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物理 必修一 单元素养测评(一)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物理 必修一 单元素养测评(一)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3 14:14:51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一)
(9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钻井平台正上方,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直升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伤病员
B.直升机
C.钻井平台
D.直升机驾驶员
2.北京已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如图所示为部分冬奥会项目,下列关于这些冬奥会项目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的是(  )
3.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千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5.4千米”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4.幸福、平安,这是我们每个家庭永远的渴望,更是每一个矿井不懈的追求。煤矿安检员在一次巡检中,乘坐矿井电梯从A井竖直向下运动了120
m到达井底,然后在井底又沿着水平隧道向东走了160
m到达B井,最后从B井乘坐电梯竖直向上返回地面。若A、B两个井口恰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此次巡检中安检员(  )
A.发生的位移是20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160
m
B.发生的位移是40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160
m
C.发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400
m
D.发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240
m
5.我国将“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箭头环绕方向运动到Q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大小为R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为
6.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则速度也一定增大
C.物体的速度变大,加速度也变大
D.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8.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
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2.0
m/s2,向下
B.8.0
m/s2,向上
C.10.0m/s2,向下
D.18m/s2,向上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b~tc段火箭是下落的
C.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c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
10.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节省了许多的传统能源,同时保护了环境。关于某辆新能源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可能的(  )
A.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C.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
D.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
11.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
A.他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
B.他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C.他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他1
s末的速度为1
m/s
12.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8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通过纸带可以得到位移和__________。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____s打一个点,若每隔4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14.(10分)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在其上取A、B、C、D、E
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在图甲中画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1)由纸带上的数据计算vB=__________m/s,vC=__________m/s,vD=__________m/s。(此题计算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在如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A点为计时起点)。
15.(8分)(1)一质点沿直线做单向运动,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
m/s,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质点仍沿直线做单向运动,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
m/s,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16.(10分)爆发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如图所示的这款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只需4
s。
(1)求此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
17.(12分)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则:
(1)物体在0~4
s内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6~10
s内做何种运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是多大?
(4)画出物体在0~11
s内的v?t图像。
18.(12分)登山运动时,赵明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由X到Y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2)爬山的平均速率是多大?
(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4)他的朋友李平从Z点爬山,比赵明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赵明早20
min到达山顶,问李平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PAGE单元素养测评(一)
(9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钻井平台正上方,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直升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伤病员
B.直升机
C.钻井平台
D.直升机驾驶员
【解析】选A。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救生员抱着的伤病员,直升机、钻井平台、直升机驾驶员都相对于救生员向下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2.北京已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如图所示为部分冬奥会项目,下列关于这些冬奥会项目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的是(  )
【解析】选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滑冰的快慢时,运动员的形状对研究的问题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能看成质点,A正确;研究自由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时,运动员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运动员看作质点,B错误;研究跳台滑雪运动员的空中姿态时,运动员的动作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C错误;同理,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花样动作时,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D错误。
3.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千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5.4千米”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选A。在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故A项正确;图中显示10分钟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时间间隔,故B项错误;5.4千米是路程,故C项错误;5.4千米是路程,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但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D项错误。
4.幸福、平安,这是我们每个家庭永远的渴望,更是每一个矿井不懈的追求。煤矿安检员在一次巡检中,乘坐矿井电梯从A井竖直向下运动了120
m到达井底,然后在井底又沿着水平隧道向东走了160
m到达B井,最后从B井乘坐电梯竖直向上返回地面。若A、B两个井口恰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此次巡检中安检员(  )
A.发生的位移是20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160
m
B.发生的位移是40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160
m
C.发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400
m
D.发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240
m
【解析】选C。位移大小为初、末两点的距离,由题意可知,安检员发生的位移向东,大小为160
m;而安检员通过的路程为120
m+160
m+120
m=400
m;故A、B、D错误,C正确。
5.我国将“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箭头环绕方向运动到Q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大小为R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为
