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物理 必修一 第四章 疑难突破 专题练 板块叠加模型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物理 必修一 第四章 疑难突破 专题练 板块叠加模型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3 17:24:18

文档简介

INCLUDEPICTURE
"疑难突破·专题练JS.TIF"
板块叠加模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P恰好能与Q保持相对静止,设P与Q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P与Q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μ
D.2μ
2.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木板的最右端,长木板与地面之间、滑块与长木板之间、滑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给长木板施加一恒力F,使滑块能从长木板上滑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加恒力的大小应满足F>μ(M+m)g
B.滑块在长木板上运动的时间和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相等
C.滑块在地面上运动的位移为L
D.增大施加的恒力F,滑块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不变
3.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和质量为m2的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始终静止。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  )
A.μ1一定小于μ2
B.μ1可能大于μ2
C.改变F的大小,当F>μ2(m1+m2)g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
D.将F作用于长木板,当F>(μ1+μ2)(m1+m2
)g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
5.(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g取10
m/s2,则(  )
A.滑块A的质量为4
kg
B.木板B的质量为1
kg
C.当F=10
N时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滑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6.(多选)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个薄长木板,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其质量为M,t=0时刻质量为m的物块以水平速度v滑上长木板,此后木板与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m
B.M=2m
C.木板的长度为8
m
D.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二、非选择题
7.质量M=3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1
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
m/s时,将质量m=4
kg的物块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求:
(1)物块刚放置在木板上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
(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8.如图所示是一游戏的示意图。游戏的规则是拉动滑板上滑块,使滑板由起点A处运动到终点B处。滑板长L=1
m,AB的距离s=5
m。开始滑板静止,右端与A平齐,滑板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对滑块施一水平恒力F使滑板前进。板右端到达B处冲线,游戏结束。已知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65,滑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1,滑块质量m1=2
kg,滑板质量m2=1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滑板由A滑到B的最短时间;
(2)为使滑板能以最短时间到达,水平恒力F的取值范围。
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上,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系在小车的前端,另一端被坐在小车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60
kg。小车的质量为10
kg,绳及滑轮的质量、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均不计,斜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为人和小车总重力的0.1倍,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人以280
N的力拉绳时,试求(斜面足够长):
(1)人与车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某时刻人和车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3
m/s,此时人松手,人和车一起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多少?
10.如图甲所示,滑块与长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作用于滑块的水平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滑块质量m=2
kg,木板质量M=1
k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已知滑块在2.5
s内没有滑离木板)
(1)在0~0.5
s内,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2)在2.5
s时,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11.如图甲所示,长木板B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看作质点的物体A静止叠放在B的最左端。现用F=6
N的水平力向右拉物体A,经过5
s物体A运动到B的最右端,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1
kg、4
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1)求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B不固定,求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
PAGEINCLUDEPICTURE
"疑难突破·专题练JS.TIF"
板块叠加模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P恰好能与Q保持相对静止,设P与Q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P与Q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μ
D.2μ
【解析】选C。对P、Q整体,设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m)gsin30°-μ(m+2m)gcos30°=(m+2m)a,设P与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P恰好与Q保持相对静止,静摩擦力恰好达到最大,对P,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μ′mgcos30°=ma,联立解得μ′=μ,选项C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木板的最右端,长木板与地面之间、滑块与长木板之间、滑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给长木板施加一恒力F,使滑块能从长木板上滑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加恒力的大小应满足F>μ(M+m)g
B.滑块在长木板上运动的时间和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相等
C.滑块在地面上运动的位移为L
D.增大施加的恒力F,滑块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不变
【解析】选B。滑块和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滑块有μmg=ma,对长木板有F-μmg-μ(M+m)g>Ma,解得F>2μ(M+m)g,选项A错误;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滑块从长木板上滑下时的速度等于滑块在地面上运动的初速度,所以运动的时间相等,选项B正确;从开始运动到滑块离开长木板的过程中,设长木板的位移为x1,滑块的位移为x2,则有x1-x2=L,滑块在地面上的位移也为x2,x2与L的关系不确定,所以滑块在地面上运动的位移不一定为L,选项C错误;增大施加的恒力F,滑块在长木板上运动的时间变短,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也变短,选项D错误。
3.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解析】选A。设在木板与物块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μ2·2mg=ma1
a1=-(μ1+2μ2)g
设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2,对整体有-μ2·2mg=2ma2
a2=-μ2g
可见|a1|>|a2|
由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图像A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和质量为m2的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始终静止。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  )
A.μ1一定小于μ2
B.μ1可能大于μ2
C.改变F的大小,当F>μ2(m1+m2)g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
D.将F作用于长木板,当F>(μ1+μ2)(m1+m2
)g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
【解析】选B、D。对木块,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μ1m1g=m1a,对长木板,由于保持静止有μ1m1g-Ff=0,Ff≤μ2(m1+m2)g,所以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B正确;改变F的大小,只要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则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长木板仍然保持静止,故C错误;若将F作用于长木板,当木块与木板恰好开始相对滑动时,对木块有μ1m1g=m1a′,解得a′=μ1g,对整体分析,有F-μ2(m1+m2)g=(m1+m2)a′,解得F=(μ1+μ2)(m1+m2)g,所以当F>(μ1+μ2)(m1+m2)g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故D正确。
5.(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g取10
m/s2,则(  )
A.滑块A的质量为4
kg
B.木板B的质量为1
kg
C.当F=10
N时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滑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解析】选B、C。由题图乙可知,当F=8
N时,加速度为a=2
m/s2,对A、B组成的系统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B)a,代入数据计算得出mA+mB=4
kg;当F大于8
N时,A、B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有aB==F-,由题图乙可知,A、B发生相对滑动时,图线的斜率k===
kg-1=1
kg-1,计算得出mB=1
kg,滑块A的质量为mA=3
kg。由图线反向延长线与F轴交点知,当aB=0时,F=6
N,代入计算得出μ=0.2,故选项A、D错误,B正确;F=10
N>8
N时,滑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B的加速度大小为aB=F-=(×10-)
m/s2=4
m/s2,所以选项C正确。
6.(多选)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个薄长木板,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其质量为M,t=0时刻质量为m的物块以水平速度v滑上长木板,此后木板与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m
B.M=2m
C.木板的长度为8
m
D.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解析】选B、C。物块在木板上运动过程中,μmg=ma1,而v?t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故a1=
m/s2=2
m/s2,解得μ=0.2,D错误;对木板受力分析可知μmg=Ma2,a2=
m/s2=1
m/s2,解得M=2m,A错误,B正确;由题图乙可知,2
s时物块和木板分离,两者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故L=×(7+3)×2
m-×2×2
m=8
m,C正确。
二、非选择题
7.质量M=3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1
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
m/s时,将质量m=4
kg的物块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求:
(1)物块刚放置在木板上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
(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1)放上物块后,物块的加速度a1==μg=2
m/s2。木板的加速度a2==1
m/s2。
(2)当两物体速度相等后保持相对静止,故a1t=v0+a2t,得t=1
s,1
s内木板位移x1=v0t+a2t2=1.5
m,物块位移
x2=a1t2=1
m。
所以木板长L=x1-x2=0.5
m。
(3)相对静止后,对整体F=(M+m)a,
对物块Ff=ma,故Ff=m≈6.29
N。
答案:(1)2
m/s2 1
m/s2 (2)0.5
m
(3)6.29
N
8.如图所示是一游戏的示意图。游戏的规则是拉动滑板上滑块,使滑板由起点A处运动到终点B处。滑板长L=1
m,AB的距离s=5
m。开始滑板静止,右端与A平齐,滑板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对滑块施一水平恒力F使滑板前进。板右端到达B处冲线,游戏结束。已知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65,滑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1,滑块质量m1=2
kg,滑板质量m2=1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滑板由A滑到B的最短时间;
(2)为使滑板能以最短时间到达,水平恒力F的取值范围。
【解析】(1)滑板一直加速时,所用时间最短,设滑板加速度为a2,则
μ1m1g-μ2g=m2a2
解得a2=10
m/s2,根据s=,
解得t=1
s
(2)刚好相对滑动时,水平恒力最小,设为F1,此时二者加速度相等
F1-μ1m1g=m1a2

