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重点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课前导读】
(一)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1. 唐太宗被尊称为“ ”。
2. 唐太宗得到各族人民一致拥戴的原因:政治清明,实行 的民族政策。
3. 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和 。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4.吐蕃人是今天 的祖先。
5.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 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
6.文成公主入藏:
(1)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十分仰慕中原文化。
(2)唐太宗把 嫁给 。
(3)意义:密切了 ,增进了 。
7.8世纪初,唐朝又把 嫁到吐蕃赞普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 ”了。
(三)★回纥的勃兴:
8.回纥是今天 族的祖先。
9.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 。
10.后来,回纥改名为“ ”。
(四)★“车书本一家” 和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1. 靺鞨: 的祖先,生活在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12. 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 。粟末靺鞨有“ ”之称。
13. 六诏居民是今天 和 的祖先。
14. 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天可汗。
2. 开明。
3.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4. 藏族。
5. 松赞干布 逻些。
6.(2)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3)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7. 金城公主 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8. 维吾尔。
9. 怀仁可汗。
10. 回鹘。
11. 满族。
12. 渤海郡王 海东盛国。
13. 彝族 白族。
14. 云南王。
PAGE
1第5课 “和同为一家”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在拉萨大昭寺供奉着唐朝第一位为汉藏友好作出贡献的女性的塑像,她是( )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文成公主 D.杨贵妃
2.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3. 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阿史那社尔 D.禄东赞
4.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十布。据你所知,吐蕃就是今天( )的祖先
A.回族 B.满族 C.藏族 D.汉族
5.回忆课本中《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生活在今天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族 B.回纥族 C.靺鞨族 D.鲜卑族
6.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C.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7.至今屹立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象征了( )
A.唐势力强大 B.文成公主入藏 C.汉藏团结友好 D.松赞干布统一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影响( )
A.唐蕃“和同为一家” B.“回鹘衣装回鹘马”
C.“车书本一家” D.“唐风洋溢奈良城”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祖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文成公主是第一位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的汉族公主
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D.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获得长足发展。其中,将民族歌曲与通俗歌曲接合起来的演唱组合深得广大听众喜爱,如来自新疆的“阿凡提乐队”、西藏的“高原红”三姐妹组合、四川大凉山的“彝人制造”等。这些演唱组合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在唐朝时依次是( )
①吐蕃 ②回纥 ③靺鞨 ④南诏
A.②①④ B.④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平定高昌以后,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西州交河(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古城址),统辖高昌故地。天山以南,设置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在今新疆和田)、焉耆(在今新疆焉耆)四军镇,隶属安西都护府。
材料二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天山南北”、“龟兹”、“于阗”、“葱岭以西”等地区均让我们联想起西域大地。追溯历史,最早在西域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的是哪一王朝?这一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该机构设置有何意义?
(2)材料一中的“安西都护府”由哪位皇帝下令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有何意义?
三、活动探究题
12.《步辇图》赏析与探究。
HYPERLINK "http://vip.ls11.com/uploads/userup/228/123Y03G8-1945.jpg" \t "_blank"
活动一:作品赏析
《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 ③ ,中为 ② ,后为 ① 。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缐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於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请回答:
(1)将图文中的①②③分别与下列各项搭配。
A翻译官;B典礼官;C警卫员;D禄东赞;E随行史官
活动二:历史揭秘
(2)禄东赞受谁的派遣来见唐太宗?他此行的目的是什么?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最终促成哪位公主远嫁?
活动三:历史想象
(3)如果你跟随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C 2.B 3.A 4.C 5.C 6.C 7.C 8.D 9.B 10.A
11.(1)西汉,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录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唐太宗。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管辖,表明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
12.(1)①-A,②-D,③-B。(2)受松赞干布的派遣来向唐王室求婚。文成公主。(3)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不求全,但要符合历史常识。)
PAGE
1第5课 “和同为一家”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唐朝的和亲政策和汉朝有何不同?
4. 请你归纳: 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回纥
靺鞨
南诏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①当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②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
3.汉朝主要是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唐朝是为了施恩,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
4.唐朝时期,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PAGE
1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提问引导法、材料归纳法、讲述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
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何为“天可汗”?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什么?
2.松赞干布什么时间统一青藏高原?定都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向唐求婚?唐太宗把谁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什么时间,唐朝又将谁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怎样了?
3.回纥是什么人的祖先?什么时间,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什么?双方关系友好,后来,回纥改名为什么?
4.隋唐时期,靺鞨族生活在什么流域?什么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后来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什么?它与内地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什么之称?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因为唐太宗的做法很得人心,所以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王朝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还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进行管理。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3.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4.隋唐时期,靺鞨族生活在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渤海政权。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唐朝的和亲政策和汉朝有何不同?
4. 请你归纳: 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回纥
靺鞨
南诏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唐朝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
(1)行政: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域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
(2)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大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安定。
(3)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4)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唐蕃会盟。
2.以"和为贵"的相关史料:
(1)春秋战国:儒家“仁”“爱”“仁政”;
(2)战国:墨子“兼爱”“非攻”;
(3)孙子“不战以屈人之兵者为上上策”;
(4)汉朝:与匈奴的和亲;
(5)唐:与周边民族“和同为一家”。
3.唐朝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民族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一带 色楞河流域 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 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朴 骁勇强悍、能歌善舞 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与唐关系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4.“和同为一家”题解:
“和同为一家”的典故是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玄宗的奏折中的原话:"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外甥”是尺带珠丹自称,“先皇帝”是唐玄宗之父唐中宗,因为文成公主是唐中宗之父唐太宗养女,算下辈分就知道唐中宗是尺带珠丹的“娘舅”,故称“舅宿亲”。(这里只算唐帝一方,吐蕃一方难以计算,因为按照藏文史书,尺带珠丹是松赞干布的玄孙)这段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说唐和吐蕃是一家人。
在课本中"和同为一家"被拿来形容唐与边疆少数民族(吐蕃、回纥、靺鞨、南诏)的友好往来和密切联系。
对于中学生,简单了解唐和周边民族的友好往来就可以了,比如和亲(如文成公主),经济文化交流,册封(如册封云南王,渤海郡王,怀仁可汗).这使得唐朝的边疆比较安宁(指北部边疆),即使是安史之乱时,回鹘和吐蕃都曾出兵相助唐朝。
不过事实上,历史没有那么简单.唐除了和回鹘关系比较好,一直没有大的冲突外,和周边所有邻国全部发生过较大的战争和冲突,唐和吐蕃连年战争不止,与南绍也多次打仗.就是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也是由于那段时间吐蕃战局不利,向唐请和罢了,不几年双方又是兵戎相见。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东突厥
开明的
民族政策
和亲
吐蕃 唐
册封
会盟
南诏
【教后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