解得到葡萄糖,可以用银氨溶液来检验葡萄糖中是否有醛基
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
D.甲醛对人体有害,但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标本的防腐,甲醛是制造酚醛树脂的原料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A、油脂与碱性溶液反应,制成脂肪酸钠即肥皂;天然油脂含有甘油一脂、甘油二脂、甘油三酯等混合物;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其水解后可以生成葡萄糖,银氨溶液与醛基发生银镜反应可以验证醛基的存在;故B正确;
C、蛋白质加入硫酸铜后会发生变性失活,不是盐析;故C错误;
D、甲醛对人体有害,但其溶液可以有效的杀死各种微生物,从而起到防腐的作用,甲醛可以用来制取酚醛树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B.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虽然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但由于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没有任何作用
D.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A、糖类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同时也是动植物呼吸作用的必须物,为动植物提供能量;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于多个单糖组成的,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纤维素是糖类,其分解产物是葡萄糖,人体对纤维素无法吸收和利用,但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助于细化和排泄;故C错误;
D、人体需求的主要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肥皂
③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④用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在垂直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明亮的通路
⑤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⑥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 ① 人体主要的能量来自于糖类,淀粉是谷物类的主要糖类;故 ① 正确;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故②错误;
③蛋白质在人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故 ③ 正确;
④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用平行光照射会形成光路;故 ④ 正确;
⑤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⑤错误;
⑥ 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⑥ 错误;
故答案为:C。
12.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元素
B.丁烷中分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丁烷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2:5
【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丁烷的化学式、组成及其性质。
【解答】A、丁烷属于烷类化合物,烷类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所以丁烷是由碳氢组成的,由订完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所以丁烷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
C、一个丁烷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故C错误;
D、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所以其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分子式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结构式
据此推测己烷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3:7 B.44:21 C.6:7 D.11:12
【答案】B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一个分子式里 某元素总质量 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比。
【解答】由表格中的化学式的变化规律可知,己烷的化学式为C6H14;所以己烷完全燃烧后会生成6个CO2和7个H2O;即其质量比为:(6×44):(7×18)=44:21;
故答案为:B。
14.天然气根据成分不同分为贫气和富气,贫气中甲烷的含量较多,富气中乙烷、丁烷的含量相对高一些.若要将它们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贫气易液化 B.富气易液化
C.二者液化条件相同 D.加压降温均有利于两者液化
【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解答】A B、贫气和富气都是有机物的混合气体,都较难液化;故AB错误;
C、贫气和富气中气体含量不同,所以其液化条件是不同的;故C错误;
D、天然气液化主要是通过加压和降温两种方法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
物质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161.7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甲烷 乙烯 B.丁烷 丁烯
C.戊烷 戊烯 D.丙烷 丙烯
【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应用。
【解答】常温下还有残留,则说明这些有机物在常温下难以汽化,即沸点相对较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戊烷和戊烯的沸点高于30摄氏度,而其他有机物的沸点都在0摄氏度以下,所以液化石油气最后剩余的是 戊烷 戊烯 ;
故答案为:C。
16.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橡胶轮胎 B.尼龙背包
C.纯棉袜子 D.塑料遥控器
【答案】C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据此解答。
【解答】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A不符合题意;
尼龙背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B不符合题意;
纯棉袜子是用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纤维,C符合题意;
塑料遥控器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19·浙江模拟)2017年10月党的“十九”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稠之路”以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丝”通常指蚕丝,蚕在其生命周期中属于幼虫
B.蚕的食物主要是桑叶,一片桑叶就是一个器官
C.在中国境内,“丝稠之路”途经的地区为西部干旱气候
D.区别蚕丝和棉布可用点燃的方法,棉布有烧焦羽毛气味
【答案】D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解答】A、蚕丝是蚕在幼虫时期吐的丝;故A正确;
B、叶是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故B正确;
C、中国境内,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甘肃和新疆地区,这些地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且气候干旱;故C 正确;
D、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点燃后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蚕丝的主要是蛋白质,点燃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8.(2018九上·天台期中)“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化合物,无机物为不含碳化合物分析。
【解答】纤维、淀粉、脂肪都属于有机物,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故答案为:D。