【解析】选A。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路程始终在增大,最终为,A选项错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故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大小为R,B选项正确;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平均速率为,C、D选项正确。
6.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则速度也一定增大
C.物体的速度变大,加速度也变大
D.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解析】选A。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减小,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变大只能说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不一定变大,故C错误;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故D错误。
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B。一开始乙在甲的后面,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A错,B对;s?t图像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以看出,t1时刻两车的斜率不相等,所以速度不相等,C错;0到t1时间内两车位移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D错。
8.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
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2.0
m/s2,向下
B.8.0
m/s2,向上
C.10.0m/s2,向下
D.18m/s2,向上
【解析】选D。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取着网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1=8
m/s,v2=-10
m/s,则a==
m/s2=-18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选项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b~tc段火箭是下落的
C.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c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
【解析】选A、D。0~ta段图线的斜率小于ta~tb段图线的斜率,则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火箭的加速度,故A正确;0~tc段速度都为正值,速度方向并未改变,说明火箭一直处于上升过程,在tc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故B、C错误,D正确。
10.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节省了许多的传统能源,同时保护了环境。关于某辆新能源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可能的(  )
A.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C.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
D.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
【解析】选A、B、C。当小汽车做速度很大的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故A正确;小汽车刚启动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为零,故B正确;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量大,若时间很长,则加速度可能很小,故C正确;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很大,则速度变化很快,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
A.他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
B.他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C.他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他1
s末的速度为1
m/s
【解析】选B、C。自行车速度是变化的,无法确定它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12.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解析】选B、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变为零之前,速度和加速度方向都向下,雨滴做加速运动。随着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但速度一直变大,当加速度变为零时,速度不再变化,雨滴做匀速运动,故B、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8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通过纸带可以得到位移和__________。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____s打一个点,若每隔4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通过纸带上打的点可以得到位移和时间;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每隔4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有5个间隔,即t=5T=0.10
s。
答案:交流 时间 0.02 0.10
14.(10分)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在其上取A、B、C、D、E
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在图甲中画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1)由纸带上的数据计算vB=__________m/s,vC=__________m/s,vD=__________m/s。(此题计算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在如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A点为计时起点)。
【解析】(1)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则每打2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
s,由每相邻的2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可得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t=5T=0.10
s。在计算各点瞬时速度时,可以用与该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B==
m/s=0.69
m/s,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C=
m/s=1.32
m/s,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D=
m/s=1.95
m/s。
(2)小车的v?t图线如图所示:
答案:(1)0.69 1.32 1.95
(2)图见解析
15.(8分)(1)一质点沿直线做单向运动,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
m/s,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质点仍沿直线做单向运动,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
m/s,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解析】(1)设一半的时间为t,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s1=v1t,s2=v2t,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1===
m/s=5
m/s。
(2)设一半的位移为s,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t1=,t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
m/s
=4.8
m/s。
答案:(1)5
m/s (2)4.8
m/s
16.(10分)爆发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如图所示的这款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只需4
s。
(1)求此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
【解析】(1)末速度vt=108
km/h
=30
m/s,
平均加速度
a==
m/s2=7.5
m/s2。
(2)所需时间t′==
s=10
s。
答案:(1)7.5
m/s2 (2)10
s
17.(12分)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则:
(1)物体在0~4
s内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6~10
s内做何种运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是多大?
(4)画出物体在0~11
s内的v?t图像。
【解析】(1)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
由图像可得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为
v1==
m/s=1.5
m/s。
(2)物体在6~10
s内静止不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为
v2===
m/s=-4
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4)由图像可得物体在4~6
s内速度为
v3==
m/s=-1
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各时间段速度值作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1)1.5
m/s (2)静止
(3)4
m/s (4)图见解析
18.(12分)登山运动时,赵明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由X到Y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2)爬山的平均速率是多大?
(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4)他的朋友李平从Z点爬山,比赵明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赵明早20
min到达山顶,问李平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解析】
(1)由X到Y,其位移大小
Δx=2
000
m。
(2)平均速率v=
m/s=0.4
m/s。
(3)平均速度==
m/s
≈0.33
m/s。
(4)李平所用时间为60
min=3
600
s
则路程s=0.5
m/s×3
600
s=1
800
m。
答案:(1)2
000
m (2)0.4
m/s
(3)0.33
m/s (4)1
800
m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