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杀技]高考生物专项突破:伴性遗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必杀技]高考生物专项突破:伴性遗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26 16: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必杀技:2012届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项突破
伴性遗传
考纲速递:
考纲展示 考纲解读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特点,识记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知道受精作用及意义
4.伴性遗传(Ⅱ) 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掌握判断遗传方式及概率计算
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掌握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方法,会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方向解读:
1.考查角度:(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与曲线分析;(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3)受精作用的过程与细胞质遗传的解释;(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和图像的识别;(5)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6)伴性遗传的特点及遗传病概率的计算。
2.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出现。选择题多以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图表、坐标和模式图为主;伴性遗传往往结合人类遗传病以遗传系谱的形式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概率计算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
3.高考预测:(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及分裂各期的特征。采用图、表、曲线对照比较的方法,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进行对比,对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进行识别,总结判断的方法和规律。(2)伴性遗传的特点,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作对比,总结出它们各自的规律,并能运用隐性纯合子雌性与显性纯合子雄性杂交进行基因具体位置的判定。
学习指导:
1.线索导引,强化联系
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围绕“基因与染色体关系”这一主线展开,首先通过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然后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再研究性染色体上的遗传。
2.图文结合
将本章减数分裂的知识与有丝分裂知识相联系,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分析图像或坐标曲线,总结各数据比例的规律或画出相应的图解,并能将细胞分裂图像与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相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
本章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将两者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灵活应用,例如:有性生殖与“试管婴儿”;有性生殖中变异与育种;受精作用与生物遗传、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等。
考点分析: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染色体类型
2.性别决定
生物界中很多生物都有性别差异,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根据生物体中性染色体差异,主要存在XY型和ZW型两种性别决定类型。
二、伴性遗传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相关实验探究
1.基因位置的确认——设计实验确认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1)若性状显隐性已知,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是否与性别相联系予以确认。
隐性性状(♀)×显性性状(♂)
若雄性子代中有显性性状(或雌性子代中有隐性性状)
可确认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或确认基因应在常染色体上)
(2)若性状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设计正反交实验确认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相同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同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伴性遗传与生物性别简易界定
上述杂交实验不仅可用于确认基因位置,还可用于伴性遗传中生物性别的简易界定,即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或Z)染色体上,Y(或W)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则可选择同型性染色体隐性类型(XbXb或ZbZb)与异型性染色体显性类型(XBY或ZBW)进行杂交,则子代中,凡具显性性状(XBXb或ZBZb)的个体应具同型性染色体;凡具隐性性状的个体均具异型性染色体——由此,可据生物个体性状表现,推测其性别类型即:
典例解析:
【例题1】 【典例精析】 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段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段内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位于Ⅲ区段内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内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解析:位于Ⅱ区段内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不一定相同。如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表现显性性状,男性全表现隐性性状;若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表现隐性性状,男性全表现显性性状。
答案:B。
【例题2】自然界中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___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________片段。
(3)已知大麻的叶形有常态叶和缺刻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常态叶为显性性状,A、a位于X染色体的Ⅱ2片段,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根据叶形就能识别出雌雄的植株,请将设计的实验方案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现出来。
解析:由于“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与不抗病个体存在”,所以,该基因不会位于Y染色体的Ⅱ1片段上,如果位于此片段上,应该属于“限雄遗传”。通过交叉互换进行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源区段,不会发生在Ⅱ1和Ⅱ2片段上。对于XY型生物,若想借助一次杂交实验,就能通过性状来识别子代的性别,最佳组合就是用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其后代不同性别的个体各表现一种性状(对于ZW型生物,最佳组合就是用雄性隐性个体与雌性显性个体杂交)。
答案:(1)Ⅱ1 (2)Ⅱ1和Ⅱ2
(3)遗传图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