19.(2018九上·天台月考)如图是小科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 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可能是( )
A.H2 B.H2CO3 C.KOH D.CH4
【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结合物质的性质通过基本反应类型确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方程式,其中有机物燃烧产生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解答】A、氢气可通过与氧化铜等发生置换反应或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碳酸可通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可与盐酸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生成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018九上·台州期中)在我校九年级某班学生举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中,下列各项叙述中,能作为反方(使用塑料有弊)论点的是( )
A.塑料的制造成本低,而且经久耐用
B.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C.塑料抗腐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
D.塑料一般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
【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塑料的缺点,哪个选项就是正确选项,据此分析。
【解答】A.塑料的制造成本低,而且经久耐用,因此使用塑料有利,故A不合题意;
B.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要少用塑料,故B符合题意;
C.塑料抗腐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因此使用塑料有利,故C不合题意;
D.塑料一般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因此使用塑料有利,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某品牌牛奶和某品牌可乐两种饮料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
(1)该品牌牛奶营养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类。
(2)若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后平均放出的热量分别为:18kJ/g、15.6kJ/g、39.3kJ/g。则100mL该品牌可乐在人体中释放的热量约为 kJ。
【答案】(1)3
(2)140.4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从右表中找到三种营养素的质量,然后根据氧化后的平均放热×质量计算出释放的热量即可。
【解答】(1)根据左图可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因此牛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3类;
(2)根据右图可知,可乐中蛋白质和脂肪的质量都是0g,而糖类的质量为9g,那么在人体中释放的热量约为:15.6kJ/g×9g=140.4kJ。
22.(2020九上·嘉兴期中)
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答案】有机物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它含有碳元素,应该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23.(2019·温州)
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答案】(1)有机物
(2)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一般指碳元素以外各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石灰等。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也作为无机物来研究。
(2)根据甲烷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回答。
【解答】(1)因为甲烷中含有碳,所以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24.家庭厨房是一个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 .从科学的角度讲,一日三餐应以富含 的食物为主食.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根据此分类,花生油属于 食品.
(3)食物的选择要注意其酸碱性.蛋白质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食物.这 (填“是”或“不是”)因为这类食物在味觉上有酸味.
(4)请写出常用食品防腐剂的化学式或名称 (只写出一种).
【答案】(1)水;糖类
(2)绿色
(3)酸性;不是
(4)氯化钠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常识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解答】(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人体每天对营养素消耗最大的是水和糖类,因为糖类是人体活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
(2)花生油是植物性油脂,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储存在花生中,所以花生属于绿色食品;
(3)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具备酸的性质,所以蛋白质属于酸性食物,这个分类与食物的味觉上的酸味无关;
(4)生活中人们常用食盐来腌制食物,从而延长食物的腐烂;
故答案为:(1)水;糖类;(2)绿色;(3)酸性;不是;(4)氯化钠。
25.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g含有 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钙 镁 钠 锌
7.6g 7.8g 7.4g 18mg 201mg 18.2mg 30.8mg 8.1mg
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 ;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 ;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答案】蛋白质;油脂;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1)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人体营养素中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单位质量的脂肪能够放出热量是最多的;
(2)由实验可知,当维生素被加热至沸腾状态时,就会被破坏失去其功能,因此在烹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时,不可温度过高;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氧化,因此可以把碱性物质中和掉即可,可以加入醋来中和碱性物质;
故答案为:蛋白质;油脂;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26.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几种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
(2)烷烃的命名与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有关,请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
(3)烷烃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也成为研究话题,以下烷烃的性质描述中,属于不支持对它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观点有: .
A.烷烃能做燃料,反应放热极多,其中的甲烷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
B.地球上的烷烃总含量较少,以甲烷居多,且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很大
C.常温常压下,随碳原子增多,烷烃逐渐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体
D.烷烃不易发生反应,制取成本较高,且只能从石油中提取.
