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是这一回的第三个情节,也是尾声,讲的是宝玉、黛玉等青春年少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快乐而纵情的聚会。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很清楚,但是文中的人物众多,有公子、小姐,也有仆妇、丫头。主人公宝玉的性格既单纯,又是个喜欢玩闹,率真的公子。
文中有些词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借助书下注释,也可以沿用猜一猜、看图、联系上下文等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明确指出“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读后和同学交流:暴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与形式兼美,进而感受到文学名著阅读的审美乐趣。
二、学情分析
《红楼春趣》是第二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学生在阅读了前三篇文章,特别是《景阳冈》《猴王出世》两篇原著节选后,能基本掌握古典名著小说的阅读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利用猜一猜、联系上下文内容等形式,自主解决阅读困难,并能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客观的阅读评价。
《红楼春趣》这篇文章与前面的文章相比,人物出现较多,对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大致梳理清楚人物关系,对读懂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2.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借助资料等方法阅读故事,并产生继续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借助资料等方法阅读故事,并有继续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关注导语,明确任务
1.揭示课题。
2.关注导语,明确任务。
(二)回顾预习,适时点拨
1.交流对《红楼梦》的认识。
(1)学生交流。
(2)教师相机小结。
2.交流重点字词句。
交流1:理解“剪子股儿”、“篗子”。
学生自主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的方法猜测意思。
交流2:理解“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①学生自主结合书下注释“放晦气”猜测句意。
②教师出示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交流3:借助形声字特点及字源,区分同音字“讳”与“晦”。
交流4:借助工具书并结合具体语境,读准多音字“喇”。
3.交流主要内容。
点拨: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主要内容。
(三)运用方法,体会形象
1.默读思考,批画批注。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你在书中画批。
学生默读课文,批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对宝玉的印象,适时点拨。
交流1:不计较、大度
①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语段。
②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深入体会宝玉的“不计较”。
③引导学生关注宝玉的身份,深入体会宝玉“大度”。
④情感朗读。
交流2:率直纯真、喜爱美的事物。
①学生自主运用“结合原著内容”、“抓住人物言行”等方法体会并交流,教师出示相应语段。
②学生质疑。
③联系上文内容,进一步体会。
④组合阅读原著其他章回语段,深入体会宝玉喜爱美的事物。
看见燕子他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他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他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⑤情感朗读。
2.联系统整,整体感受宝玉形象。
(1)回顾交流内容。
(2)整体感受宝玉在《红楼春趣》中的形象。
(3)教师小结。
3.创设情境,感受意境。
(1)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一时,一展眼,一会儿”,想象风筝快速飞走的画面,体会风筝放走晦气,寄托美好心愿的寓意。
(2)情感朗读。
4.勾连全文,感受春趣。
“红楼春趣”,到底“趣”在哪里?
勾连全文,感受春趣:
(1)众人在春天享受放风筝这件事有趣。
(2)宝玉放风筝一波三折的情节有趣。
(3)放风筝的寓意有趣。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黛玉葬花》片段。
2.引出“快乐读书吧”,激发阅读兴趣。
3.布置作业。
①推荐阅读《红楼梦》,并在“快乐读书吧交流会”分享阅读发现与体会。
②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风筝》。
七、板书设计
8
红楼春趣
大度、不计较
宝玉率真、性子急
喜爱美好事物
八、作业建议
1.推荐阅读《红楼梦》,并在“快乐读书吧交流会”分享阅读发现与体会。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