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16: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课文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运用拟人、排比,语言整齐而优美。
  课题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非常宠爱我,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紧紧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内心的感受。
  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的深切怀念之情。文中不厌其烦地讲述祖父与“我”的变化,表达出“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复使用“……了”的句式,表明祖父离世后,那些让“我”快乐的东西也都一一离开,表达了对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的惆怅。教学时,要借助“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纵观作者一生的经历后再回看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对祖父的园子深深地眷恋与怀念之情,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更是她一生的精神家园。
  学情分析:
  1.从课文内容看,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一方天地。祖父的园子中的各种趣事,城里的孩子非常向往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乡下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能够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内心感受。但体会作者对祖父和祖父园子深深地怀念与眷恋,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作者一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2.从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看,针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统编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田园生活”安排了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朋友”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物有灵”初步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国之殇”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巩固巩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为后面继续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理清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语,理清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介绍作家作品,导入本课
  1.教师引导:在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的生活,体会了他们童年的乐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走进另一段别样的童年生活。
  这篇文章选自作家萧红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这本书中萧红这样说:
  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2.教师引导:是什么让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祖父的园子》,走进这里的童年记忆。
  (二)分类读词,理清脉络
  1.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初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樱桃榆树倭瓜谷穗
  拔草铲地割掉瞎闹
  2.自主识字。
  教师引导:其中,这些词语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请你仔细观察,努力记住字形。
  3.归类发现。
  教师引导:读了这三组词语,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吗?
  4.理清脉络。
  教师引导: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园中的景物,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可以在书中做标记。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主要写了园子的基本样貌,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
  第二部分(4-14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15—19自然段):再次描写园中景物。
  (三)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师引导: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画,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试着说一说。
  (四)品读景物描写,感受热爱之情
  1.读中想象。
  教师引导: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看看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透过这些描写,结合你的想象,你体会到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引导学生从细致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试着通过朗读展现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4.方法回顾,自主感悟。
  (1)教师引导:在这两段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方法回顾:
  ①展开想象,从对景物的细节描写中体会蕴含的情感。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与感悟。
  (2)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尝试自己体会。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3)师生交流中继续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五)品读活动描写,体会自由快乐
  1.默读自学。
  教师引导: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看看“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标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2.交流感悟。
  (1)感悟“我”对祖父的依恋。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反复描写“祖父……我……”,表现“我”对祖父的依恋。
  ②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感悟。
  (2)体会“我”的瞎闹。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体会“我”的瞎闹,给祖父添乱,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现画面。
  (3)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
  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感悟。
  ③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正是因为祖父这般的宠爱我,我才会如此的依恋祖父。
  (4)体会祖父的宠爱带给“我”的自由与快乐。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①引导学生朗读中想象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多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现想象中的画面。
  3.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祖父的园子,从作者对园中景物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祖父的园子是作者美丽的家园。透过“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又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带给“我”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难怪“我”难以忘却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读课文,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整体回顾
  1.听写词语
  2.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打开书,一边浏览一边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你初步感受到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1)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①教师引导:请你先来回忆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再想一想从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体会到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②教师引导:请你通过朗读展现你眼前的画面,表达你体会到的情感。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回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
  ①教师引导:看来,作者对园中景物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请你回忆回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②师生交流中回忆祖父干什么,“我”就跟着干什么,体会“我”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我”对祖父的依恋,以及“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二)品读景物描写,体会内心感受
  1.联系前文,默读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把课文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联系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是感受呢?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品读景物描写,交流感悟。
  (1)品读第15自然段,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温暖。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①教师引导: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发现园中景物不仅颜色亮丽,形态可爱,他们还充满了灵气呢。连大树、土墙都会和“我”呼应。你觉得大树、土墙真的能跟“我”互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师生交流中,透过“我”的想象,体会“我”内心充满了温暖与爱。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品读第16自然段,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①教师引导:你看,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是那样自然而然。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是那样悠闲自得。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是那么快乐自由。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②师生交流中,体会作者的自由、快乐。
  ③教师引导:从这一连串的“愿意……就……”中你又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呢?
  ④师生交流中,体会作者的无拘无束。
  (3)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从作者一连串的想象中,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看来,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把这样的感受融入朗读中吧。
  (三)引导发现,感悟表达
  1.教师引导:学到这儿,你一定发现了,当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时候,她眼中的景物也是自由的、快乐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师生交流中,感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四)联系原著,体会情感
  1.阅读“阅读链接”。
  教师引导:本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小说的尾声部分,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作者此刻的内心感受。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条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2.回读课文,深入感受。
  (1)教师引导:读了小说的尾声部分,进一步了解了作者,再回顾课文,你会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2)师生交流中感受“我”对祖父,对祖父的园子的热爱与眷恋。
  3.回看课题,提升认识
  (1)教师引导:回看课题,你觉得这园子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2)师生交流中,领悟“祖父的园子”是我美丽的家园,童年的乐园,更是我一生的精神家园,蕴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爱与温暖的憧憬,对快乐与自由的向往。
  板书设计
  2.祖父的园子
  美丽的家园
  童年的乐园
  一生的精神家园
  作业建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受作者对祖父,对祖父的园子的这份热爱与眷恋。
  2.感兴趣的同学,建议你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走进作者更丰富的童年,感受作者传达的细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