【答案】(1)C4H10
(2)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3)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机金属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
【解答】(1)由表格种烷类物质的化学式可知,随着碳的个数增加,每增加1个碳原子,就增加两个氢原子,所以丁烷的碳原子比丙烷多1个,而氢原子比丙烷多2个,即丙烷的化学式为 C4H10 ;
(2)表格中提供的物理性质有沸点和相对密度;由表格可以发现,碳原子个数越多,其沸点越高,相对密度也越大;
(3)A、 烷烃能做燃料,反应放热极多,其中的甲烷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该选项说明了烷烃的巨大好处,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属于支持开发烷烃的观点;故A不符合题意;
B、 地球上的烷烃总含量较少,以甲烷居多,且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很大,说明烷烃分布的地域性,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 随碳原子增多,烷烃逐渐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体,即碳原子含量越高的烷烃的运输和开采更加的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 烷烃不易发生反应,制取成本较高,且只能从石油中提取,即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成本太高,且自然界中也存在大量的烷烃,所以D属于不支持开发的观点;故D正确;
故答案为:(1)C4H10;(2) 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3)D。
27.(2018九上·嘉兴期中)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②
(2)C3H8 +5O2=3CO2 +4H2O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在物质的多种性质中,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铁会生锈、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木炭能燃烧(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这些性质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叫做化学性质。(2)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甲烷和丙烷都属于有机物,元素组成相同,故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描述的是甲烷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故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能分解为碳和氢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
(2)甲烷和丙烷都属于有机物,化学组成元素相同,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 +5O2=3CO2 +4H2O ;
故答案为:(1) ①、② ;
(2) C3H8 +5O2=3CO2 +4H2O
28.根据如图衣服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面料中的棉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下同)有机高分子材料,面料中的涤纶属于 有机高分子材料。
(2)你知道合成纤维有下列哪三个优点____(填字母)。
A.强度高、弹性好 B.耐磨
C.吸水性、透气性较好 D.耐化学腐蚀
【答案】(1)天然;合成
(2)A;B;D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及性质分析。
【解答】 (1)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涤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2)合成材料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差。
29.(2018·浙江模拟)很多衣服都是由化纤布料制成的,有些化纤布料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上灰尘(脏)”,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上讲,化纤属于 材料。
A.金属材料(合金) 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2)化纤布料易 “上灰尘”主要是由化纤布料易发生 从而造成吸引轻小物体的。
【答案】(1)B
(2)摩擦起电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2)摩擦能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
【解答】(1)根据化纤的概念可知,化纤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选项正确;
(2)化纤布料在使用中易发生摩擦而带上静电,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所以填摩擦起电。
故答案为:(1)B;(2)摩擦起电
30.(2018九上·南浔期末)“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受到氯化钠等盐类的作用也几乎不分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河豚毒素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理由 。
【答案】(1)有机物
(2)受热不易分解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2)根据题中信息可得出答案。
【解答】(1)根据河豚毒素这种物质的化学式C11H17N3O8可知,河豚毒素属于有机物;(2)由题中信息“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因受热不易分解所以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受热不易分解
31.(2021·南湖模拟)今年起,我国多城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材料(C4H6O3)n正在推广使用。聚乳酸材料是生物发酵产生的乳酸经聚合而成的可降解塑料。从物质分类上看,聚乳酸是一种 (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聚乳酸降解生成CO2和H2O,聚乳酸降解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
【答案】有机化合物;分解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4H6O3 可知,聚乳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聚乳酸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2种,而反应物只有1种,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32.(2021·上虞模拟)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 (填“凉拌”或“煮熟“)
【答案】(1)有机物
(2)酸性;b;凉拌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淀粉中含有糖类。
(2)①根据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酸的通性分析。
③根据“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进行分析。
【解答】(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属于含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大米、面粉主要组成为淀粉,淀粉分解后形成糖类,因此含有营养成分是糖类。
(2)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食盐与硫酸镁为中性物质,只有苛性钠为碱性物质,因此与苛性钠反应。
③高温下维生素C不稳定,不能被完全吸收,凉拌可以更好保护维生素C,故食用黄瓜时宜凉拌。
故答案为:(1)有机物(2)酸性;b;凉拌
三、解答题
33.(2020·玉环模拟)糖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人们对糖类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血糖生成指数指某种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程度。血糖生成指数是一个相对值,表示这种食物与葡糖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与能力。下表表示常见糖类的血糖升高指数:
食物名称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麦芽糖
血糖指数 100 59 20 105
由此可知,适合糖尿病人的饮食的糖类应是 。
(2)除了过多摄入脂肪类物质,过多摄入糖类也会引起肥胖,其原因是 。
