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3 13: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1.下面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儒养 襟怀 独辟溪径 不知所措
B.灰烬 疆域 抽丝剥茧 可望而不可及
C.蔑视 窗棂 李代桃缰 形消骨立
D.祥和 挟持 惊世骇俗 俯拾即是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mù()浴 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
(1)给语段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沧桑( ) ②mù( )浴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对文中加点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B.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C.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D.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阅读下面材料,概括李子柒成功的原因。
12月14日,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李子柒获“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项。
很多人只看见李子柒现在的爆红,却没有想过李子柒背后的辛酸和努力。她从小父母离异,与奶奶相依为命,14岁辍学打工,睡过公园椅子,啃过两个月馒头。但李子柒不卖惨,她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她把劳动的辛苦抽离了,也美化了,美好的背后就是夺目的珍珠。
学者王晓晖评论李子柒时说:“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
5.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晩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
(2)结合上面新闻,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所写内容是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含标点限80字以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盺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粗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通过读全句段,可知⑥表达了一种观点是总起句,可作为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为第二句,而后从两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⑤④句以名言为证然后引出结论,所以⑤在④前。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故选C。
3.答案:(1)sāng; 沐; (2)B、A; (3)B;
(4)【示例一】学习先辈事迹????汲取精神的力量
【示例二】反思历史事件????明确前进的方向;
解析:(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志同道合”指志向相同,思想相合。“齐心协力”指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B;第二空应选A。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联系全文,由“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可知,“装备”指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仿写句子的能力。所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作答时要紧扣“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这一主题,仿照画线句,从如何去做的角度展开仿写。
4.答案:李子柒美化了田园劳动的辛苦,让都市人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同时让世界理解中国文化。
解析: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概括即可,如“她把劳动的辛苦抽离了,也美化了”;另外,学者的评论也说出了李子柒走红的原因。
5.答案:(1)示例①: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②:女排里约奥运写下新传奇
(2)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新闻标题主要是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不需要具体时间和事件的具体过程,只需传达新闻最主要的信息。这则新闻的第一句“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信息,下文对此展开具体介绍,因此根据第一句的内容就可以提炼出新闻标题。拟写标题时,应注意语言简练,不超过11个字。
(2)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及对仗的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这则新闻讲的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再次捧得冠军奖杯,书写了新的传奇。在编写时需结合新闻内容及上联,表达对中国女排的赞美之情。其次下联必须与上联对应,达到平仄、结构、字数、情感等方面的对仗。
6.答案:(1)墙前站着三个人,站地上的人,眼前只有墙;站较高书上的人,越过墙看到了夜景;站最高书上的人,越过墙和夜景,看到了太阳和光明。书包括词典和名著。
(2)寓意:书读得越多,积累的东西也就越多,就可以看得更远。
解析:(1)介绍漫画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介绍画面中的元素。作答本题时要描述清楚三个人所站的高度和看到的范围以及其中两个人垫在脚下的书籍。
(2)此题可根据三人所站高度的不同和所见风景不同的对比,来分析其眼界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漫画寓意。
7.答案:(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C
解析:(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本文的标题是“《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再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判断,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即:《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别与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文章的第六段将《朗读者》节目与其他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进行对比,可以判定是对比论证,来突出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第七段内容来看,“这”指找的就是前一句话所说的“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的都是文章写作的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应是C,因为文章第⑤段阐述“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这并不是表现“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