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第4节 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1·温州)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MgO B.CaCO3 C.NaHCO3 D.Al(OH)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 MgO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符合题意;
B、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由
C、NaH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D、Al(OH)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八下·下城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合理的是( )
A.磁极的磁感线
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物质分类
【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合理即可。
【解答】A.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则图中S极的磁感线方向错误,故A错误;
B.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它成分约占1%,故B正确;
C.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大到下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故C错误;
D.根据构成物质的种数,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数,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3.(2021八下·嘉兴期末)2021年3月20日,有关部门发布了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通报新出土金面具残片、象
牙、各种青铜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考古学家应用C-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
至5000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12和C-14的质子数相同
B.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g
C.青铜是一种纯净物
D.可根据金面具中的C-14含量测定其年代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分析金中是否存在碳元素即可。
【解答】A. C-12和C-14同为一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
B. 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没有单位g,故B错误;
C. 青铜是铜和锡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 金面具中不含有C-14,故D错误。
故选A。
4.(2021·鄞州模拟)二氧化氯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如图为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个数之比为2:1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氯元素在物质Y中显-1价
D.X、Y、Z、W均为化合物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将方程式配平,X、Y的分子系数之比就是它们的个数之比;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然后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4)有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将模型图配平如下:
则参加反应的X、Y个数之比为2:1,故A正确;
B.在反应物中,物质Y只有氯元素组成,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物质为Y为氯气,即单质,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
D.Y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5.(2021·南湖模拟)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是常用的消毒用品,下列关于该酒精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混合物
B.100克的该溶液中有酒精75克
C.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不密封保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判断;
(2)根据体积分数的含义解答;
(3)根据酒精的元素组成判断;
(4)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75%的酒精溶液由水和酒精组成,为混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100克75%的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75克,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酒精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比密封保存,酒精很溶液挥发,从而使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2021八下·杭州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图所示“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对应a、b、c三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合理的是( )
A.CO、H2CO3、CH4 B.CO2、H2CO3、CH2
C.CO、H2CO3、CH2 D.CO2、HCl、CH2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首先将各个选项中的物质与图像中的物质种类进行对照,然后再判断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否与图像描述一致即可。
【解答】A.CO、H2CO3、CH4 ,分别为氧化物、酸和化合物,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和-4价,故A正确;
B.CO2、H2CO3、CH2 ,分别为氧化物、酸和化合物,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和-2价,故B错误;
C.CO、H2CO3、CH2 ,分别为氧化物、酸和化合物,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和-2价,故C错误;
D.CO2、HCl、CH2,中间的HCl不含碳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7.(2021八下·杭州期中)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9(1)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反应产物的模型图分析它的化学式;
(4)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解答】A.反应前后都有两个氢分子,将其去掉,那么生成物只有一种,为纯净物,故A错误;
B.反应前,在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B错误;
C.生成物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2O2,故C错误;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D。
8.(2021八下·杭州月考)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2)(3)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
(4)根据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元素种数不同,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二者为包含关系;氧化物肯定是化合物,而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则二者为包含关系,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则二者为交叉关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为四大基本反应,二者为并列关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而氧化物肯定是含氧的化合物,二者为包含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可能是单质分析。
【解答】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若为一种物质,则为纯净物中的单质,若为多种物质混合,则为混合物,但一定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选B。
10.(2016·永嘉保送考试)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为氧化物
C.表中m的值为4.2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分别计算出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再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通过比较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质量,推算X的元素组成;
(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计算;
(4)参加反应的分子的个数之比等于 物质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的比值。【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反应后CO2和水的质量都是增加的,因此都是是生成物;O2和苯的质量减少了,都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9g+9.6g=6.6g+2.7g+x,那么x=4.2g,所以X是生成物。
B、反应物是苯和O2,生成物是CO2、H2O和X,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A.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8g=1.8g;
苯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2.7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那么物质X不含有氢元素。
则X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2g-1.8g=2.4g,X中含有C、O两种元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故正确不合题意;
C.生成物X的质量m的值为4.2g,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金刚石和石墨:碳单质
C.生铁和塑料:合成材料 D.氧化钾和碳酸氢铵:盐类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软硬水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分类及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3、根据单质的概念和组成进行分析;
4、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A、蒸馏水属于软水,故A说法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只含有碳元素,都是碳单质,故B说法正确;
C、生铁是混合物,故C说法错误;
D、氧化钾是氧化物不是盐,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经分析只含有氧这一种元素,所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如果物质是由氧气和臭氧组成,则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
C、如果物质是由氧气和臭氧组成,则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C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 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盐 B.可能是氧化物
C.一定是碱 D.不可能是酸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故A正确;
B、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错误;
C、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也可能是酸,例如硫酸,故C错误;
D、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酸,例如硫酸就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14.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上的一种基本方法.例如,我们可将无机化合物根据其组成的不同,把它们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四类物质.请你据此判断: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A.HCl B.FeSO4 C.CuSO4 D.Na2CO3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HCl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
B、FeSO4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CuSO4是由金属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Na2CO3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A.