(3)如图是科学家给小鼠喂食果糖后,测量果糖在小鼠不同部位中的转化代谢速率,可得出,果糖发生转化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果糖
(2)过多的糖类经代谢转化为脂肪
(3)空肠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解答】(1)由表格可知,果糖的血糖指数最低,最适合糖尿病人的饮食;
(2)糖类摄入的过多,会导致远超人体所需,则会转化为糖原和脂肪储存在人体中,也会导致人体的肥胖;
(3)由图可知,空肠对果糖的代谢速率是最快的;所以果糖的转化的主要器官是空肠;
故答案为:(1)果糖;(2) 过多的糖类经代谢转化为脂肪;(3)空肠。
34.(2018九上·丽水期中)经科学测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 17.2kJ,每克脂肪平均为 38.9kJ,每克蛋白质平均为 17.2kJ。多数中国人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 10%来自蛋白质,20%来自脂肪,70%来自糖类。健康生活的状态:一个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早、中、晚的比例大约是
3∶4∶3。九年级学生小米正处于青春期,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 12000kJ。小米平均每天中午摄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质量大约分别是多少(小米处在健康的生活状态)?
【答案】糖类:195.3g;脂肪:24.7g;蛋白质:27.9g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首先用每天消耗的能量×中午需要的热量的比重计算出中午需要的热量,然后用中午需要的热量×各自的百分比计算出需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放出的热量,最后再用各自的热量除以每类物质每克放出的热量即可。
【解答】小米中午需要的总热量为:12000kJ×=4800kJ;
糖类放出的热量为:4800×70%=3360kJ;
需要糖类的质量:3360kJ÷17.2kJ/g=195.3g;
脂肪放出的热量为:4800×20%=960kJ;
需要脂肪的质量为:960kJ÷38.9kJ/g=24.7g;
蛋白质放出的热量为:4800×10%=460kJ;
需要蛋白质的质量为:480kJ÷17.2kJ/g=24.9g。
35.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周围的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克含有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钙 镁 钠 锌
7.6克 7.8克 7.4克 18毫克 201毫克 18.2毫克 30.8毫克 8.1毫克
①上述营养物质中属于供能物质的是 ;属于储能物质的是 ;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 ;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① ② ③
灼烧时的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气味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 。
【答案】(1)糖类;油脂;油脂;不要高温烹饪;醋
(2)③、②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糖类及油脂的作用分析;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分析;根据羊毛与棉花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 (1)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油脂可以储存能量;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油脂;因维生素C加热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在烹调时不能高温烹饪;维生素C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烧煮时最好加点食醋;(2)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则有烧纸的气味,所以根据灼烧的气味可知,③为羊毛,②为棉花。
四、实验探究题
36.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慈溪模拟)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科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玻璃瓶 B.塑料袋
C.报纸 D.旧衣服
2.(2019九上·温岭月考)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素) B.盐(氯化钠)
C.油(脂肪) D.米(淀粉)
3.(2019九上·苍南月考)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中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4.(2019·杭州)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5.(2019九上·绍兴月考)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大量使用塑料袋,不仅严重浪费资源,也会直接造成(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大气污染 D.赤潮
6.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B.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安全线
C.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小
D.衣服上的油渍,用洗涤剂清洗掉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7.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A.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都可以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C.都共同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D.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8.下列有关食品中的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
C.糖类、油脂、糖类、维生素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D.淀粉、葡萄糖、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9.有机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用油脂可以制造肥皂,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两者都可催化水解得到葡萄糖,可以用银氨溶液来检验葡萄糖中是否有醛基
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
D.甲醛对人体有害,但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标本的防腐,甲醛是制造酚醛树脂的原料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B.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虽然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但由于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没有任何作用
D.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1.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肥皂
③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④用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在垂直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明亮的通路
⑤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⑥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12.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元素
B.丁烷中分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丁烷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2:5
13.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分子式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结构式
据此推测己烷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3:7 B.44:21 C.6:7 D.11:12
