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中菲黄岩岛对峙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轮冲刺:中菲黄岩岛对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6 1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012年中考社会热点示例
(一)热点背景资料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最早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自古以来,中国渔船就经常赴黄岩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2012年4月8日,菲律宾海军的巡逻机在黄岩岛附近发现了12艘中国渔船。菲海军随后出动了该国最大的军舰“德尔皮拉尔”号,将中国渔船非法堵在黄岩岛潟湖内,试图抓扣在黄岩岛附近作业的中国渔民。菲海军士兵登上中国渔船检查,并声称在一艘船上查获了“非法”捕捞的水产品。4月10日,国家海洋局派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编队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中方要求菲军舰立即撤离黄岩岛海域,菲律宾在黄岩岛袭扰渔船侵犯中国主权。菲律宾称不会放弃黄岩岛 ,双方开始了长期的对峙,至今已达40多天。
(二)知识链接
1、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七年级下册 P112
清朝疆域南至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等,明清两代称南海诸岛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归属广东省琼州府的万州。)
2、中国古代反侵略斗争史
(二)知识链接
明朝时,戚继光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
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派清军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突出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近现代中国遭受侵略与反抗的历史
(二)知识链接
侵略
反抗
侵略战争 时间 侵略者 结果或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英国
英法联军
日本
美英日法意俄德奥
《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边疆危机
19世纪60-70年代
英、俄、阿古柏
中国收复新疆、收回伊犁
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统一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
日本
日本战败,中国收回台湾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朝鲜战争(中国抗美援朝)
1950-1953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中朝军民战胜美帝国主义侵略者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背景 时间 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对比三个条约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5年
1901年
1842年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英勇的反抗?表现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邓世昌黄海大战为国牺牲
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6、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7、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邱少云)
(二)知识链接
3、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1)洋务运动时期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最终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人民海军
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
新建海军
北海舰队
东海舰队
南海舰队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70年代装备了我国自造的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扩大,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新课标
1.具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瑷珲条约》割地最多;《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特点;《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列强的侵华演变及特征。
(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主要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商品输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侵华。
(三)精要考点拓展
·新课标
2.列强的侵华演变及特征。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侵略利益,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4)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出现了第二次妄图独霸中国的局面。
(5)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美国扶蒋反共,进而攫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权。
(三)精要考点拓展
·新课标
3.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背景  清政府腐朽,国力较弱。列强蜂拥而至,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道路  国共由对峙到建立统一战线,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急需通过侵略战争转嫁危机等
(三)精要考点拓展
·新课标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抗日战争获得完全、彻底的胜利
影响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利益的重要保障
(续表)
3.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三)精要考点拓展
·新课标
  (1)中国战败: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制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进攻。内因:清政府的腐败,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军官无能指挥不当。外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具有掠夺性。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4.近代列强侵华中国胜与败的原因、影响、启示。
(三)精要考点拓展
·新课标
(2)列强侵略的影响:破坏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建设性: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列强侵略中国,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必须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4.近代列强侵华中国胜与败的原因、影响、启示。
(三)精要考点拓展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可联系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战争中海军的失败进行说明。)而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可按上述内容归纳,进行说明。)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致 远 舰
导弹驱逐舰编队
(四)经典习题
(五)开放性习题
面对当前黄岩岛严峻的形势,你最想对菲律宾政府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认为中菲两国应如何妥善解决黄岩岛对峙问题?
面对当前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有所作为?
三、2012年中考社会热点若干
(一)北非中东问题(利比亚战争、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
(三) 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周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25周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
(二)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
(四)中外科技发展与成就(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
(五)中美、中日关系(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40周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