【分析】这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的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15. 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这两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常用此方法来检验二氧化,故B说法正确;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常用来制取烧碱,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可以据此解答;
B、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16.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海水 C.可口可乐 D.冰水共存物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海水中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是混合物;可口可乐中含多种物质是混合物;冰水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是纯净物。
【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看组成中是同种物质还是不同种物质,同种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物质为混合物。
17.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两个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d都是氧化物 B.气体b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物质c的溶液pH 大于7 D.气体e具有可燃性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氧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模型判断出a、b、c、d、e各表示什么分子,然后再根据a、d中所含的元素来判断是否属于氧化物;根据b的化学式明确它是什么气体,结合该气体性质判断收集的方法;根据c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它属于酸碱盐中的哪一种,进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根据e的化学式明确它是什么气体,结合该气体性质判断是否具有可燃性。
【解答】根据氧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模型判断出:a是水分子(H2O)、b是氯分子(Cl2)、c是氯化氢分子(HCl)、d是次氯酸分子(HClO)、e是氧分子(O2)。据此【分析】A中物质d即次氯酸(HClO),含有3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而是酸,错误;B中气体b为氯气,会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C中物质c是氯化氢,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盐酸,溶液pH小于7,错误;D中e物质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18.(2021·瑞安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晚上,月亮与火星、恒星“毕宿五”在天空中组成一幅“红眼笑脸,双星伴月”图。
(1)当天,“笑口”月球的月相是 。
(2)“红眼”火星表面岩土因含大量氧化铁(Fe2O3)而呈铁红色,从物质分类看,氧化铁属于化合物中的 。
【答案】(1)上弦月
(2)氧化物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1)农历初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2) Fe2O3 中只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元素,因此其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1)上弦月;(2)氧化物。
19.(2021·江北模拟)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居民常用的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 溶液。
(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石墨
(2)AgNO3(或硝酸银)
(3)Zn+H2SO4= ZnSO4+H2、Zn+CuSO4= Cu+ZnSO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
(3)首先确定B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再根据金属锌和它们的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石墨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就是单质,则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AgNO3(或硝酸银)溶液。
(3)①锌皮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氧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B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和剩余的稀硫酸;
②B中加入足量的锌后,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单质,方程式为: Zn+CuSO4= Cu+ZnSO4 。
20.(2021·嵊州模拟)芯片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制造高纯硅的其中一步反应的微粒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1)置换反应
(2)甲、丁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分析;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1)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甲和丁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2)甲、丁。
21.(2021·嵊州模拟)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如图是Fe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关系图。
(1)物质F是一种盐酸盐,其化学式是 。
(2)物质C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FeCl3
(2)4Fe(OH)2+O2+2H2O═4Fe(OH)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给物质的类别及铁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各点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再按要求解答即可。
【解答】(1)F为+3价铁的盐酸盐,则为氯化铁,化学式为 FeCl3 ;
(2) 物质C 为+2价铁的碱,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3价碱,即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
故答案为:(1)FeCl3;(2) 4Fe(OH)2+O2+2H2O═4Fe(OH)3。
22.(2021八下·杭州期中)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低
(2)混合物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当液体升温时,沸点越低,液体越容易汽化;
(2)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解答】(1)从步骤②可知,对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先蒸发出来,因此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2)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去后,剩余的还包括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工业液氧”为混合物。
23.(2021七下·浙江期末)水和空气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是____。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答案】(1)B
(2)A;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①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②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④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2)根据水的电解的实验结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1)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故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新鲜空气中照样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应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C正确,B错误。
故选AC。
24.(2020八上·仙居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图甲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选填 “水汽输送”或“植物蒸腾”)。“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2)某同学发现最近家里的自来水有点浑浊,就想着自制一个如图乙所示的简易净水器。通过这个简易装置净化后的水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水汽输送;⑤
(2)混合物
【知识点】水循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南水北调”工程,其实就是在地表修筑沟渠,从而改变地表水的流动轨迹,据此确定它改变的环节;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其中①表示水汽输送。“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选⑤。
(2)净化装置中的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只能过滤掉水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净化后的水中还存在大量的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25.(2020八上·缙云期末)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
