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3 16: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蚌埠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春?张家口期末)东汉末期,董卓“悉坏五铢钱,更铸小钱,尽收长安及洛阳铜人飞廉之属,以充鼓铸”。《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称这种钱币“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且未经过打磨工艺处理。董卓铸钱的做法(  )
A.开启了私人铸造货币的先例
B.改变了政府的财税来源
C.助长了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
D.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崩溃
2.(2021春?厦门期末)唐宋时期,官僚和富裕阶层把铜钱作为实物资产大量窖藏。此举加剧了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甚至造成“钱荒”。尽管唐宋政府均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但往往收效甚微。据此可推知(  )
A.世家大族仍有一定社会影响
B.钱荒客观上推动了金融手段的革新
C.资本积累催生了新经济因素
D.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的限制
3.(2021春?茂名期末)明朝隆庆年间,有重臣上书皇帝称:铜钱被废弃,白银单独通行,使得白银价格愈加昂贵,货物愈加低贱,办理漕粮折银愈加困难。有权势的人家乘银价低贱时收进,等到昂贵时卖出。此论(  )
A.说明白银流通不利于商业发展
B.反映出明朝财税政策的弊端
C.旨在抑制豪强地主的强取豪夺
D.体现出维系自然经济的初衷
4.(2021?吴忠模拟)在中国古代,货币体系基础是贱金属(比如铜和铁),在宋代纸币发明之前,历代皇帝都为铜矿甚至铁矿的稀缺而苦恼,因此货币发行量受到天然限制。而纸币出现之后,那些不再为铜矿稀缺而苦恼的皇帝,肯定无法抵御过度发行纸币的诱惑,从而“毁掉了一种又一种纸币”。与生产力与经济体制不相匹配的纸币,其过早出现必然导致过早夭亡。这表明(  )
A.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的废弃
B.纸币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C.中央政府放弃了纸币发行管理权
D.纸币的消失是由于铜铁矿增多
5.(2021?青岛模拟)货币的流通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如图为中国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1651﹣1700年间清朝建立导致经济崩溃
B.白银大量输入推动了18世纪经济的繁荣
C.1791﹣1810年间白银外流引发鸦片战争
D.1840﹣1860年间赔款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6.(2021?辽宁模拟)明中叶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推行税粮折银制度改革,此后田赋折银不但在地域上,而且在折银种类上,抑或在折银的比例上都出现了扩大和提高的趋势,至万历初年,田赋折银率达37.43%。这一改革(  )
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D.促进了白银官方货币化进程
7.(2021春?河北月考)根据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秦朝法律规定:官府收钱,无论钱好还是坏,都要收;百姓买卖用钱,好坏也要收,不许区别对待。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地方财政受法律限制
B.有利于实现全国货币的统一
C.源于秦朝青铜冶炼技术落后
D.损害了国家法定货币的尊严
8.(2021?徐州模拟)唐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如图)。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开元通宝”的出现(  )
A.标志币制趋向成熟
B.实现书法功能转变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促进国家走向统一
9.(2021?泰州模拟)明朝中后期,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民间越来越多地用碎银作为交换工具,明朝政府不仅无法禁止私人交易之用银,连它自己的财政单位也逐渐以银为本位。这种现象导致(  )
A.民间对外走私现象普遍出现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的状态
C.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滞缓
D.政府的货币控制权被削弱
10.(2021?香坊区校级模拟)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鉴于贝币数量不足,币值过小,仿照钱镈(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该大钱以钱镈之名称其为空首布,也称铲布,流行于周、晋、韩等国。据此可知(  )
A.货币发行源于农业工具创制
B.周景王是中国货币改革鼻祖
C.经济改革助推国家政治统一
D.铲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印证
11.(2021?金沙县模拟)如图是根据史书记载绘制的5﹣6世纪中国境内部分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下列对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南北使用不同的货币,原因是国家分裂,政权并立,货币统一难以推行
B.黄河流域使用绢、帛等实物作货币,是因为黄河流域长期动荡,经济衰退
C.长江流域使用铜钱作货币,是因为长江流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不断进步
D.河西走廊、岭南使用金银为货币,是因为此地区金银矿产储备非常丰富
12.(2021?泉州模拟)北宋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作为支付凭证流通。1023年,北宋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官府统一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限于四川境内。后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导致交子严重贬值。到南宋嘉定年间,“会子”贬损严重,民间拒绝使用。这反映了(  )
A.纸币取代金属币的法定地位
B.民间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C.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通货膨胀
13.(2021?济宁模拟)如图为《旧唐书?食货志》中关于唐代开元通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开元通宝的问世(  )
●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迴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A.开启了发行年号钱的先例
B.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推进了货币符号化进程
D.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14.(2021?新乡模拟)《旧唐书?食货上》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如图)……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后左(读作‘开元通宝’)。”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下列对“开元通宝”钱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名称来源于皇帝年号
B.开创了中国古代统一铜币的新形制
C.折射出大唐盛世气象
D.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货币作用认识的增强
15.(2021春?开封期末)有经济学家在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该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对美元有信心,为了保证美元信誉,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制度运行的另一项必要条件是保证国际清偿能力的供应,美元需要大量外流,为此美国必须持续存在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却因此导致人们对美元丧失信心。这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B.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产物
C.存在走向解体的必然性
D.造成世界经济秩序混乱
16.(2021?全国I卷模拟)1944﹣1973年,西方国家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1971年8月,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任由美元汇率自由浮动。到1973年,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
B.折射出传统政治格局的瓦解
C.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D.延缓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17.(2021?福田区校级模拟)有学者认为:美元霸权并没有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终结,恰恰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赋予美国更加有力的货币权力。你认为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有利于增强美国外贸竞争力
B.美元霸权的建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系不大
C.各成员国货币跟随美元发生贬值
D.美元和黄金脱钩有利于摆脱美元发行的约束
18.(2021?河南模拟)1971年3月,被后人称作“维尔纳计划”的方案得以通过。“维尔纳计划”主张在10年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确定货币固定汇率,最终以单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这一计划(  )