解得F1=33
N
当滑板运动到B点,滑块刚好脱离时,水平恒力最大,设为F2,设滑块加速度为a1
F2-μ1m1g=m1a1
-=L
解得F2=37
N
则水平恒力大小范围是33
N≤F≤37
N
答案:(1)1
s (2)33
N≤F≤37
N
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上,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系在小车的前端,另一端被坐在小车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60
kg。小车的质量为10
kg,绳及滑轮的质量、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均不计,斜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为人和小车总重力的0.1倍,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人以280
N的力拉绳时,试求(斜面足够长):
(1)人与车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某时刻人和车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3
m/s,此时人松手,人和车一起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多少?
【解析】(1)设人的质量为m1,车的质量为m2,绳的拉力为F,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Ff,人与车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
对人与车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m1+m2)gsin
30°-Ff=(m1+m2)a,
又Ff=0.1(m1+m2)g,所以a=2
m/s2。
(2)设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f1,
对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1gsin
30°+Ff1=m1a,
解得Ff1=140
N,方向沿斜面向上。
(3)以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松手后,设人和车一起上滑的加速度为a1,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1+m2)gsin
30°-Ff=(m1+m2)a1
解得a1=-6
m/s2,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
又-v=a1t,t==0.5
s。
答案:(1)
2
m/s2 (2)
140
N,沿斜面向上 (3)
0.5
s
10.如图甲所示,滑块与长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作用于滑块的水平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滑块质量m=2
kg,木板质量M=1
k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已知滑块在2.5
s内没有滑离木板)
(1)在0~0.5
s内,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2)在2.5
s时,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1)在0~0.5
s内,假设M、m具有共同加速度a1,则:F1=(M+m)a1
a1=2
m/s2
木板能达到的最大加速度a2=
a
2=4
m/s2>a1
所以M、m相对静止,M、m之间为静摩擦力Ff=Ma1
解得:Ff=2
N。
(2)木板和滑块在0.5
s时的速度
v1=a1t1
解得:v1=1
m/s
在0.5~2.5
s内,假设M、m具有共同加速度a3
,则:
F2=(M+m)a3
a3≈5.3
m/s2>a2,则M、m相对滑动
长木板在2.5
s时的速度v2=v1+a2t2
解得:v2=9
m/s
以滑块为研究对象:F2-μmg=ma4
解得:a4=6
m/s2
滑块在2.5
s时的速度v3=v1+a4t2
解得:v3=13
m/s。
答案:(1)2
N (2)13
m/s 9
m/s
11.如图甲所示,长木板B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看作质点的物体A静止叠放在B的最左端。现用F=6
N的水平力向右拉物体A,经过5
s物体A运动到B的最右端,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1
kg、4
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1)求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B不固定,求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
【解析】(1)根据v?t图像可知物体A的加速度为
aA==
m/s2=2
m/s2
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Ag=mAaA
解得μ==0.4
(2)由题图乙可知木板B的长度为
l=×5×10
m=25
m
若B不固定,则B的加速度为
aB==
m/s2=1
m/s2
设A运动到B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题意可得aAt2-aBt2=l,
解得t≈7.07
s。
答案:(1)0.4 (2)7.07
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