(1)①的作用是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 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 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 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 直饮水属于 (选填 “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B
(2)混合物
【知识点】水的净化;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①碳罐的里面为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对杂质和色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除去杂质;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1)①中碳罐的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
(2)直饮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因此直饮水为混合物。
26.(2021八下·西湖期中)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CO2和CO的质量比为 。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答案】A;BCE;D;1:2;11:14;H2O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计算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再根据碳元素质量=物质质量×碳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之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A:氧气和液氧都是氧气,只是状态不同,它们为只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单质;
B:氧气和臭氧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D:冰和水为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化合物;
E: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那么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化合物的是D。
(2)设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都是m,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
(3)冰是固态的水,分子为H2O,那么D瓶中冰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H2O。
27.(2018八上·温州月考)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科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 A 和 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 A 和 B,如图乙。比较标线 A 和 B 的上下位置,可知 A、B牛奶的密度为 ρA ρB,由此可知 A、B 牛奶品质的优劣。
【答案】(1)混合物
(2)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根据公式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
【解答】(1)牛奶是水分、脂肪和维生素等成分混合而成的,因此它是混合物;
(2)观察图片可知,浮标在A和B两杯牛奶中排开牛奶的体积:;浮标在两杯牛奶中都是漂浮状态,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可知,两杯牛奶的密度。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小于
28.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混合物的是 ,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代号)
【答案】AD;BCE;A;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它们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它们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AD BCE A D
三、解答题
29.(2020八下·长兴期中)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 。
(2)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答案】(1)二氧化碳;氮气
(2)光合
(3)B;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空气中有多种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氮气 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余气体和杂质 0.03%。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1) 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氮气。
(2) 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 空气中的氧气随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不断的变化,但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B正确; 空气中氧气需要合适的浓度,如果浓度过高,会影响生命活动,C错误; 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比如氧气,又有化合物,比如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氮气;(2)光合;(3)BD
30.(2020八下·金华期中)某品牌化肥尿素包装袋上部分信息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回答:
国内首创 优质尿素CO(NH2)2 含氮量:44.2% 净重:50kg/袋 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尿素[化学式CO(NH2)2]120kg,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硝酸铵(化学式NH4NO3),为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kg?(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N%= ×100%= ×100%=46.7%
(2)混合物
(3)NH4NO3中的N%= ×100%= ×100%=35%
x×35%=120kg×44.2%
x=151.5k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与式量之比;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3)首先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以氮元素的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以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2) 该化肥由尿素和其它杂质构成,因此属于混合物。
(3)NH4NO3中的 ;
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x,
x×35%=120kg×44.2%
解得:x=151.5kg。
31.(2019九上·宁波月考)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 SiCl4 ③SiCl4+2H2 Si+4HCl
(1)上述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2)在物质类别中,SiO2属于化合物中的 ,其中的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2
(2)氧化物;+4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根据方程式的特点判断;
(2)只由两种元素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
【解答】(1) ①SiO2+2C Si+2CO↑ 为置换反应;
②Si+2Cl2 SiCl4中为化合反应;
③SiCl4+2H2 Si+4HCl为置换反应。
因此上述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2)在物质类别中,SiO2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在Si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那么x+(-2)×2=0,那么Si元素的化合价x=+4。
32.(2019·宁波模拟)小科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小科根据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作式:O2、MgO和NaN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质子数
(2)MgO
(3)Na2CO3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即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三种元素符号判断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答】(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 O2中只有一种元素, NaNO3中有三种元素,因此它们都不是氧化物;只有MgO中,由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的是:MgO;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O、C和Na三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Na2CO3 。
33.(2019·台州)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答案】(1)CH4(或“甲烷”)
(2)解法一:解: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32
x 0.8kg
,36:x=32:0.8kg
x=0.9kg
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CH4+2H2O
结合2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水气整合系统中电解的水有一半可循环利用,所以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8×0.5×30=13.5kg
解法二:
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 O2↑
36 4 32
x y 0.8kg
36:x=32:0.8kg
x=0.9kg
4:y=32:0.8kg
y=0.1kg
设反应0.1kg的氢气能生成水的质量为z.