A.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B.启动了欧洲联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C.使欧洲单一货币建设得以实现
D.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要求
19.(2021?永州二模)1950年9月,欧洲支付同盟宣告成立,成员国来自贸易的收入和支付由国际清算银行(各国中央银行合作的国际金融机构)统一掌管,各国在同盟内部有债权和债务地位,差额用美元或黄金清算。这一现象(  )
A.折射出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
B.表明西欧各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增强
C.反映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濒临瓦解
D.说明马歇尔计划受欧洲各国普遍抵制
20.(2021春?兴隆台区校级月考)关于下列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黄金的货币地位始终没有变化
②世界金融霸权发生了区域性转移
③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货币地位
④1976年后美元仍居金融霸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21?烟台模拟)据统计,1948年﹣1970年西欧、美国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如表所示。导致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西欧外汇储备
美国外汇储备
1948年
100亿美元
230亿美元
1970年
470亿美元
140亿美元
A.欧洲一体化的政策优势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关贸总协定的成功实施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2.(2021?六模拟)有学者指出,苏联拒绝参加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虽然并不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但是从一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暴露了其先天缺陷,这一缺陷(  )
A.导致了欧洲地区的分裂
B.加速了美苏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D.导致其对世界经济调节作用有限
23.(2020秋?锦州期末)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美国的标志是(  )
A.浮动汇率制的确立
B.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C.金本位制的崩溃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24.(2021?广东模拟)从美国卷入朝鲜、越南战争以来,其海外军费激增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黄金储备急剧减少,1960年已下降至178亿美元,不足以抵挡当时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这现象表明(  )
A.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动摇
C.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功能不足
二.材料题(共3小题52分)
25.(2021春?开封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明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将明代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
材料二: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暂时放弃金本位制带来的影响,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稳定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的?
26.(2021?和平区校级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时间
标志
战国
赵、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蚁鼻钱等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材料三“入篮”
注:SDR,亦称“纸黄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可用于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一样充当国际储备。2016年10月1日之前,SDR货币篮子里只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人民币成功“入篮”的背景及其影响。
27.(2021?衡水模拟)材料:
时期
基本描述
春秋战国
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
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
1023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根据材料“悉坏五铢钱,更铸小钱,尽收长安及洛阳铜人飞廉之属,以充鼓铸”分析。
【解答】题干所示为董卓铸造劣币,这必然对良币造成影响,使得东汉末期社会经济雪上加霜,故D项正确;
A项中“开启”不符合史实;
B、C项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
故选:D。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宋朝的商业发展,考生可根据材料“尽管唐宋政府均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但往往收效甚微”分析。
【解答】官僚和富裕阶层把铜钱作为实物资产大量窖藏,造成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因此,为了解决“钱荒”,推动了金融手段的革新,出现了纸币,故选B;
材料没有体现世家大族的信息,排除A;
明朝中后期出现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
宋朝时期统治者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排除D。
故选:B。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货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货币制度发展演变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看到,明朝废止铜钱,单独通行白银的财政政策,使得白银价格昂贵物价低贱、兑换白银困难,存在弊端,因此B项说法正确;
A项“白银流通不利于商业发展”不符合史实,因此A项说法错误;
C项“旨在抑制豪强地主”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基本史实,因此C项错误;
D项“维系自然经济”从材料无法体现,因此D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结合材料“交子须有见(现)钱相当乃可行”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纸币发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发行的纸币无法进行兑换,纸币的产生是“交子须有见(现)钱相当乃可行”,而宋朝官府因为缺钱,往往造成滥印,超额发行,导致纸币的废弃,A项正确;
最先出现的纸币“交子”是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错误;
后来交子被官府经手,宋元中央政府始终掌握着纸币发行管理权,C项错误;
纸币的消失是由于超额发行,导致通货膨胀,纸币废弃,D项错误。
故选:A。
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国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进行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趋势可以看出,18世纪时期货币流通量大增,此时大量的白银流入到中国,推动了中国白银货币化,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从材料中看不出清朝经济崩溃,排除A;
1791﹣1810年间白银外流并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C;
两次鸦片战争与货币供应的减少没有太大的关系,排除D。
故选:B。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货币制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朝货币制度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明政府推行田赋折银政策,促进了白银官方货币化进程,D项正确;
材料强调田赋折银政策有利于白银官方货币化,与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无关,排除A;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
田赋折银是赋税缴纳的媒介变化,与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无关,排除C。
故选:D。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货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秦统一后,为了解决货币换算困难和商品流通困难,下令统一全国货币,并用法律规定“官府收钱,无论钱好还是坏,都要收;百姓买卖用钱,好坏也要收,不许区别对待”,这有利于实现全国货币的统一,故选B;
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财政受法律限制,排除A;
秦朝的货币材质是黄金、铜钱,与青铜冶炼技术无关,排除C;
材料反映在国家政权下的法律强制,货币的信用职能增强,在交易使用时不需要称量,按照其面文所写的名义价值使用,并没有损害国家法定货币的尊严,排除D。
