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出下面各数,并把它们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0500000
10200000000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数。
1.认识近似数:
(1)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准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13亿是一个准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准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数据按照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汇报,交流。
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提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出示: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有变化吗?说明什么?
观察第二组数据小组讨论:②原数的十位是几?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
学生尝试完成: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知识反馈,强调重点。
小结: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舍去(四舍),尾数改写成
“0”。在四舍五入时关键是要找准数位,看清入舍。
3.学生自学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①出示:148264≈(
)万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明方法。
(提示:①找准数位
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
③用什么符号)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②学生两人结合互相出题,并检查。
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约等号的使用。
4.作业设计:
(1)判断题:
①新绛县人口有32万。(
)
②100000≈10万(
)
(2)思维训练:括号里能填几?
49(
)835≈50万
49(
)835≈49万
5.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