4H2+CO2 CH4+ 2H2O
8 36
0.1kg z
8:0.1kg=36:z
z=0.45kg)
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g-0.45kg)×30=13.5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解法一:列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消耗的水的质量,然后将 H2与CO2反应 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的方程式比较,得到实际消耗的水是计算出水的质量的一半,最后再乘以天数即可;
解法二:首先利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水的质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利用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两次水的质量之差就是真正消耗水的质量,最后再乘以天数即可,
34.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1)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数目d.元素种类
(4)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
【答案】(1)乙;丙丁
(2)12:3:8
(3)c
(4)12:1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只有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2)将每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与个数相乘,最后将得到的乘积做比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即可;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将乙和丁与各自的系数相乘,最后将乘积做比就是它们的质量之比。
【解答】(1)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在四种物质中,只有乙由一种元素构成,所以它是单质。丙、丁都只由两种元素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它们是氧化物;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
(3)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以及元素种类都不会发生变化,只有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变化,故选C;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那么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2×3):(44×2)=12:11。
35. 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
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答案】B,D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物质的分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丙会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所以丙可以是活泼金属、碱、硝酸银,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所以乙是氢氧化钠,甲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所以甲是氧化物、酸,丁会与盐酸、氯化铜、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乙,所以乙可能是碳酸钠等.
A、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所以乙是水、氢氧化钠,甲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所以甲是氧化物、酸,故A错误;
B、乙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甲会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甲可能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丁可能是碳酸钠,属于盐,丙可能是铁,推导正确,故B正确;
C、铜不会与盐酸反应一步生成氯化铜,故C错误;
D、乙是氢氧化钠、丁是碳酸钠,可以双向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都会生成水,推导正确,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根据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丙会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所以丙可以是活泼金属、碱、硝酸银,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所以乙是水、氢氧化钠,甲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所以甲是氧化物、酸,丁会与盐酸、氯化铜、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乙,所以乙可能是碳酸钠等,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36.(2019·温州模拟)镁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而锡在空气中加热只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锡固体。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在物质分类上氮化镁属于纯净物中的 。
(2)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为测定质量守恒定律曾开展的实验:
①称量一定量的金属锡粉,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电热板上(电热 板不与容器内任何物质反应),称量装置总质量。
②通电使锡粉完全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③打开密封塞听到了“咝咝的声响”,这是空气进入容器所发出的。称量白色固体比原金属锡 粉质量增加为 Δm1。
④把白色固体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开始前质量增加为 Δm2。
⑤分析数据发现 Δm1=Δm2。
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锡粉不足量结论仍成立
B.用镁粉代替锡粉结论仍成立
C.实验过程中没有密封塞结论仍成立
【答案】(1)化合物
(2)2Mg+CO2 2MgO +C
(3)A;B;C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2)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3)根据实验原理分析。
【解答】(1) 氮化镁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2) 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 反应方程式为 2Mg+CO2 2MgO +C ;
(3)因该实验是利用锡粉增重质量为反应的锡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质量,所以锡不足量结论仍成立,A正确;镁也能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也可测定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由该实验原理与操作分析可知,装置不用密封,C正确;
故答案为:(1)化合物;(2) 2Mg+CO2 2MgO +C ;(3)ABC。
37.(2021八下·杭州月考)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请据图回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 。
【答案】(1)物理
(2)低
(3)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液体空气升温的过程中,气体的沸点越低,它汽化的越早;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分析;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就是同种物质;分子不同,就是不同种物质。
【解答】(1)工业制氧气,首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图片可知,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先蒸发,即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3)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则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不但有氧气,还有稀有气体等,因此为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第4节 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1·温州)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MgO B.CaCO3 C.NaHCO3 D.Al(OH)3
2.(2021八下·下城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合理的是( )
A.磁极的磁感线
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物质分类
3.(2021八下·嘉兴期末)2021年3月20日,有关部门发布了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通报新出土金面具残片、象
牙、各种青铜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考古学家应用C-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
至5000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12和C-14的质子数相同
B.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g
C.青铜是一种纯净物
D.可根据金面具中的C-14含量测定其年代
