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题:发射活动
考查角度: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分析多结合实验探究考查;
(2)动物激素生理作用多与实验综合考查;
(3)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多结合体液、神经调节的方式考查;
(4)免疫的相关知识多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免疫的过程。
知识点排查:
1.反射错误排查
(1)错误认为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2)反射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3)错误认为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错误认为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2.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辨析不清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典题分析:
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解析:由图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包括痛觉在内的感觉均产生于大脑皮层,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内正外负。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所以①②间隙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②处膜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
答案:(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内正外负 (4)兴奋 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