14.天然气根据成分不同分为贫气和富气,贫气中甲烷的含量较多,富气中乙烷、丁烷的含量相对高一些.若要将它们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贫气易液化 B.富气易液化
C.二者液化条件相同 D.加压降温均有利于两者液化
15.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各成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 )
物质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161.7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甲烷 乙烯 B.丁烷 丁烯
C.戊烷 戊烯 D.丙烷 丙烯
16.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橡胶轮胎 B.尼龙背包
C.纯棉袜子 D.塑料遥控器
17.(2019·浙江模拟)2017年10月党的“十九”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稠之路”以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丝”通常指蚕丝,蚕在其生命周期中属于幼虫
B.蚕的食物主要是桑叶,一片桑叶就是一个器官
C.在中国境内,“丝稠之路”途经的地区为西部干旱气候
D.区别蚕丝和棉布可用点燃的方法,棉布有烧焦羽毛气味
18.(2018九上·天台期中)“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19.(2018九上·天台月考)如图是小科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 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可能是( )
A.H2 B.H2CO3 C.KOH D.CH4
20.(2018九上·台州期中)在我校九年级某班学生举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中,下列各项叙述中,能作为反方(使用塑料有弊)论点的是( )
A.塑料的制造成本低,而且经久耐用
B.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C.塑料抗腐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
D.塑料一般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某品牌牛奶和某品牌可乐两种饮料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
(1)该品牌牛奶营养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类。
(2)若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后平均放出的热量分别为:18kJ/g、15.6kJ/g、39.3kJ/g。则100mL该品牌可乐在人体中释放的热量约为 kJ。
22.(2020九上·嘉兴期中)
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3.(2019·温州)
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24.家庭厨房是一个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 .从科学的角度讲,一日三餐应以富含 的食物为主食.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根据此分类,花生油属于 食品.
(3)食物的选择要注意其酸碱性.蛋白质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食物.这 (填“是”或“不是”)因为这类食物在味觉上有酸味.
(4)请写出常用食品防腐剂的化学式或名称 (只写出一种).
25.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g含有 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钙 镁 钠 锌
7.6g 7.8g 7.4g 18mg 201mg 18.2mg 30.8mg 8.1mg
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 ;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 ;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26.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几种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
(2)烷烃的命名与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有关,请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
(3)烷烃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也成为研究话题,以下烷烃的性质描述中,属于不支持对它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观点有: .
A.烷烃能做燃料,反应放热极多,其中的甲烷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
B.地球上的烷烃总含量较少,以甲烷居多,且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很大
C.常温常压下,随碳原子增多,烷烃逐渐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体
D.烷烃不易发生反应,制取成本较高,且只能从石油中提取.
27.(2018九上·嘉兴期中)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8.根据如图衣服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面料中的棉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下同)有机高分子材料,面料中的涤纶属于 有机高分子材料。
(2)你知道合成纤维有下列哪三个优点____(填字母)。
A.强度高、弹性好 B.耐磨
C.吸水性、透气性较好 D.耐化学腐蚀
29.(2018·浙江模拟)很多衣服都是由化纤布料制成的,有些化纤布料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上灰尘(脏)”,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上讲,化纤属于 材料。
A.金属材料(合金) 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2)化纤布料易 “上灰尘”主要是由化纤布料易发生 从而造成吸引轻小物体的。
30.(2018九上·南浔期末)“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受到氯化钠等盐类的作用也几乎不分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河豚毒素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理由 。
31.(2021·南湖模拟)今年起,我国多城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材料(C4H6O3)n正在推广使用。聚乳酸材料是生物发酵产生的乳酸经聚合而成的可降解塑料。从物质分类上看,聚乳酸是一种 (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聚乳酸降解生成CO2和H2O,聚乳酸降解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
32.(2021·上虞模拟)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 (填“凉拌”或“煮熟“)
三、解答题
33.(2020·玉环模拟)糖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人们对糖类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血糖生成指数指某种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程度。血糖生成指数是一个相对值,表示这种食物与葡糖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与能力。下表表示常见糖类的血糖升高指数:
食物名称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麦芽糖
血糖指数 100 59 20 105
由此可知,适合糖尿病人的饮食的糖类应是 。
(2)除了过多摄入脂肪类物质,过多摄入糖类也会引起肥胖,其原因是 。
(3)如图是科学家给小鼠喂食果糖后,测量果糖在小鼠不同部位中的转化代谢速率,可得出,果糖发生转化的主要器官是 。
34.(2018九上·丽水期中)经科学测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 17.2kJ,每克脂肪平均为 38.9kJ,每克蛋白质平均为 17.2kJ。多数中国人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 10%来自蛋白质,20%来自脂肪,70%来自糖类。健康生活的状态:一个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早、中、晚的比例大约是
3∶4∶3。九年级学生小米正处于青春期,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 12000kJ。小米平均每天中午摄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质量大约分别是多少(小米处在健康的生活状态)?