4.(2021·鄞州模拟)二氧化氯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如图为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个数之比为2:1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氯元素在物质Y中显-1价
D.X、Y、Z、W均为化合物
5.(2021·南湖模拟)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是常用的消毒用品,下列关于该酒精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混合物
B.100克的该溶液中有酒精75克
C.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不密封保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6.(2021八下·杭州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图所示“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对应a、b、c三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合理的是( )
A.CO、H2CO3、CH4 B.CO2、H2CO3、CH2
C.CO、H2CO3、CH2 D.CO2、HCl、CH2
7.(2021八下·杭州期中)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8.(2021八下·杭州月考)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10.(2016·永嘉保送考试)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为氧化物
C.表中m的值为4.2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金刚石和石墨:碳单质
C.生铁和塑料:合成材料 D.氧化钾和碳酸氢铵:盐类
1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是化合物
13. 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盐 B.可能是氧化物
C.一定是碱 D.不可能是酸
14.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上的一种基本方法.例如,我们可将无机化合物根据其组成的不同,把它们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四类物质.请你据此判断: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A.HCl B.FeSO4 C.CuSO4 D.Na2CO3
15. 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16.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海水 C.可口可乐 D.冰水共存物
17.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两个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d都是氧化物 B.气体b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物质c的溶液pH 大于7 D.气体e具有可燃性
二、填空题
18.(2021·瑞安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晚上,月亮与火星、恒星“毕宿五”在天空中组成一幅“红眼笑脸,双星伴月”图。
(1)当天,“笑口”月球的月相是 。
(2)“红眼”火星表面岩土因含大量氧化铁(Fe2O3)而呈铁红色,从物质分类看,氧化铁属于化合物中的 。
19.(2021·江北模拟)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居民常用的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 溶液。
(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1·嵊州模拟)芯片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制造高纯硅的其中一步反应的微粒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21.(2021·嵊州模拟)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如图是Fe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关系图。
(1)物质F是一种盐酸盐,其化学式是 。
(2)物质C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2021八下·杭州期中)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3.(2021七下·浙江期末)水和空气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是____。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4.(2020八上·仙居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图甲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选填 “水汽输送”或“植物蒸腾”)。“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2)某同学发现最近家里的自来水有点浑浊,就想着自制一个如图乙所示的简易净水器。通过这个简易装置净化后的水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5.(2020八上·缙云期末)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
(1)①的作用是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 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 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 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 直饮水属于 (选填 “混合物”或“纯净物”)。
26.(2021八下·西湖期中)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CO2和CO的质量比为 。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27.(2018八上·温州月考)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科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 A 和 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 A 和 B,如图乙。比较标线 A 和 B 的上下位置,可知 A、B牛奶的密度为 ρA ρB,由此可知 A、B 牛奶品质的优劣。
28.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混合物的是 ,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代号)
三、解答题
29.(2020八下·长兴期中)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 。
(2)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30.(2020八下·金华期中)某品牌化肥尿素包装袋上部分信息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回答:
国内首创 优质尿素CO(NH2)2 含氮量:44.2% 净重:50kg/袋 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尿素[化学式CO(NH2)2]120kg,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硝酸铵(化学式NH4NO3),为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kg?(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2019九上·宁波月考)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 SiCl4 ③SiCl4+2H2 Si+4HCl
(1)上述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2)在物质类别中,SiO2属于化合物中的 ,其中的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32.(2019·宁波模拟)小科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小科根据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作式:O2、MgO和NaN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用化学式表示)。
33.(2019·台州)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34.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1)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数目d.元素种类
(4)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
35. 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
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四、实验探究题
36.(2019·温州模拟)镁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而锡在空气中加热只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锡固体。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在物质分类上氮化镁属于纯净物中的 。
(2)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为测定质量守恒定律曾开展的实验:
①称量一定量的金属锡粉,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电热板上(电热 板不与容器内任何物质反应),称量装置总质量。
②通电使锡粉完全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③打开密封塞听到了“咝咝的声响”,这是空气进入容器所发出的。称量白色固体比原金属锡 粉质量增加为 Δm1。
④把白色固体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开始前质量增加为 Δm2。
