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28页“动脑筋”思考: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4.请你比较: 鉴真与玄奘
姓名 到达国家 主要事迹 精神
鉴真
玄奘
5.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我们现在进行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活跃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2.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早88年。总之,和同开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3.《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遭遇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的路上还收留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天竺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哪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另外,玄奘西行往返所亲历的110国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
4.鉴真与玄奘的比较:
姓名 到达国家 主要事迹 精神
鉴真 天竺 ①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佛经回到长安。②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鉴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及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
玄奘 日本 ①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至第六次才成功。②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③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④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5.①我们必须要有稳定的政局,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②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
PAGE
1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 隋唐外交比较活跃,交往的范围包括( )
①非洲 ②亚洲 ③欧洲 ④大洋洲 ⑤美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4.在与唐朝的交往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日本 B.朝鲜 C.印度 D.大秦
5.“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文化对下列哪个国家的影响( )
A.新罗 B.天竺 C.波斯 D.日本
6.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僧人 B.都对唐朝和邻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C.为完成使命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D.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7.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 《西游记》 D. 《大唐西域记》
8. 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下列能反映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 开辟丝绸之路 B.玄奘西游 C.文成公主入藏 D.开凿大运河
9. 平城京(今奈良)是日本8世纪修建的都城,仿唐代长安设计而成的。请你推测一下,奈良城可能有下列哪些建筑( )
①朱雀大街 ②东、西二市 ③坊 ④瓦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0. 下列对隋唐活跃的外交所带来的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 B.加强了唐与各国的经济尤其是文化的交流
C.促进了唐朝封建制度的改善和进步 D.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者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动身。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鉴真不灰心。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请回答:
(1)鉴真是什么时期去日本的?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鉴真出生入死,六次东渡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3)我们应该学习鉴真的什么精神?你受到什么启发?
(4)鉴真与玄奘有何共同之处?
三、简答题
12. 简述唐与日本交往的事实,并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A 2.A 3.C 4.B 5.D 6.D 7.D 8.B 9.B 10.C
11.(1)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传播佛教和唐文化。
(3)坚韧不拨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有对目标孜孜以求的精神和超常的毅力,这是成功的根本。
(4)两人都是僧人,都生活在唐代,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12.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影响:①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PAGE
1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课前导读】
(一)唐朝对外交往的概况:
1.交往地区: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 以至 、 的一些国家往来。
2.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 ,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外贸城市:长安、 、 和扬州等。
4.世界声望: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二)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5.遣唐使:
(1)时间:从 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2)影响:政治:以唐朝的 为模式,进行改革。文化:参照 创制日本文字。社会生活:保留了 人的某些风尚。
6.鉴真东渡:
(1)时间: 皇帝时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2)贡献:传播唐朝文化,设计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7.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 。
8.文化交往:新罗采用 选拔官员,引入中国的 、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9.概况: 初年。
10.经过:玄奘从 出发,历经艰险,前往 求取佛经,后成为佛学大师。
11.贡献:(1)促进了 文化交流。
(2)写成《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亚洲 非洲 欧洲。
2. 贸易。
3. 洛阳 广州。
4. 唐人。
5.(1)贞观。(2)制度 汉字 唐朝。
6.(1)唐玄宗。(2)唐招提寺。
7. 首位。
8. 科举制 医学。
9. 贞观。
10. 长安 天竺。
11.(1)中印。(2)大唐西域记。
PAGE
1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比较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2.隋、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新罗通过哪些方式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具体表现是什么?
4.玄奘西游的过程怎样?玄奘写了一本什么书?有何意义?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与日本的关系: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3.(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2)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表现——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唐朝的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4.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28页“动脑筋”思考: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4.请你比较: 鉴真与玄奘
姓名 到达国家 主要事迹 精神
鉴真
玄奘
5.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我们现在进行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2.唐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的原因:
首先是因唐朝在客观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这为唐朝统治者对外推行开明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在主观上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可以说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就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延伸。
3.教你一着:学习本课,可参照下面图示来掌握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而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中亚、西亚
陆路 (西) (东) 陆路 新罗
天竺 唐朝对外
友好往来
波斯、大食 水路 水路 日本
遣唐使
唐朝与日本
鉴真东渡
唐朝对外关系
唐朝与新罗
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互相影响
玄奘西游
唐朝与天竺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