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杀技]化学简答题的解题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必杀技]化学简答题的解题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26 15: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必杀技]化学简答题的解题策略
化学简答题题型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广,试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以倡导同学们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解决问题。要求用意思完整、言辞简洁、逻辑性强、能击中要害的字、词、句、字母、符号、化学用语、数字、单位等来回答、解释化学现象,说明化学问题。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能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应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好题型,因此简答题是近年化学中考必考题型,在总分值中已占到10%左右。简答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确不易,学生多感到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
学生在答简答题中常见错误有:①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②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
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即要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领会题意,搞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离题千里的现象出现.
其次要准确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并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化学知识、化学原理人手,即通过读题了解题目涉及到哪些化学知识,然后用化学知识、化学原理来进行填密思考、分析和解答;学会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交联点;最后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小结,回答时文字要紧扣中心,简明扼要,即审题后,要精心组织语言文字,紧扣中心内容,字不在多,在于抓住要点,做到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化,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结论.另外要避免遗漏知识要点,切记不要用大白话答题。下面就以近年中考题中的几种题型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1. 直问型:直问型简答题一般考查课本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原理或实验,属于“再现式”题型。
例1:试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有关问题或现象
(1)在焊接或电镀金属时,常用的稀盐酸,其作用是:
(2)煤矿的矿井中严禁烟火,这是因为:
(3)白磷的着火点是40℃.把一块白磷投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白磷却不发生燃烧,原因是:
(4)观察盛水的铁锅,可以发现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易生锈,其原因是:
【解析】:(1)金属表面有锈,焊接时用稀盐酸擦洗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锈。(2)煤矿的矿井中有可燃性气体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3)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水下的白磷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也不能燃烧。(4)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共同接触,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与水面接触的地方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满足生锈的条件,所以易生锈。
【答案】:(1)除锈(2)矿井中有可燃性气体(3)没有与氧气接触;(4)此处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满足生锈的条件
2、实验型:此类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知识,一般要求回答“怎么做”。最常见的是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分析时要运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设计出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回答时,需用文字陈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所用药品、现象以及结论。
例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下列三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填好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选用试剂及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样2ml于试管中
方案二 取样2ml于试管中
方案三 取样2ml于试管中
【解析】: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而碳酸钠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碳酸根离子上,它遇酸产生气体,遇到含可溶性钙离子或被离子的物质能产生沉淀。
【答案】:方案一:滴加几滴稀盐酸,有气泡逸出,说明变质.
方案二:滴加几滴Ca(OH)2溶液,有沉淀出现,说明变质.
方案三:滴入几滴CaCl2溶液,有沉淀出现,说明变质.
3、开放型:该类简答题的最大特点就是鼓励学生根据题给信息,发散或收敛思维,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多角度、多视点思考分析,以寻求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寻找多种符合题意的答案。这类试题答案往往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4: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写两点):
【解析】:铁丝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较纯的氧气、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的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并且铁丝不能生锈,铁丝也不能太粗,铁丝必须用火柴引燃,等火柴将要燃尽时才能伸入集气瓶等等.
【答案】:(1)铁丝生锈;(2)氧气不纯等;(3)铁丝没有用火柴引燃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4、理论解释型:此类题主要考查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要求解释“为什么”。最常见的是分析说明和解释一个化学现象和事实,分析时要运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力争自圆其说,回答时侧重于化学用语,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例2: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解析】:(1)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反应4P+5O2 2P2O5,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但燃烧放热,空气受热膨胀,气球胀大,冷却到室温时,由于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而A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C中气球变小.
(2)因为装置是密闭装置,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所以天平仍然平衡。
【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
(2)参加化学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由上述几种题型可见,要巧妙解答简答题,必须提高思维能力,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用化学语言准确简明扼要说明问题的能力。希望此文能起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作用,对同学们的中考有所帮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