⑤分析数据发现 Δm1=Δm2。
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锡粉不足量结论仍成立
B.用镁粉代替锡粉结论仍成立
C.实验过程中没有密封塞结论仍成立
37.(2021八下·杭州月考)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请据图回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 MgO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符合题意;
B、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由
C、NaH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D、Al(OH)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合理即可。
【解答】A.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则图中S极的磁感线方向错误,故A错误;
B.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它成分约占1%,故B正确;
C.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大到下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故C错误;
D.根据构成物质的种数,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数,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分析金中是否存在碳元素即可。
【解答】A. C-12和C-14同为一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
B. 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没有单位g,故B错误;
C. 青铜是铜和锡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 金面具中不含有C-14,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将方程式配平,X、Y的分子系数之比就是它们的个数之比;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然后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4)有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将模型图配平如下:
则参加反应的X、Y个数之比为2:1,故A正确;
B.在反应物中,物质Y只有氯元素组成,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物质为Y为氯气,即单质,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
D.Y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判断;
(2)根据体积分数的含义解答;
(3)根据酒精的元素组成判断;
(4)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75%的酒精溶液由水和酒精组成,为混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100克75%的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75克,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酒精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比密封保存,酒精很溶液挥发,从而使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首先将各个选项中的物质与图像中的物质种类进行对照,然后再判断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否与图像描述一致即可。
【解答】A.CO、H2CO3、CH4 ,分别为氧化物、酸和化合物,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和-4价,故A正确;
B.CO2、H2CO3、CH2 ,分别为氧化物、酸和化合物,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和-2价,故B错误;
C.CO、H2CO3、CH2 ,分别为氧化物、酸和化合物,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和-2价,故C错误;
D.CO2、HCl、CH2,中间的HCl不含碳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9(1)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反应产物的模型图分析它的化学式;
(4)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解答】A.反应前后都有两个氢分子,将其去掉,那么生成物只有一种,为纯净物,故A错误;
B.反应前,在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B错误;
C.生成物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2O2,故C错误;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2)(3)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
(4)根据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元素种数不同,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二者为包含关系;氧化物肯定是化合物,而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则二者为包含关系,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则二者为交叉关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为四大基本反应,二者为并列关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而氧化物肯定是含氧的化合物,二者为包含关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可能是单质分析。
【解答】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若为一种物质,则为纯净物中的单质,若为多种物质混合,则为混合物,但一定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分别计算出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再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通过比较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质量,推算X的元素组成;
(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计算;
(4)参加反应的分子的个数之比等于 物质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的比值。【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反应后CO2和水的质量都是增加的,因此都是是生成物;O2和苯的质量减少了,都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9g+9.6g=6.6g+2.7g+x,那么x=4.2g,所以X是生成物。
B、反应物是苯和O2,生成物是CO2、H2O和X,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A.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8g=1.8g;
苯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2.7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那么物质X不含有氢元素。
则X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2g-1.8g=2.4g,X中含有C、O两种元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故正确不合题意;
C.生成物X的质量m的值为4.2g,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软硬水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分类及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3、根据单质的概念和组成进行分析;
4、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A、蒸馏水属于软水,故A说法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只含有碳元素,都是碳单质,故B说法正确;
C、生铁是混合物,故C说法错误;
D、氧化钾是氧化物不是盐,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经分析只含有氧这一种元素,所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如果物质是由氧气和臭氧组成,则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
C、如果物质是由氧气和臭氧组成,则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C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故A正确;
B、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错误;
C、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盐,例如硝酸铵就属于盐,也可能是酸,例如硫酸,故C错误;
D、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可能是酸,例如硫酸就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HCl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
B、FeSO4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CuSO4是由金属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Na2CO3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A.