35.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周围的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克含有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钙 镁 钠 锌
7.6克 7.8克 7.4克 18毫克 201毫克 18.2毫克 30.8毫克 8.1毫克
①上述营养物质中属于供能物质的是 ;属于储能物质的是 ;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 ;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① ② ③
灼烧时的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气味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 。
四、实验探究题
36.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 A.玻璃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硅等,属于无机物,故A符合题意;
B.塑料袋中含有聚乙烯等,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B不合题意;
C.纸张中主要含有纤维素,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不合题意;
D.旧衣服中主要含有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以及部分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属、羰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的集合。
【解答】纤维素、脂肪和淀粉中富含碳元素,因此都是有机物,只有氯化钠中不含碳元素,为无机物,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中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塑料盆,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A、根据甲烷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分析;
C、根据氧气的构成三种状态的原因分析;
D、根据甲烷的性质分析。
【解答】 液态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与气态氧气只分子间隔不同;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形成原因,哪个与塑料袋有关,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与塑料袋无关,故A不合题意;
B.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 ,故B符合题意;
C.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与塑料袋无关,故C不合题意;
D.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与塑料袋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再生资源回收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正在成为全球潮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可持续发展就是,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在注意经济增长的数量,同时要注意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的标志是资源能够永远利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解答】A、废旧轮胎可以通过回收制作新轮胎,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故A错误;
B、火车通过时,流速较大,大气压会把乘客推向火车,乘客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才能保证安全;故B正确;
C、沿海地区靠近海洋,而海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所以温度变化较小,则导致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小;故C正确;
D、洗洁精等洗涤剂不能溶解油渍,只能乳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
【解答】A、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多糖,而多糖都是由单糖:葡萄糖组成的;故A正确;
B、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多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需要被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故B错误;
C、纤维素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糖原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故C错误;
D、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机金属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
【解答】A、含碳的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麦芽糖有甜味,但淀粉、纤维素、葡萄糖都没有甜味;故B正确;
C、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错误;
D、葡萄糖、维生素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A、油脂与碱性溶液反应,制成脂肪酸钠即肥皂;天然油脂含有甘油一脂、甘油二脂、甘油三酯等混合物;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其水解后可以生成葡萄糖,银氨溶液与醛基发生银镜反应可以验证醛基的存在;故B正确;
C、蛋白质加入硫酸铜后会发生变性失活,不是盐析;故C错误;
D、甲醛对人体有害,但其溶液可以有效的杀死各种微生物,从而起到防腐的作用,甲醛可以用来制取酚醛树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A、糖类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同时也是动植物呼吸作用的必须物,为动植物提供能量;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于多个单糖组成的,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纤维素是糖类,其分解产物是葡萄糖,人体对纤维素无法吸收和利用,但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助于细化和排泄;故C错误;
D、人体需求的主要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 ① 人体主要的能量来自于糖类,淀粉是谷物类的主要糖类;故 ① 正确;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故②错误;
③蛋白质在人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故 ③ 正确;
④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用平行光照射会形成光路;故 ④ 正确;
⑤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⑤错误;
⑥ 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⑥ 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丁烷的化学式、组成及其性质。
【解答】A、丁烷属于烷类化合物,烷类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所以丁烷是由碳氢组成的,由订完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所以丁烷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