故选:B。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唐朝货币制度变化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根据“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可得出币制的改革适应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通宝钱的使用并不是币制趋向成熟的标志,排除A;
材料与书法功能无关,排除B;
当时国家已经统一,排除D。
故选:C。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货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据题意可知,明政府无法禁止使用白银进行私人交易,甚至政府的财政单位也开始使用白银,这不是政府的主动改变,说明政府会货币的控制权削弱,故选D;
材料反映的是明代货币使用的变化,ABC都与明代货币使用的变化不符,排除。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仿照钱镈(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
【解答】根据“仿照钱镈(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可以看出,铲币的形制与农业的发展有关,因此反映出铲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印证,D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铲币,不能证明货币的起源,排除A;
材料不能体现是最早(鼻祖),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C。
故选:D。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根据材料中5﹣6世纪中国境内部分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5﹣6世纪的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国家不统一,故南北使用不同的货币,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因此造成黄河流域用实物取代了货币,而长江流域则继续使用货币,故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河西走廊是陆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岭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两个地区都是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是出口。金银都是从欧洲中东流入的外汇,古欧洲的货币是金银,故河西走廊、岭南使用金银为货币,是因为此地区金银矿产储备非常丰富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故选:D。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因官府超额发行,导致交子严重贬值,民间拒绝使用,说明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失信于民,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纸币取代金属币的法定地位”,故A项错误;
发行“交子”对商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通货膨胀是政府超额发行纸币的结果,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1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关于唐代开元通宝的相关记载进行分析。
【解答】题干描述了开元通宝的形制、书法艺术以及重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不以重量衡量钱币价值,是年号钱的开端,有助于货币符号化进程,C正确;
开元通宝发行的时间是唐高祖武德年间,不是以年号命名,选项A中“是年号钱的开端”说法错误;
开元通宝上的书法艺术是货币内容的一部分,题干并未强调开元通宝在书法方面的作用,排除B;
题干未涉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排除D。
故选:C。
14.【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结合材料“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流通宝货”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信是中最后一句”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充分把反映当时的人们对货币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把钱币当宝贝则意味着货币为财宝观念的增强,D正确;
开元通宝是在唐高祖时期铸造的,当时的年号是“武德”,因此名称并非是来源于皇帝的年号,排除A;
秦半西开创了中国古代统一铜币的新形制,B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该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对美元有信心,为了保证美元信誉,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而制度运行的另一项必要条件是保证国际清偿能力的供应,美元需要大量外流,为此美国必须持续存在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却因此导致人们对美元丧失信心”。
【解答】布雷顿森体系下,美国一方面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保持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这是体系内部难以解决的矛盾,反映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瓦解,C正确;
材料主旨并不是讨论美元地位,排除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美国通过霸权建立的,排除B;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建立之初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排除D。
故选:C。
16.【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4﹣1973年,西方国家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1971年8月,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任由美元汇率自由浮动。到1973年,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解答】浮动汇率制的出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排除D项;
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且材料中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A项;
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虽受到冲击,但两极格局未改变,排除B项。
故选:C。
17.【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元霸权并没有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终结,恰恰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赋予美国更加有力的货币权力”。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黄金脱钩,使得美元不受约束,可以在美元霸权下更加强化美国的货币权力,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货币体系变化,排除A项;
美元霸权没有终结,排除B项;
C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排除。
故选:D。
18.【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资本完全自由流通”“以单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
【解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于1973年,排除A;
从材料无法得出“维尔纳计划“启动了欧洲联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排除B;
此时欧洲单一货币建设尚未实现,排除C;
由材料信息“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资本完全自由流通”“以单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等可知,“维尔纳计划”是要建立欧洲单一货币,这有利于欧洲进一步联合,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19.【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国在同盟内部有债权和债务地位,差额用美元或黄金清算”。
【解答】根据“各国在同盟内部有债权和债务地位,差额用美元或黄金清算”可知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同等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现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故A正确;
此时西欧各国经济尚未得到恢复,没有对美国表现出明显的离心倾向,排除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在70年代,排除C;
马歇尔计划是西欧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各国并未普遍抵制,排除D。
故选:A。
20.【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
【解答】材料中没有体现黄金的货币地位,①错误;
布雷顿森林会议使国际金融霸权转移到美国,而这主要是得益于二战后美国强大的国家实力,②③正确;
牙买加体系中占据霸主地位的仍然是美元,④正确。
故选:D。
