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聚焦]“盐”疑难知识梳理
一、盐的概念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NaCl、NH4Cl、等属于盐类。
注意:虽然能电离出H+,但它电离出的阳离子除外,还有,因此,KHSO4属于盐类;再有虽然能电离出,但它电离出的阴离子除外,还有,因此,不属于碱类,由于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类。
二、盐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例如:
说明:(1)只有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注意:K、Ca、Na等极活泼的金属与盐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中没有金属单质。例如: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钠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2Na+2H2O=2NaOH,生成的NaOH再与反应:。(2)铁、铜等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一般生成+2价铁盐和+2价铜盐。
2. 盐+酸→新盐+新酸
例如:
3. 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个是沉淀)
例如:
4. 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个是沉淀)
例如:
5. 某些盐在加热时会发生分解
如铵盐、硝酸盐、碳酸盐(除等)。
例如:
三、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盐、钠盐、硝酸盐均溶于水;盐酸盐除AgCl、Hg2Cl2(氯化亚汞)外,其他都能溶于水;硫酸盐除不溶,微溶外,其余均可溶;碳酸盐、磷酸盐除含钾、钠、铵的盐能溶于水外,其余全不溶于水。
四、复分解反应
1. 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1)复分解反应是具备一定前提条件的化学反应。这些前提条件是:①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②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③生成的两种化合物是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结果。
(2)复分解反应中的“换”与置换反应中的“换”含义不同。前者是两种化合物成分的互换(AB+CD=AD+CB),后者是单质的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某一元素(A+BC=B+AC)。
(3)复分解反应通常发生在:酸+金属氧化物;酸+碱;酸+盐;碱+盐;盐+盐反应中。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显然,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理解复分解反应考虑问题要全面。即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发生的途径三个方面去判断。如:,此反应尽管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生成的两种化合物并不是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的结果,所以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5)理解复分解反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若仅从外表来看,往往会将其拒之于复分解反应门外,如果从实质上分析,则会得出不同结论。虽然此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化合物,但分解产生的,H2CO3、相互交换成分的产物,因此,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从反应物的角度看,反应物必须是两种化合物,且溶于水或溶于酸;从生成物角度看,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放出或有水或有沉淀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五、几种常见盐的鉴别
物质 检验试剂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可溶性的盐酸盐() AgNO3、稀HNO3 有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生成 NaCl+AgNO3=AgCl↓+NaNO3
可溶性的硫酸盐() BaCl2[或Ba(OH)2]、稀HNO3 有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生成 Na2SO4+BaCl2=BaSO4↓+2NaCl
碳酸盐() 稀HCl、Ca(OH)2溶液 有气泡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
铵盐() NaOH溶液、湿润的酚酞试纸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NH4NO3+NaOH=NaNO3+NH3↑+H2O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