C、一个丁烷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故C错误;
D、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所以其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一个分子式里 某元素总质量 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比。
【解答】由表格中的化学式的变化规律可知,己烷的化学式为C6H14;所以己烷完全燃烧后会生成6个CO2和7个H2O;即其质量比为:(6×44):(7×18)=44:21;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解答】A B、贫气和富气都是有机物的混合气体,都较难液化;故AB错误;
C、贫气和富气中气体含量不同,所以其液化条件是不同的;故C错误;
D、天然气液化主要是通过加压和降温两种方法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应用。
【解答】常温下还有残留,则说明这些有机物在常温下难以汽化,即沸点相对较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戊烷和戊烯的沸点高于30摄氏度,而其他有机物的沸点都在0摄氏度以下,所以液化石油气最后剩余的是 戊烷 戊烯 ;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据此解答。
【解答】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A不符合题意;
尼龙背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B不符合题意;
纯棉袜子是用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纤维,C符合题意;
塑料遥控器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解答】A、蚕丝是蚕在幼虫时期吐的丝;故A正确;
B、叶是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故B正确;
C、中国境内,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甘肃和新疆地区,这些地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且气候干旱;故C 正确;
D、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点燃后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蚕丝的主要是蛋白质,点燃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8.【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化合物,无机物为不含碳化合物分析。
【解答】纤维、淀粉、脂肪都属于有机物,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故答案为:D。
19.【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结合物质的性质通过基本反应类型确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方程式,其中有机物燃烧产生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解答】A、氢气可通过与氧化铜等发生置换反应或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碳酸可通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可与盐酸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生成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塑料的缺点,哪个选项就是正确选项,据此分析。
【解答】A.塑料的制造成本低,而且经久耐用,因此使用塑料有利,故A不合题意;
B.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要少用塑料,故B符合题意;
C.塑料抗腐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因此使用塑料有利,故C不合题意;
D.塑料一般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因此使用塑料有利,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1)3
(2)140.4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从右表中找到三种营养素的质量,然后根据氧化后的平均放热×质量计算出释放的热量即可。
【解答】(1)根据左图可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因此牛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3类;
(2)根据右图可知,可乐中蛋白质和脂肪的质量都是0g,而糖类的质量为9g,那么在人体中释放的热量约为:15.6kJ/g×9g=140.4kJ。
22.【答案】有机物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它含有碳元素,应该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23.【答案】(1)有机物
(2)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一般指碳元素以外各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石灰等。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也作为无机物来研究。
(2)根据甲烷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回答。
【解答】(1)因为甲烷中含有碳,所以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24.【答案】(1)水;糖类
(2)绿色
(3)酸性;不是
(4)氯化钠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常识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解答】(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人体每天对营养素消耗最大的是水和糖类,因为糖类是人体活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
(2)花生油是植物性油脂,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储存在花生中,所以花生属于绿色食品;
(3)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具备酸的性质,所以蛋白质属于酸性食物,这个分类与食物的味觉上的酸味无关;
(4)生活中人们常用食盐来腌制食物,从而延长食物的腐烂;
故答案为:(1)水;糖类;(2)绿色;(3)酸性;不是;(4)氯化钠。
25.【答案】蛋白质;油脂;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1)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人体营养素中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单位质量的脂肪能够放出热量是最多的;
(2)由实验可知,当维生素被加热至沸腾状态时,就会被破坏失去其功能,因此在烹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时,不可温度过高;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氧化,因此可以把碱性物质中和掉即可,可以加入醋来中和碱性物质;
故答案为:蛋白质;油脂;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26.【答案】(1)C4H10
(2)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3)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机金属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
【解答】(1)由表格种烷类物质的化学式可知,随着碳的个数增加,每增加1个碳原子,就增加两个氢原子,所以丁烷的碳原子比丙烷多1个,而氢原子比丙烷多2个,即丙烷的化学式为 C4H10 ;
(2)表格中提供的物理性质有沸点和相对密度;由表格可以发现,碳原子个数越多,其沸点越高,相对密度也越大;
