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题]种群的数量变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热点新题]种群的数量变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26 16: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点新题:种群的数量变动
考查角度:
(1)联系物种和生态系统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2)结合实例考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4)结合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排查:
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关系辨析不清
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不同
说明:图甲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乙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两图中t1时种群数量为K/2,t0~t2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t2时种群数量最多,但种群增长速率为零,而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因此种群增长率也为零。
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
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如下图):“J”型增长曲线(图A)和“S”型增长曲线(图B)。
其实,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
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
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2)“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4.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的纵坐标起点均不为0,当处在以下条件如实验室提供的理想条件、一个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的一定时期时,才会出现“J”型增长曲线。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到达K值时其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S”型曲线中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可能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典题分析:
下图1表示某湖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到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________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种群发生改变。
(2)甲种群在d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甲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期。
(3)由图2中信息可知,在t1时刻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可能为________,制约t2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下面的坐标中分别绘制该鱼种群数量及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若该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藻类水华频繁发生。后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1)由于未能准确从图1中各曲线的起始变化规律提取出相关信息,错误的判断为乙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其实应该是甲种群最先发生的变化。
(2)甲在d处种群数量处于增长状态,年龄组成应是增长型。a~b段种群数量下降原因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食物来源,二是天敌数量。
(3)由于错误将“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理解成了“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认为t1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认为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由于未理解透t2的具体含义,而导致其制约因素忽略本身的遗传特性。错误认为t2时是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的原因是由于此时仅仅是可获得较大的捕获量,而忽略其更新能力。
(5)由于未区分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具体区别,而错误的答为“初生演替”。
参考答案:(1)丁→乙→甲→丙 甲
(2)增长型 ①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
②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a
(3)增长型 食物和空间的有限和鱼本身的遗传特性 t1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获得该鱼的量较大并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4)
(5)次生演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