【分析】这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的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这两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常用此方法来检验二氧化,故B说法正确;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常用来制取烧碱,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可以据此解答;
B、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16.【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海水中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是混合物;可口可乐中含多种物质是混合物;冰水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是纯净物。
【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看组成中是同种物质还是不同种物质,同种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物质为混合物。
17.【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氧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模型判断出a、b、c、d、e各表示什么分子,然后再根据a、d中所含的元素来判断是否属于氧化物;根据b的化学式明确它是什么气体,结合该气体性质判断收集的方法;根据c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它属于酸碱盐中的哪一种,进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根据e的化学式明确它是什么气体,结合该气体性质判断是否具有可燃性。
【解答】根据氧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模型判断出:a是水分子(H2O)、b是氯分子(Cl2)、c是氯化氢分子(HCl)、d是次氯酸分子(HClO)、e是氧分子(O2)。据此【分析】A中物质d即次氯酸(HClO),含有3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而是酸,错误;B中气体b为氯气,会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C中物质c是氯化氢,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盐酸,溶液pH小于7,错误;D中e物质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错误。故选B。
18.【答案】(1)上弦月
(2)氧化物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1)农历初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2) Fe2O3 中只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元素,因此其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1)上弦月;(2)氧化物。
19.【答案】(1)石墨
(2)AgNO3(或硝酸银)
(3)Zn+H2SO4= ZnSO4+H2、Zn+CuSO4= Cu+ZnSO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
(3)首先确定B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再根据金属锌和它们的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石墨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就是单质,则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AgNO3(或硝酸银)溶液。
(3)①锌皮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氧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B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和剩余的稀硫酸;
②B中加入足量的锌后,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单质,方程式为: Zn+CuSO4= Cu+ZnSO4 。
20.【答案】(1)置换反应
(2)甲、丁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分析;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1)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甲和丁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2)甲、丁。
21.【答案】(1)FeCl3
(2)4Fe(OH)2+O2+2H2O═4Fe(OH)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给物质的类别及铁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各点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再按要求解答即可。
【解答】(1)F为+3价铁的盐酸盐,则为氯化铁,化学式为 FeCl3 ;
(2) 物质C 为+2价铁的碱,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3价碱,即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
故答案为:(1)FeCl3;(2) 4Fe(OH)2+O2+2H2O═4Fe(OH)3。
22.【答案】(1)低
(2)混合物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当液体升温时,沸点越低,液体越容易汽化;
(2)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解答】(1)从步骤②可知,对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先蒸发出来,因此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2)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去后,剩余的还包括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工业液氧”为混合物。
23.【答案】(1)B
(2)A;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①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②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④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2)根据水的电解的实验结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1)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故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新鲜空气中照样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应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C正确,B错误。
故选AC。
24.【答案】(1)水汽输送;⑤
(2)混合物
【知识点】水循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南水北调”工程,其实就是在地表修筑沟渠,从而改变地表水的流动轨迹,据此确定它改变的环节;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其中①表示水汽输送。“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选⑤。
(2)净化装置中的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只能过滤掉水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净化后的水中还存在大量的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25.【答案】(1)B
(2)混合物
【知识点】水的净化;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①碳罐的里面为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对杂质和色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除去杂质;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1)①中碳罐的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
(2)直饮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因此直饮水为混合物。
26.【答案】A;BCE;D;1:2;11:14;H2O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计算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再根据碳元素质量=物质质量×碳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之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A:氧气和液氧都是氧气,只是状态不同,它们为只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单质;
B:氧气和臭氧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D:冰和水为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化合物;
E: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那么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化合物的是D。
(2)设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都是m,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
(3)冰是固态的水,分子为H2O,那么D瓶中冰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H2O。
27.【答案】(1)混合物
(2)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根据公式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
【解答】(1)牛奶是水分、脂肪和维生素等成分混合而成的,因此它是混合物;
(2)观察图片可知,浮标在A和B两杯牛奶中排开牛奶的体积:;浮标在两杯牛奶中都是漂浮状态,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可知,两杯牛奶的密度。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小于
28.【答案】AD;BCE;A;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它们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它们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AD BCE A D
29.【答案】(1)二氧化碳;氮气
(2)光合
