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带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4 06: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中的符号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它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2.西周时期,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日午时击鼓三百声,开启市门;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关闭市门。宋代汴京(开封),既有日市,也有早市和夜市。由此可见,宋代的商业活动(  )
A.严格坊市界限 B.广泛使用白银 C.突破时间限制 D.出现商帮会馆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其中,为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保证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5.“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闭关锁国 D.工商皆本
6.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这表明
A.地方权力扩大 B.君主专制加强
C.宰相地位削弱 D.内阁作用增强
7.据下表内容可知,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简表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广东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沿海地区
8.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9世纪末,为教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中国人掀起了
A.维新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保路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政治的变革,往往会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导致图2发生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1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形成的标志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
12.了解历史事件,需要掌握事件的各个要素。如图体现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3.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14.据如图判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始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16.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澳门的回归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九二共识”的巨大推动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7.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陪审法庭 B.四百人议事会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议事会
18.公元前5世纪,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的先哲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普罗塔戈拉 D.苏格拉底
19.英语国家的法律,吸收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西方国家的某些司法原则,也起源于罗马法。这表明罗马法
A.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20.“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这表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性质
2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关于新国王登基的法律文件。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该文件是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1875年宪法
22.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结束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3.孟德斯鸠认为“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体现的思想是
A.分权制衡 B.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 D.天赋人权
24.音乐具有时代性。创作《英雄交响曲》,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大师是
A.舒伯特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
25.19世纪初期,以诗歌形式塑造了“拜伦式英雄”的作品是
A.《十日谈》 B.《战争与和平》 C.《人间喜剧》 D.《唐璜》
26.19世纪中叶,生物学领域诞生了一项理论,颠覆了上帝造人的传统观念。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7.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为解决如图所示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减少政府投资
C.大力整顿银行 D.农业减耕减产
28.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缔结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它的成立标志
A.冷战正式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两极格局瓦解
29.二战后,在苏联推行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0.从2001—2011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这种经济状况,得益于中国加入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编自王永样《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简述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贵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据《中国对外开放40年》编制
(1)指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共产党宜言》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列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两件大事。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阳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及其性质。
(2)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材料中所展示的是甲骨文,出现于商朝,B项正确;ACD项错误。
2.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宗法制,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A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无关,BCD排除。
3.C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唐代长安的市开放关闭有时间限制,而宋代汴京的市则没有时间限制,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时间限制,没有体现严格的坊市界限,排除A;广泛使用白银是在明代,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排除BD。故选C。
4.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四大发明”“地理大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远洋活动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不是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的保证,排除ABC。
5.A
【详解】
根据题干“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可知材料重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主张抑制商业,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体现,A项正确;重商主义是西方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闭关锁国思想,排除C项;材料主张抑制商业,而非工商皆本,排除D项。故选A。
6.B
【详解】
清朝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这表明君主专制加强,故B正确;军机处不能扩大地方权力,故A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宰相,故C错误;军机处削弱了内阁作用,故D错误。
7.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选D;ABC与近代早期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不符,排除。故选D。
8.C
【详解】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正确;ABD项都没有涉及,排除。
9.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 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A正确;义和团运动、保路运动与康有为、梁启超无关,BC排除;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排除。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剪辫易服主要发生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被剪,故C正确;AB与剪辫无关,排除;国民革命运动时,辫子已经剪了,排除D。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故B项正确;A是萌芽时期,排除A;C是成熟时期,D项是发展时期,都不符合题意。
12.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它爆发于1940年下半年,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排除;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B排除;淞沪会战发生于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排除。
13.A
【详解】
根据材料“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初期,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A项正确;“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求同存异”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D项错误。
14.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主要工业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15.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选C;A是1964年,B是1967年,D是2003年,排除ABD。
1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和成功。故选D;澳门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排除A;“九二共识”是大陆与台湾的共识,与澳门无关,故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针,与澳门无关,故排除C。
17.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C正确;陪审法庭属于司法机关,A排除;四百人议事会是梭伦改革时期设立的,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已经不复存在,B排除;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常设机构),D排除。
1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源于知识,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9.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立法吸收了罗马法的部分因素和原则,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正确;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是《汉谟拉比法典》,A排除;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20.C
【详解】
“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而非背景、过程和性质,故选C,排除ABD。
21.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规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B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A排除;1787年宪法属于美国,与英国无关,C排除;1875年宪法属于法国,与英国无关,D排除。
22.B
【详解】
材料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内容是结束了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可知此发明是蒸汽机,因为蒸汽机通过燃烧煤炭产生蒸汽,进而驱动机器,蒸汽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小,工作效率高,提供了新的动力,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B项正确;珍妮纺纱机依然依靠的是人力,A项错误;电动机和内燃机全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C、D项错误。
23.A
【详解】
根据材料“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可知,孟德斯鸠强调的是权力的分化,以及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制约,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主权,B项错误;社会契约是卢梭的主张,C项错误;天赋人权是伏尔泰的主张,D项错误。
24.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英雄交响曲》创作者是贝多芬,他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D正确;ABC与题意无关,排除。
2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以诗歌形式塑造了“拜伦式英雄”的作品是《唐璜》,D正确;《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作品,A排除;《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B排除;《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C排除。
26.B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是19世纪中叶,范围是生物学领域,意义是颠覆了上帝造人的传统观念,可以得出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经典力学是17世纪的物理学的发展成就,A项错误;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理论框架,C和D项错误。
2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以工代赈”的措施来解决美国民众的失业问题,因此A正确,CD排除;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加大了投资,B排除。故选A。
28.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阵营形成对峙,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故C项正确;1945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兴起兴起于1961年,绝大部分国家是亚、非及拉美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排除D项。故选C。
29.B
【详解】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提倡种植玉米”,大力垦荒,B项正确;斯大林主要集中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方面,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化方面,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在经济方面改革,之后再政治方面改革,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项错误。
30.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由此导致了材料中的经济状况,C正确;我国还没有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不是其正式成员,A排除;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中国无关,B排除;D项属于新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1.(1)时期:春秋战国。创始人:孔子。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评价: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社会进步潮流。
【详解】
(1)时期: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春秋战国。创始人:孔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
(2)措施:根据“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评价:根据“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社会进步潮流。
32.(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格局: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详解】
(1)会议:根据“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可得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措施:根据“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可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根据“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得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格局:根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信息可得出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33.(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大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3)趋势: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
【详解】
(1)目的:根据“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可得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大事:从图片的信息可得出是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
(3)趋势: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
34.(1)事件:五四运动。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示例
论题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没有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抗战的胜利;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论题2: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论述:鸦片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详解】
(1)事件:根据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性质: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根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时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