(3)A、 烷烃能做燃料,反应放热极多,其中的甲烷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该选项说明了烷烃的巨大好处,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属于支持开发烷烃的观点;故A不符合题意;
B、 地球上的烷烃总含量较少,以甲烷居多,且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很大,说明烷烃分布的地域性,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 随碳原子增多,烷烃逐渐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体,即碳原子含量越高的烷烃的运输和开采更加的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 烷烃不易发生反应,制取成本较高,且只能从石油中提取,即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成本太高,且自然界中也存在大量的烷烃,所以D属于不支持开发的观点;故D正确;
故答案为:(1)C4H10;(2) 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3)D。
27.【答案】(1)①、②
(2)C3H8 +5O2=3CO2 +4H2O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在物质的多种性质中,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铁会生锈、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木炭能燃烧(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这些性质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叫做化学性质。(2)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甲烷和丙烷都属于有机物,元素组成相同,故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描述的是甲烷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故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能分解为碳和氢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
(2)甲烷和丙烷都属于有机物,化学组成元素相同,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 +5O2=3CO2 +4H2O ;
故答案为:(1) ①、② ;
(2) C3H8 +5O2=3CO2 +4H2O
28.【答案】(1)天然;合成
(2)A;B;D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及性质分析。
【解答】 (1)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涤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2)合成材料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差。
29.【答案】(1)B
(2)摩擦起电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2)摩擦能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
【解答】(1)根据化纤的概念可知,化纤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选项正确;
(2)化纤布料在使用中易发生摩擦而带上静电,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所以填摩擦起电。
故答案为:(1)B;(2)摩擦起电
30.【答案】(1)有机物
(2)受热不易分解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2)根据题中信息可得出答案。
【解答】(1)根据河豚毒素这种物质的化学式C11H17N3O8可知,河豚毒素属于有机物;(2)由题中信息“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因受热不易分解所以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受热不易分解
31.【答案】有机化合物;分解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4H6O3 可知,聚乳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聚乳酸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2种,而反应物只有1种,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32.【答案】(1)有机物
(2)酸性;b;凉拌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淀粉中含有糖类。
(2)①根据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酸的通性分析。
③根据“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进行分析。
【解答】(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属于含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大米、面粉主要组成为淀粉,淀粉分解后形成糖类,因此含有营养成分是糖类。
(2)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食盐与硫酸镁为中性物质,只有苛性钠为碱性物质,因此与苛性钠反应。
③高温下维生素C不稳定,不能被完全吸收,凉拌可以更好保护维生素C,故食用黄瓜时宜凉拌。
故答案为:(1)有机物(2)酸性;b;凉拌
33.【答案】(1)果糖
(2)过多的糖类经代谢转化为脂肪
(3)空肠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解答】(1)由表格可知,果糖的血糖指数最低,最适合糖尿病人的饮食;
(2)糖类摄入的过多,会导致远超人体所需,则会转化为糖原和脂肪储存在人体中,也会导致人体的肥胖;
(3)由图可知,空肠对果糖的代谢速率是最快的;所以果糖的转化的主要器官是空肠;
故答案为:(1)果糖;(2) 过多的糖类经代谢转化为脂肪;(3)空肠。
34.【答案】糖类:195.3g;脂肪:24.7g;蛋白质:27.9g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首先用每天消耗的能量×中午需要的热量的比重计算出中午需要的热量,然后用中午需要的热量×各自的百分比计算出需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放出的热量,最后再用各自的热量除以每类物质每克放出的热量即可。
【解答】小米中午需要的总热量为:12000kJ×=4800kJ;
糖类放出的热量为:4800×70%=3360kJ;
需要糖类的质量:3360kJ÷17.2kJ/g=195.3g;
脂肪放出的热量为:4800×20%=960kJ;
需要脂肪的质量为:960kJ÷38.9kJ/g=24.7g;
蛋白质放出的热量为:4800×10%=460kJ;
需要蛋白质的质量为:480kJ÷17.2kJ/g=24.9g。
35.【答案】(1)糖类;油脂;油脂;不要高温烹饪;醋
(2)③、②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糖类及油脂的作用分析;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分析;根据羊毛与棉花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 (1)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油脂可以储存能量;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油脂;因维生素C加热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在烹调时不能高温烹饪;维生素C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烧煮时最好加点食醋;(2)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则有烧纸的气味,所以根据灼烧的气味可知,③为羊毛,②为棉花。
36.【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知识点】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