(3)B;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空气中有多种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氮气 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余气体和杂质 0.03%。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1) 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 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氮气。
(2) 在维持自然界的氧平衡的途径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 空气中的氧气随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不断的变化,但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B正确; 空气中氧气需要合适的浓度,如果浓度过高,会影响生命活动,C错误; 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比如氧气,又有化合物,比如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氮气;(2)光合;(3)BD
30.【答案】(1)N%= ×100%= ×100%=46.7%
(2)混合物
(3)NH4NO3中的N%= ×100%= ×100%=35%
x×35%=120kg×44.2%
x=151.5k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与式量之比;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3)首先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以氮元素的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以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2) 该化肥由尿素和其它杂质构成,因此属于混合物。
(3)NH4NO3中的 ;
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x,
x×35%=120kg×44.2%
解得:x=151.5kg。
31.【答案】(1)2
(2)氧化物;+4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根据方程式的特点判断;
(2)只由两种元素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
【解答】(1) ①SiO2+2C Si+2CO↑ 为置换反应;
②Si+2Cl2 SiCl4中为化合反应;
③SiCl4+2H2 Si+4HCl为置换反应。
因此上述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2)在物质类别中,SiO2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在Si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那么x+(-2)×2=0,那么Si元素的化合价x=+4。
32.【答案】(1)质子数
(2)MgO
(3)Na2CO3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即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三种元素符号判断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答】(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 O2中只有一种元素, NaNO3中有三种元素,因此它们都不是氧化物;只有MgO中,由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的是:MgO;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O、C和Na三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Na2CO3 。
33.【答案】(1)CH4(或“甲烷”)
(2)解法一:解: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32
x 0.8kg
,36:x=32:0.8kg
x=0.9kg
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CH4+2H2O
结合2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水气整合系统中电解的水有一半可循环利用,所以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8×0.5×30=13.5kg
解法二:
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 O2↑
36 4 32
x y 0.8kg
36:x=32:0.8kg
x=0.9kg
4:y=32:0.8kg
y=0.1kg
设反应0.1kg的氢气能生成水的质量为z.
4H2+CO2 CH4+ 2H2O
8 36
0.1kg z
8:0.1kg=36:z
z=0.45kg)
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g-0.45kg)×30=13.5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解法一:列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消耗的水的质量,然后将 H2与CO2反应 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的方程式比较,得到实际消耗的水是计算出水的质量的一半,最后再乘以天数即可;
解法二:首先利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水的质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利用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两次水的质量之差就是真正消耗水的质量,最后再乘以天数即可,
34.【答案】(1)乙;丙丁
(2)12:3:8
(3)c
(4)12:1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只有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2)将每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与个数相乘,最后将得到的乘积做比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即可;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将乙和丁与各自的系数相乘,最后将乘积做比就是它们的质量之比。
【解答】(1)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在四种物质中,只有乙由一种元素构成,所以它是单质。丙、丁都只由两种元素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它们是氧化物;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
(3)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以及元素种类都不会发生变化,只有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变化,故选C;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那么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2×3):(44×2)=12:11。
35.【答案】B,D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物质的分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丙会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所以丙可以是活泼金属、碱、硝酸银,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所以乙是氢氧化钠,甲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所以甲是氧化物、酸,丁会与盐酸、氯化铜、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乙,所以乙可能是碳酸钠等.
A、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所以乙是水、氢氧化钠,甲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所以甲是氧化物、酸,故A错误;
B、乙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甲会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甲可能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丁可能是碳酸钠,属于盐,丙可能是铁,推导正确,故B正确;
C、铜不会与盐酸反应一步生成氯化铜,故C错误;
D、乙是氢氧化钠、丁是碳酸钠,可以双向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都会生成水,推导正确,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根据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丙会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所以丙可以是活泼金属、碱、硝酸银,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所以乙是水、氢氧化钠,甲会与氢氧化钙、水反应,所以甲是氧化物、酸,丁会与盐酸、氯化铜、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乙,所以乙可能是碳酸钠等,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36.【答案】(1)化合物
(2)2Mg+CO2 2MgO +C
(3)A;B;C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2)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3)根据实验原理分析。
【解答】(1) 氮化镁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2) 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 反应方程式为 2Mg+CO2 2MgO +C ;
(3)因该实验是利用锡粉增重质量为反应的锡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质量,所以锡不足量结论仍成立,A正确;镁也能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也可测定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由该实验原理与操作分析可知,装置不用密封,C正确;
故答案为:(1)化合物;(2) 2Mg+CO2 2MgO +C ;(3)ABC。
37.【答案】(1)物理
(2)低
(3)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液体空气升温的过程中,气体的沸点越低,它汽化的越早;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分析;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就是同种物质;分子不同,就是不同种物质。
【解答】(1)工业制氧气,首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图片可知,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先蒸发,即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3)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则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不但有氧气,还有稀有气体等,因此为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