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杀技]解读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必杀技]解读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26 15: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必杀技]解读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识别,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即溶液的酸碱度)则用溶液的pH来表示,二者之间有何关系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
一、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氯化钠等溶液一般显中性,通常按溶液酸碱度的数值大小(即pH的大小),将其进行划分。
1.pH的涵义: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即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进行识别,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进行测定。
2.pH的范围及与酸碱性的关系:pH的数值是从0到14,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
3.溶液的pH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数量关系:
溶液的pH实际上溶液中的H+或OH-浓度的外观表现,一定体积的溶液中,一般H+ 的数量越多,酸性越强,pH越小,H+ 的浓度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OH- 的数量越多,碱性越强,pH越大,OH- 的数量越少,碱性越弱,pH越小。
二、溶液酸碱性的识别与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1.溶液酸碱度(即溶液pH)的测定方法: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半分钟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读出溶液的pH。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勿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进行pH的测定,以免污染待测液,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预先润湿,否则将会导致所测定的酸溶液的pH偏大,碱溶液的pH偏小;中性溶液的pH不会发生变化。
广泛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比色卡上只有0~14之间的整数值,所测结果只取整数。
2.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紫色石蕊和无色的酚酞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是鉴别溶液酸碱性常用的指示剂。
(1)石蕊遇到酸性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依据石蕊不同颜色的变化,可以鉴别酸溶液、碱溶液。
(2)无色的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但它在酸性溶液及中性溶液中颜色不发生变化(仍为无色),因此通常用酚酞试液鉴别碱性溶液。
三、应用例析:
例1.小玲学习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后,收集了家里的几种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物质 厕所清洁剂 牙膏 肥皂 厨房清洁剂
pH 2 8 10 12
上述物质中,最容易直接腐蚀铁制下水管道的是( )
A. 厕所清洁剂 B. 牙膏 C. 肥皂 D. 厨房清洁剂
解析:铁易与酸性物质反应从而受到腐蚀,厕所清洁剂的pH为2显酸性,最容易腐蚀铁制下水管道。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其pH的关系,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越容易与铁制品反应。
例2.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 ( )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人在进食过程中唾液的酸性先逐渐增强后逐渐减弱,最后趋于正常(即pH约为7),说明溶液的pH变化是先减小后逐渐增大,最后接近于7,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选项( B )。
答案:( B )
点拨:溶液的酸性强弱与其pH有关,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明其pH逐渐减小,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说明其pH逐渐变大。
例3.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解析:分析该同学测得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延续,雨水水样的pH逐渐减小,即它的酸性逐渐增强。
答案:( B )
点拨: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本题以图表形式表述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比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