21.【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1970年西欧、美国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解答】材料表明1948年至1970年西欧外汇储备100亿美元,但到1970年外汇储备已增至470亿美元,美国同期的外汇储备却从230亿美元降至140亿美元,说明这一时期相对于美国,欧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启,西欧借助于欧共体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经济力量不断增长,因而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故A项正确;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关贸总协定的成功实施,对西欧和美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能说明欧美外汇变化的原因,故排除BC;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排除D。
故选:A。
22.【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苏联拒绝参加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材料“苏联拒绝参加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信息显示,该体系与苏联没有关系,说明其对世界经济调节作用有限,故D正确。
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欧洲的联合,故排除A。
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23.【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金融体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美国的标志。
【解答】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金融中心的转移问题,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的普遍衰落,所以原来以英国伦敦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解体,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故D正确。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浮动汇率制出现,故排除A。
B侧重政治领域,故排除B。
西方国家1936年8~9月才先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故排除C。
故选:D。
24.【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
【解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中心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根据“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动摇,故B正确;
A错在“丧失”,排除;
C材料未体现,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第一问结合“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等信息分析;第二问结合“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等信息概括;第三问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和所学总结。
【解答】(1)作用:根据材料“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可概括出推动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或赋役折银);根据材料“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可概括出有利于中国市场的活跃,促进商品经济进步;根据材料“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可概括出推动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或对外贸易发展);根据材料“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可概括出改变了明代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或推动中国社会风尚的改变;冲击了海禁政策。
(2)影响:根据材料“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可概括出白银价格大涨;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各国为了刺激出口,也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根据材料“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刺激了出口,有利于恢复经济。根据材料“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消费市场陷入低迷”可概括出对中国的影响是大量白银外流,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美元贬值,相对于中国,中国的货币就相对升值,如此不利于中国的出口,导致进口增加,而当时的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进口增加就相当于白银大量外流,这对本来脆弱的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但是的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
(3)结合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双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有利于国际汇率的相对稳定;此外还建立了稳定国际汇率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故答案为:
(1)作用:推动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或赋役折银);有利于中国市场的活跃,促进商品经济进步;推动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或对外贸易发展);改变了明代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或推动中国社会风尚的改变;冲击了海禁政策。
(2)影响:对世界:白银价格大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货币贬值。对美国: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经济。对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措施:宣布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
(3)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第一问结合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作答;第二问结合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分析;第三问结合中国人民币成功“入篮”的背景及其影响概括。
【解答】(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赵、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蚁鼻钱等”“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可知,由多样走向统一;根据“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知,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根据“(汉武帝时)五铢钱”“(唐高祖时)开元通宝”可知,钱文内容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根据“(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宋代)交子”可知,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可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根据“钞久不行,钱大已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根据“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可知,政府政策的推动;根据“‘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可知,赋役征银的促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还包括,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3)背景:根据所学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等方面概括。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故答案为:
(1)趋势:由多样走向统一;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钱文内容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
(2)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3)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根据材料中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分析。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国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等信息可知,我国古代的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形制渐趋统一、兑换规范化、便于携带和铸币权由国家主导的趋势。结合秦统一货币、历朝历代发行货币的内容和纸币的出现等信息展开论述即可。
故答案为:
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商业贸易的推动,特别是铸币技术的提高,以及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和政府强力推行,货币呈现形制渐趋统一、兑换规范化、便于携带和铸币权由国家主导的趋势,而货币的演变便于稳定金融和市场秩序,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